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讨

2022-03-18张风莉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微课初中语文

张风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革新的持续深入,把微课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教育界探索者的认同,这种动态化的教学样式既解决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时间和空间都受到限制的问题,也解决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微课能创设出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协助学生了解文章主旨、梳理文章脉络、感受诗词意境、掌握作者情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内容的主观能动性,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6-0048-04

A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Micro-classes in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ZHANG Fengli (The Eleventh Middle School of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to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en recognized by many educational explorers. This dynamic teaching style has solved the time and space in the traditiona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model. The problem of being restricted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too single teaching method. Micro-classes can create a more realistic teaching situation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ubject of the article, sort out the context of the article, feel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and master the author’s emotions, thereby maximizing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Chinese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the essence the student's reading level and writing level.

【Keywords】Micro-class;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pplication strategy

微課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近些年,微课逐渐运用在各个领域当中,并获取到了相对明显的效果。加之“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渗透,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持续地加快。从客观视角来看,我国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展现为相对稳定的过渡情况,教师如果想要在之后的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应该在教学手段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并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微课属于创新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它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而对微课进行使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1.概述微课的含义和特性

微课指的是在课堂当中用短视频的形式把教师预先准备好的知识点纲要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微课教育的关键便是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短视频,与此同时还蕴藏着教师在上课之前对于教学纲要的掌握,对教学主题项目的挑选,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思考和构造,对课外阅读内容、课堂教学整体的概括,对课后作业的设置等,这些关键点都要以特定的组合形式结合在一起,并制造出一个根据由“大项目”领导“小项目”的形式进行的资源应用情境。由此来看微课的教学方式从事实上就是对传统语文课堂的一种完善,它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和其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的优势具体展现在时间相对较短、内容相对较少、资源容量不大,资源构成“情境化”教学。

2.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微课进行应用的现状

(1)应用微课的规范性比较匮乏

因为微课具备“短小精悍”的特征,所以被不少教师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展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而且还展现在了写作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但从现阶段的微课内容来说,其中的视频内容大多源自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其中一部分视频是教师从共享资源当中获取到的视频。这些资源并不具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并没有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模糊了应用微课的初始目的。虽然在浅层方面学生可能会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兴趣,但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里,这种使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并不会获取到理想的教学成效,与此同时也不能从本源上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形式化的状况比较严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自身传统教育理念的固化,使得他们在不了解微课优势的背景下,无法正确应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

(2)应用微课的整体性比较薄弱

教师对微课的使用具备相对较强的广泛性,除了能够在导入课程的时候应用微课,还能够通过微课完善教学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了解和教学难点的分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完成教学内容的延展。简单地说,微课能够贯穿到教学的所有过程中,但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对微课的使用缺乏整体性的策划,导致初中语文教师所运用的微课内容相对笼统,没有层次性,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关于微课的评价制度也没能形成,对微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没有全面性和正确性的评价和预估而直接影响微课的持续性进展,这是因为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师对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研究的内容相对匮乏,推广制度没能得到整体性的构建。

(3)微课没能彰显出语文学科的文学性

语文是一门文学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在当前语文教师运用微课的时候、语文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的时候,并未完全地结合语文特征去展现文学涵养。除此之外,对这种教学方式的错误使用也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初中语文教师所开展的微课视频内容,也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文学的需求,其引导价值未能发挥,促使学生无法深层了解具体的文本内容。

3.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性

(1)提升课堂活跃性,协助学生了解课本内容

初中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的汉字知识,还要把握很多人文类的知识。学生除去要学会一篇文本内容中的汉字、词语,还要体会文章的要点。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他们能够运用微课和学生讨论课本内容、深层地延展文本,使学生体悟文本背后的人文意识。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就可以借靠微课来提升课堂活跃性,协助学生在了解文章基础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文章内容的主题表达,激励学生对童话主题的文本内容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像是对社会丑恶的揭露,或是对统治者虚伪本质的揭露等,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里深刻了解课本内容。

(2)丰富教师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微课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把枯燥乏味的文本内容转变为具象生动的短视频,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会固守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一对多地传输对应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其枯燥性和乏味性卻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内容的积极性。但随着微课的出现,其单一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转变,学生能够借助视频的观看和图像的认知,感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并且微课还能够把教授的知识难点做成相应的视频。学生能够借靠微课进行知识复习,从而掌握对应的课本内容,教师也能够依托微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凸显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之间拥有较大的难易程度差异,就以现代文和文言文为例,文言文的难度要更大,且因为每节课的课程时间并不长,教师无法每一次都把知识难点延展开来进行传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稳扎稳打的知识基础上,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层次的分级解析,从而让学生更快速、更有效地理解对应的知识内容,借此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而微课的出现能够很有效地处理这一问题,因为微课的课程内容大约在5分钟内起作用,是教师依照一个知识点而专门创作的,所以内容会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视频进行深层方面的讲述,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重点和难点。

以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为例,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的语言风格,难点在于让学生对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进行学习,并借此提升学生语文思维的辩证性和严谨性。两部分的知识点不同,依靠微课的方式解析能够更直观、更有效。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微课并不单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每个单元的微课都需要创设一个关键点。教师需要借助多种形式,针对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化锻炼,以弥补教师课堂传授中的空缺。

(4)完善课堂导入过程,加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导入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完成课堂的导入过程。比如在引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专业人员的朗读制作成视频,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文内容,且秀美的语言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以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为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养育了几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用博大的胸襟养育着勤劳的人民,又用极为强盛的气势激励着中华儿女。几千年来,很多诗人都为黄河唱着颂歌。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也随军走到了黄河边上,他看着山河,想起了英勇的战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于是,他面对着黄河母亲,写下了这首豪迈的颂歌。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合理地对微课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爱国之意,进而加强自身的爱国之情。

4.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具体路径

(1)依托微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驱动力

微课有其技术层面的优点,其一就在于它能够把知识点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其二在于它能够借助视频播放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认知,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驱动力。

以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预先询问学生的知识基础,并让学生在班级内部讲述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因为初中生接触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较少,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程度较浅,教师能够依托微课,把和列夫·托尔斯泰有关的事情和生平制作成短视频。学生可以借助对视频的解读,初步了解托尔斯泰并诞生深入了解托尔斯泰的内在驱动力。

(2)借助微课,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加之初中生的知识储备较浅、认知较浅,所以导致这个时期的学生无法理解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且陈旧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往往会阻碍学生对于知识内容、方法技巧和情感态度的获取。为此,教师可以把微课的教学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针对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和重点语句进行详细的解析,并做出相应的延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

以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为例,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基于此,教师能够将微课的教学形式融入到教学过程里。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从语言当中领略三峡的景色之美,教师能够针对《三峡》的重点词句进行完整的解析,并做出对应的延展,比如对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明确《三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能够借助微课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妙用微课,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奠定基础

教材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语文课堂要强调课堂外的延伸和拓展,及时地为学生补充和已掌握内容相关的课外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运用微型视频和优美画面以及欢快音乐和生动讲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基于兴趣,接纳新颖的知识内容。

以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为例,教师在对这节课进行讲解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都没看过“戏曲”,因此教师能够通过微课视频把和戏曲相关的资料整理并显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戏曲”有一个具象化的印象。除此之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词句和鉴赏其中的语言和情感,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也能够拓展自身的视野,并基于教师所制作的微课内容对和鲁迅相关的书籍进行初步了解和阅读,以此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4)结合微课,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写作是其相当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学生文学涵养的重要彰显。在结合教材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微课适当地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借此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教师能够依靠微课的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特殊化的写作情境,使学生在情境背景下获取写作的相应主题。教师也能够借助微课的信息技术来仿照生活化的情景,以此激发学生情感层面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启发学生的情感内蕴。

以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课《学写故事》为例,教师能够结合微课为学生展现一些优秀的故事案例,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并进入到特定的故事情境当中,能够在情境之中感受到故事人物的情感表述。除此外,学生可以在自主分析、自主探索、自主解答的过程里感受到“故事人物”的情感,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层面的共鸣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把自身的情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由此来看,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5.微课在各类文体中的科学应用

(1)微課在现代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微课在现代文教学中的积极价值。

虽然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陈旧,但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迎合大多数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随着教育革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又散发出了它的弊端,其单一性和枯燥性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调整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使用。而在微课出现以后,其灵活性和短小性以及丰富性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将微课渗透到现代文的教学中,并基于作者背景去创设相应的微课视频。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内心彰显,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伟大作家的内蕴。只有对作者有所了解,才能够清楚地知道作者的思想内蕴,进而掌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第二,基于作者背景对微课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现代文教学是其关键,以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敬业与乐业》为例。教师在第一个环节首要关注的便是学生对重点词汇的把握,即“旁骛、佝偻、断章取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这是学习文本内容的第一步,也是传授知识内容的基础。第二个环节和“问题探究”相关,教师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组建对应的语文探讨小组,让学生基于自身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文章内容对问题进行探讨,即“本文是什么文体?”“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先后论述了哪几个问题”等询问式内容。第三个环节,则是让学生进行细致化的阅读,促使学生基于文章内容去了解作者的论证观点。而最后一个环节,在于课程内容的升华,教师可以梁启超的句子为例,即依照“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的标准谈一谈身边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学生能够在自主分析、合作探讨、升华思考的过程中了解文章内容,明确论证方法。

(2)微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微课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积极价值。

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微课起到了辅助学生学习的教学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其质量,还能够强化其效率。就比如在学习《爱莲说》的时候,教师如若依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层面的掌握和巩固,就需要花费大量的背诵时间和讲述时间。在讲述的过程里,教师可能需要三个课时,在巩固的过程中教师又需要占用一个课时,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文言文中应用微课,借微课的辅助教学来丰富教学方式,激活文言文的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基于文学内容对微课的应用。

对初中生来说,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里起着重要作用的构成部分。教师需要借助文言文的教育来夯实学生的词汇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强化学生的文言语感,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言文的思想培养,深化学生的道德修养。

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本节课处在初中阶段的最后时期,这一单元的文言文相对七年级和八年级来说重点更多,难点也更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内容,而且要让学生把握深层的情感认知。为此,教师在讲述重难点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微课,创设和重难点相关的视频,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课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融入到相应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而结束了角色扮演之后,教师就可以把课文学习引导到“文章结构艺术”和“邹忌讽谏艺术”的教学目标上,促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深化认知水平。

6.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创新性比较强的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延伸,将微课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当中,为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供了新的路径,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方法经历,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促使课堂教学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以此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促进现代化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丑磊娜.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新课程,2020(41).

3772500589224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微课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