APP下载

家校共育视角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2-03-18陈锦秀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陈锦秀

摘 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时,既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持续地进行文化课程的教育,也要通过德育工作的有效组织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主要探究了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背景下家校共育教学策略的构建,以家庭与学校教育合力的形成来保障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组织质量。

关键词:家校共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2-0046-03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Behavior Habit Formation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Taking Nine-Year Schools as an Example

CHEN Jinxiu  (Houtian School of Xiamen City(nine-year system),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Good behavior habits has a crucial influence to students’ life, and in the nine years for students to construct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as well as school education target based on khalid ents ongoing cultur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also want to through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effective organization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udents’ behavior habit formation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o as to ensure the good quality of behavior habit education organization by forming the joint force of family and school education.

【Keywords】Home-school co-education; Habits of behavior; Formative Education

1.家校共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组织必要性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培养坚决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教育背景下,学校教育组织要针对性地通过德育的开展,使学生掌握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坚决贯彻行为习惯的标准。

(1)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

从狭义的角度看,行为习惯只单一地集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上,但从更加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行为习惯也包括学生思想、情感、心理活动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对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要关注外部行为习惯的形成,也要关注内部健康心理活动的发展,通过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习惯统一的把握,在内外部的协调背景下,既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社会生活与个人学习。

学生要明白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也要从社会实践出发将其落实于日常生活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对学生的组织行为习惯教育要从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出发,在持续组织德育的基础上,以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与良好的社会生活方式,保障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学校教育主要在于理论,通过家校共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生活环境下无数次地重复与练习来形成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使学生以更加规范的生活方式,更加安全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

(2)家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促进家庭学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面对行为习惯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习惯之间的统一,仅依靠学校教育背景下组织得到的品质教育工作,难以完全达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行為习惯的教育目标,如果学校只学习理论却不进行落实对学生的成长并无帮助,也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时,要通过与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通过学校教育的理论夯实,引导学生持续地开展行为习惯的重复与训练。家庭教育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再次规范可以巩固学校教育成果,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高质量组织,使学生以知行合一的实践方式持续地开展行为习惯的训练,既对个人的思想意识、心理活动进行健康养成教育,也对其外部行为习惯加以规范与限制。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家庭则可以提供落实的环境,家庭与社会的连接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2.家校共育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1)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

从学生的个人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优良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其具有高道德品质、高道德修养的高质量社会建设人才,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也会落实于社会实践中,对家族发展、社会国家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实践活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的行为习惯也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容上的一致性。学生参与德育离不开个人价值观的培养。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设中,形成具有家庭特征的优良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下得到价值观的培养。

家庭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行为养成教育也提供了很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实施场所,家庭行为养成教育具备直接有效基础互动的特点,而家庭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关键影响。当前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具备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效果,部分家长在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时也存在现实问题。家庭行为养成教育强调在生活习惯的搭建、言行举止的影响下,以言行举止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思想实践。但部分家庭行为养成教育的开展存在重视语言侵蚀行为的问题,家长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往往直接且生硬,要求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自己却随手乱扔,要求学生要助人为乐,善良友善,自己却在家里咒骂连天,该种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加强调通过限制的语言、机械的要求来局限学生的行为,却忽视了言传身教的教养方式,影响了行为习惯培养的最终成果。

(2)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课堂教学强调立足于课堂,把握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握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要求,在教学理念持续更新、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保障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將此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行为习惯培养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对教学实践和环节的全面参与,而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仅依靠课本照本宣科,对其中的知识进行机械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背后的时代意义、社会特征进行把握。

立足课堂的教育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要求,而学生并不理解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与这些要求相联系,也不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落实基本的要求,并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实践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利用德育课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完全提高的问题。学生在机械的记忆、简单的理解下虽然知道并记住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难以形成更加真实的社会认知,无法立足德育课程对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导致德育课堂难以发挥核心的人才培养价值,教师将行为习惯与日常生活割裂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教学组织效果。

3.家校共育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组织策略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只依赖于学校教育背景下的道德教育以及行为规范,更要通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与调整,确保其以规范的方式开展生活与实践。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行为养成教育较为规范以及模式化,而在家庭教育环境下,家长差异化的行为习惯以及言语方法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环境下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通过家校共育视角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高质量组织,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以身作则,环境熏陶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针对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家长要特别强调在家庭环境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父母对学生开展教养行为要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以潜移默化的家庭氛围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组织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得较为规范以及具体,但在家庭教育环境下,部分家长存在只重视成绩而忽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错误教育理念。小学阶段作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与限制,使其掌握正确开展社会生活的方式方法,在中小学生守则的规范下使其养成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行为习惯,以此开展生活与学习。

为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习惯培养,学校要关注家庭教育的高质量组织,通过家庭教育下父母以身作则的养成教育方法,以潜移默化的习惯养成与习惯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家长要重视德育与学习成绩并重的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环境下既要关注成绩的提高,也要关注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要在家庭教育环境下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加以规范,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2)统筹安排,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组织,既要把握宏观的教育目标也要从细节的教育手段构建出发,提高养成教育组织质量。当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优势,学校教育可以弥补家庭教育中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缺失,家庭教育可以对学校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培养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重视学校教育的组织,也要主动引导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给予配合。作为教师,为了更好地拉近行为习惯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要以生活实践为根基,在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设置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在学生的反思优化、实践参与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多地集中在文化课的教育实践环节,而在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学校教育也要有意识地开展德育工作。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校教育的组织效果,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良好素质进行培养。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也可以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通过学生在学校环境下潜移默化地接受行为习惯教育,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个人行为进行改进。

(3)持之以恒,长期培养

对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把握该环节的长期性与持续性的特点,无论是心理状况改善还是行为习惯改进都有着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为了推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效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持续地关注个人行为习惯的不恰当之处,以高要求对个人的行为进行局限,也要根据规范的标准对个人习惯进行对比,明确不足之处。在家校共育环境下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把握家长、学校、学生三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学生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要把握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要把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特点,以持续地引导与教诲,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下持续地对个人行为加以改进。面对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出的重复训练与持续时间的养成要求,家长在对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培养时也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养成教育。学生在改善初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要予以鼓励并不断巩固教育效果。行为习惯养成提出的重复要求,也使得在家庭教育环境下要始终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变化与发展。面对学生日常行为中存在的习惯转变,家长要及时敏感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与调整,使其既持续朝着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也在重复地练习下巩固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

对学校而言,持之以恒的习惯养成教育要始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家庭教育环境下学生只模糊地掌握了生活开展的方式,学校教育环境下要通过规范的限制,使学生明确各个环节的行为要求。九年一贯制学校既要对学生开展文化技能的培养,也要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以及生活常识。学校教育可以通过理论夯实的方式对家庭教育中养成的行为习惯进行强化。

4.结语

教育教学要主动从社会背景,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既在实践中不断分析、不断思考教学组织方式,也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个人的理论素养,也提高了个人的实践能力。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既要持续地开展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既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也要把握持续创新教育形式,以学校与家庭、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保障教育活动的顺利组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长期持续组织,既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个人行为习惯开展的方式,同时也通过不断对个人行为进行调整与改进,来使其掌握良好的行为习惯方式。面对家校共育环境下良好习惯养成强调反复练习与重复实践的特征,对学生开展行为习惯的培养要特别关注群体性活动下学生个人行为的规范。当前家校共育视角下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通过父母以身作则、教育统筹安排、持之以恒培养的教育手段,来保障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占清.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养成[J].读写算,2014(47).

3313501186544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