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呵护“留守学生”,助力青春成长

2022-03-18叶承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

叶承志

【摘要】“留守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队伍很大,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探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从深入了解、心心相印、用心呵护、真诚引导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强调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待“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只要付出真情,公正平等、一以贯之地对待他们,用心耕耘,用爱浇灌,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方法,一样能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心相印;用心阿护;真诚引导

“留守学生”是指因父母外出打工而把学生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朋友家中的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留守学生”这个队伍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成年人外出劳工越来越多而不断壮大着。这群学生由于远离父母,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如果我们不对“留守学生”严加管理和教育 ,预防他们可能会产生的各类问题,那么极有可能会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如何对待这群特殊的群体已成为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他们没有父母亲关爱的环境中,让他们身心都到得全方面的健康成长。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将我的想法概述如下。

一、从身到心,全面深入了解

作为教师,不能单单只看学生身体健康的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 ,只有将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之后,才能对症下药。对待“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更应如此,开学初对这个特殊群体建立个人档案,要尽快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详细了解情况。经常到“留守学生”家庭中去,与“留守”家庭中的监护人进行交流,留下可以经常联系的电话号码,并直接与“留守学生”的父母通话。做好计划,定期家访,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并做好记录。教师要有将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的决心,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将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还要注意他们的穿着打扮和行为态度,细心注意他们是否有与平时不同的地方,是否染有不良的生活习气,精神状态是否不好,在学习上是否有困难,与家人的沟通是否存在问题等,然后针对他们的情况,逐一击破,与他们谈心交心,要把特别的关注给特别的他们。

二、心心相印,畅通沟通之道

教师不能将自己只定位在教师的位置,更要有父母之心与朋友之心:在学习上要像父母一样,引导他们学习,辅导他们学习上的懵懂之处,而在平时相处时则要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心里话才敢对你说。如此才能时刻把握住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与心中所念。了解了学生的心,明白学生的思想,才能管住学生的身。对待“留守学生”,尤其需要“心心相印”。教师要多与他们沟通,只要知道学生们心中所想,我们的教学与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便更会事半功倍。我们要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不能纯以教师这个角色出现,更不能“说教”式来教育学生,而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与学生聊聊天,听听学生的心里话。聆听学生的心里的声音,若是学习上有了困难,教师自然是不遗余力给予他们辅导,但若是心理上的苦恼,则要以朋友的姿态和语气来疏导他们,为他们解忧,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活泼个性。只要师生间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感情,有了默契,很多沟通和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用心呵护,尽力尽责疏导

作为教师,都要有一颗炽热的爱心,时刻都准备着把它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没有爱和责任,就没有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感情上更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呵护,但令人遗憾的是“留守学生”的父母因种种原因没有陪伴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极易出现问题,而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却很容易只看到表面的东西:病了?那便给药吃;饿了?便给点吃的;累了?那便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成绩退步了?那便补补课……其实这些都是显而易見的,只要教师稍微细心一点便可以观察到,但他们真正需求的并不是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而是一些更深入的东西,因为“留守学生”父母没在学生身边,而对他们物质上补偿比较多,但是,他们缺乏的是关心与呵护,缺乏情感上的寄托。教师要正视问题,既要关注他们表面上的问题,又要关注他们深层次的心理上问题,用心尽力去疏导,用爱感化,担起教育责任,才能保证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四、真诚引导,家校配合,时时处处给予关注

“留守学生”,他们是父母一方在不在家或者是双方都不在家,约束监督他们的都是一些祖辈的较多。由于祖辈们大多都上了年纪,有些行动不便,不懂现代的通讯设备,更难懂这群学生的心,管教方法简单而粗糙,态度严厉,动不动就用打骂的方式,造成了这群“留守学生”的叛逆心理,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因此,对祖辈采用的不当管教方式方法,作为教师也要做好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有新的认识和好的方法。

现代社会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成年人的生活都比较忙,相对缺少了对学生的监督和约束,而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不够完善,但心里各种各样的渴求比较多,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比较弱,自制力差,就极易被他人所诱导,容易迷上手机,爱上上网,对打游戏上瘾,因少了成年人有力的引导与约束,就极易误入歧途,稍有不慎,就走入了罪恶的深渊。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做到未雨绸缪,对留守生更要时时处处给予关注。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组成有效的监控体,随时把“留守学生”纳入视线,纳入监控。不仅要关注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更要注意他们在学校之外的动态,要想方设法进入他们的内心里,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校外的表现,例如是否有按时回家,回到家有没有外出的现象,喜欢和怎么样人交流玩耍,与祖辈相处关系如何……若发现有不好的苗头,教师一方面要及时与他们的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做足“遥控力”,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真诚的引导,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对错。尤其要关注一些个性比较活泼单纯而成绩比较落后的留守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力,要不厌其烦与他们交流谈心,在与他们详细的谈话和循循引导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阻止和纠正。

另外,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我们所有工作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必须是有教无类,特别不可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如果学生都能自觉自律、努力上进,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尽可能与他们父母取得联系,有时还要好好“教育”他们父母,提醒他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要因工作忙而将学生的教育放弃。我们同留守生父母密切配合,时时处处关注学生需求与变化,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并付出足够的心力,才能更好地呵护他们的成长。

总之,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只要付出真情,公正平等、一以贯之地对待他们,用心耕耘,用爱浇灌,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方法,他们一定会像父母在身边的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也一定能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家校共育的研究”研究成果】

3931501908235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
加强留守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看法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中职留守学生的现状及班级管理策略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浅析
如何充分发挥留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留守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改进策略研究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