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解 触类旁通
2022-03-18高斌
高 斌
[摘 要]文章以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中的试题讲评为切入口,阐述一题多解、多解一解、一题多变等,从而促进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关键词]试题讲评;平面图形;数量积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2-0026-04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有诸多考试,如周考、月考、期中考、阶段质量检测、联考、模拟考等。试卷讲评课成为常态化课型,其过程大概为:订正→讲评→错题再做→订正归类。试卷讲评课借助数据诊断为学生提供分析和纠错,教师需科学、合理地选择讲评内容和讲评方法,选择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重点知识和题目,对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技巧等进行巩固、完善和提升。教师应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本文以一道试题为切入口,展开“与平面图形有关的数量积问题”的复习。
[例1]如图1,已知在[Rt△ABC]中[∠A=90°],[AB=2],[AC=4],点[P]在以[A]为圆心,且与边[BC]相切的圆上,则[PB·PC]的最大值为 。
A. [16+1655] B. [16+855]
C. [165] D. [565]
一、试卷分析
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为28.6%。经过订正,发现学生出现如下问题。
1.从数量积定义[PB⋅PC=PBPCcos∠BPC]出发,做不下去了。
2.在[△BP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PB2+PC2-2PB⋅PC⋅cos∠BPC ], [∴PB⋅PC=PBPCcos∠BPC=]
[12PC2+PB2-BC2=12PC2+PB2-10]。
3.[∵BC=PC-PB],[∴BC2=PC-PB2=PC2-2PC⋅PB+PB2,] [∴PB⋅PC=12PC2+PB2-BC2=12PC2+PB2-20=12PC2+PB2-10]。
4.由題意以点A为原点建系可知[A(0, 0)],[B(0, 2)],[C(4, 0)],[P(x, y)],则[PB=(-x, 2-y),PC=(4-x,-y)],所以[PB⋅PC=x2-4x+y2-2y],做不下去了。
原因分析:出现问题1、问题2、问题3是由于[P]点是圆上的动点,[PB]和[PC]都是变化的,并且线段长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几何量依存关系,不能轻易地做下去;出现问题4是因为学生通过建系坐标法得到的结构涉及两个变量[x],[y],没有注意到[x],[y]的依存关系,也没想到换元或者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导致半途而废。
二、试题解法
由题意知[BC]与圆[A]相切,切点为[D],连接[AD],如图2。
易求半径[PA=r=AD=455]。
(可由等面积法或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得)
解法一(基底法):由题意可知,不共线向量[AB,AC]的夹角和模已知,作为基底,
[∴PB⋅PC=(PA+AB)⋅(PA+AC)=PA2+PA⋅AC+AB⋅PA+AB⋅AC=PA2+PA⋅(AC+AB)+0=165+PA⋅(AC+AB)]。
(1)当[PA]与[AB+AC]同向时,[PA⋅(AB+AC)]取到最大值,此时[PA=455],[AB+AC=4+16=25],∴[PA⋅(AB+AC)]的最大值为[455×25=8],从而[PB⋅PC]取到最大值[565]。
(2)取[BC]中点[E],连接[AE],如图3。
[PB⋅PC=165+PA⋅(AC+AB)=165+PA⋅2AE ][=165-2APAE⋅][cos∠PAE]。
易得[AP, AE]模的大小为定值,根据它们的夹角[∠PAE=π],[PB⋅PC]取到最大值[565]。
解法二(“距离型”求最值法):如图4,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x, y)],有[x2+y2=165]。
由题意可知[A(0, 0)],[B(0, 2)],[C(4, 0)],则[PB=] [(-x, 2-y)],[PC = (4-x,-y)],
所以[PB⋅PC=x2-4x+y2-2y=(x-2)2+(y-1)2-5],从而求[PB⋅PC]的最大值,
即求圆[x2+y2=165]上点[(x, y)]到点[(2, 1)]的距离的最大值平方后减去5,
所以只需求圆[x2+y2=165]上点[(x, y)]到点[(2, 1)]的距离的最大值[dmax],
根据平面几何知识知,[dmax]等于圆心[(0, 0)]到点[(2, 1)]的距离加上半径,
[即 dmax=(2-0)2+(1-0)2+455=5+455=955],
此时[(dmax)2-5=815-5=565],所以[PB⋅PC]的最大值为[565]。
解法三(“截距型”求最值法): 同解法二,[PB⋅PC=x2-4x+y2-2y=-4x-2y+165],从而求[PB⋅PC]的最大值,即求与直线[-4x-2y=0]平行的直线在[y]轴上截距的最大值。
当直线[-4x-2y=m][ y=-2x-12m]与圆相切,此时圆心[(0, 0)]到该直线[-4x-2y-m=0]的距离等于半径[r=455],即[-4×0-2×0-m(-4)2+(-2)2=m25=455],解得[m=±8],
所以[-4x-2y]的最大值为[m=8],[PB⋅PC]的最大值为[8+165=565]。
解法四(三角函数法):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应用参数方程或者进行三角换元求最值。
如图5,建立直角坐标系,圆A:[x2+y2=165],设[P45cos θ, 45sin θ]
[θ∈0, 2π],
由题意可知[A(0, 0)],[B(0, 2)],[C(4, 0)],
则[PB=- 45cos θ, 2-45sin θ] ,
[PC=4-45cos θ,-45sin θ],
所以[PB⋅PC=-165cos θ+165cos2θ-85sin θ+] [165sin2 θ=- 165cos θ-85sin θ+165 =- 8sin(θ+φ)+][165],其中[tan φ=2],[θ∈0, 2π],
[∵-1≤sin(θ+φ)≤1],∴当[sin(θ+φ)=-1]时,[PB⋅PC]取到最大值[565]。
解法五(平面向量“极化恒等式”法):
设[a, b]是两个平面向量,则有恒等式:[a⋅b=14(a+b)2-(a-b)2]。
如图6,半径[PA=r=AD=455],取[BC]中的点[E],连接[PE],[∴PB⋅PC=14(2PE)2-BC2=PE2-14BC2=PE2-5],
从而求[PB⋅PC]的最大值,即求圆[A]上的点到[BC]中点[E]的距离最大值,
[∵PEmax=AE+r=12BC+r=5+455=955], [∴PB⋅PC]的最大值为[565]。
三、试题变式
变式1:如图7,已知在[Rt△ABC]中,[∠A=90°],[AB=2],[AC=4],点[P]在以[A]为圆心,且与边[BC]相切的圆上,则[PB⋅PA]的取值范围为 。
解法一(向量法):
[PB⋅PA=PBPAcos∠BPA=455PB]·[cos∠BPA],即求[PB]在[PA]上投影的最值,则[PB⋅PA]的最大值为[455455+2=165+855],最小值为[-4552-455=165-855]。
以确定向量[AB]表示变化的向量。
[PB⋅PA=(PA+AB)⋅PA=PA2+AB⋅PA=165-AB⋅AP=165-2APcos∠BAP],
即求[AP]在[AB]上投影的最值,同上。
取[AB]的中点[E],[PB⋅PA=14(2PE)2-AB2=PE2-14AB2=PE2-1],
由图8可知,[AE+r=r-12AB≤PE≤AE+r=12AB+r=1+455],
即[455-1≤PE≤1+455],所以[165-855≤PB⋅PA≤165+855]。
解法二(坐标法):如图9,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x, y)],有[x2+y2=165],
由题意可知[A(0, 0)],[B(0, 2)],[C(4, 0)],则[PB=] [(-x, 2-y)],[PA=(-x,-y)],[PB⋅PA=x2+y2-2y=x2+(y-1)2-1](距离型),当[P(x, y)]取[0,-455]时,[PB⋅PAmax= ][0+-455-12-1=165+855],当[P(x, y)]取[0,455]时,[PB⋅PAmin=0+455-12-1=165-855]。
或者(截距型):[PB⋅PA=x2+y2-2y=165-2y],从而求[PB⋅PA]的最大值,即求与直线[-2y=0]平行的直线在[y]轴上截距的最值,[∵-455≤y≤455],[∴165-855≤y≤165+855]。
或者(三角函数法):圆A:[x2+y2=165],设[P45cos θ, 45sin θ] [θ∈0, 2π],
由题意可知[A(0, 0)],[B(0, 2)],[C(4,0)],
则[PB=- 45cos θ, 2-45sin θ], [PA=] [-45cos θ, -45sin θ],
所以[PB⋅PA=165cos2θ-85sin θ+165sin2θ=165--855sin θ],
[∵-1≤sin θ≤1],∴[165-855≤PB⋅PA≤165+855]。
小结: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如何选择最优的解法?
(1)如果是含有直角的图形,图形本身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已知夹角或边长,可以考虑使用基底法或者坐标法;
(2)如果图形不具备建系的条件,或者已知向量确定不变时,可以选择基底法或投影法;
(3)圆上动点与圆外定点、定直线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圆心与圆外定点、定直线的最值问题。
变式2:如图10,过点[P(-1, 1)]作圆C:[(x-t)2+(y-t+2)2=1(t∈R)]的一条切线,切点为[A],则[PA·PC]的最小值是 。
变式2设计为含参的题型,同样需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选择合适的代数方法求解,这也是新高考常见的考查方向。从实际课堂互动来看,学生在这块确实存在困难,需要单独进行专题化复习讲解。
四、教学总结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模型,再利用几何意义解题,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由多变量问题向单变量问题转化(换元或者代換),变量统一,体现化归思想。
2.训练学生的思维。收集问题,进行题型归类、方法归类、知识拓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发散性思维;多题归一,训练整合思维。
3.让学生选择最优解法。在复习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引导学生选择最优的方法。
4.试卷讲评课的基本做法:
(1)剖析问题,攻破难点。统计学生的答卷数据,将知识点、计算方法等归类。根据分析的数据,有选择地重点讲评试题,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攻破难点。
(2)内外牵引,齐头并进。一份试卷的讲评不能仅限于就题讲题,要有变式、拓展。一类方法,要串联尽可能多的知识;一个板块,要总结出常规方法、合适方法和技巧性方法,以供学生选择,这样学生都得到较好的提升。
(3)对中择优,对中觅简。试卷讲评过程中,一题多解要突出优解。试卷讲评不仅要讲评错题,也要选择性地讲评正确的题目;同一个知识点,不同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方法往往因题而异,应做到“快、狠、准”。
(4)暴露错误,引导分析。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卷面和答题过程,突出常见错误和优秀解法,展示较难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对标评分细则,提要求、立规矩。
(5)试卷讲评要重视思路的分析和思维的锻炼。教师要多学习、多研究,知道“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解,如何赋分”。教学中,教师要以微专题的形式各个击破,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扫除盲点、查漏补缺、增分数、提能力。
总之,教师应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对标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在深度思考中深化“四基”,在探究和发现中提高“四能”,在构建知识体系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黄桂坚)
30755019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