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语文活动渠道,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2022-03-18吴宗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语文

吴宗建

【摘要】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稳步提高。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树立学生中心意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教育理念,将立徳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持校园语文文化的独特性,丰富语文活动渠道,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在不断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山区初中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科学先进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渠道;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语文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人文类基础性科目,需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包括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不断发展和提升思维,进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发展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受益终身。基于此,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搭建语文学习小组,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开展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提高学生进行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激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人际沟通的热情,在与同学的交流与互动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技巧,促进语文总体素质的提升。根据我校学生和教师现状特制定语文兴趣小组计划,注重过程,及时指导,掌握合作技巧,提高合作效率。在语文学习小组的建立上,语文教师需遵循一定的建立原则。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过少,更不宜过多,人数过少和人数太多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个人思想和看法的表达和呈现。同时,教师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得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和小组内后进生的进步,以先进带动后进,帮助学生学会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自由思考、自由表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时,学会倾听与交流,不能只顾及自身的发言,要能听出小组间其他人发言的重点和表达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自身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并在适当的时机指出观点漏洞,提出自身看法与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品质。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秉承互相尊重、互相进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小组间合作的协调、有效、科学。教师需要仔细观察、耐心教导,积极参与各小组讨论,及时对学生的观点作出指导、引导,掌握学生学习的漏洞并进行集体讲解,圈化出难点、重点和多错易错点。及时点拨、拓展、提升,使小组讨论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提高学习小组间的合作效率。同时,教师需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可歧视学生的表达观点,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的个性观点要鼓励、保留意见,不做否定性结论,以一视同仁的教学态度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表达欲,选择恰当的点评方式促进学生理解,帮助学生语文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坚持将全面综合性发展作为教育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促进课堂教学多样化,实现教育改革创新化

第一,课前演讲。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对学生的“说”和“听”这一能力进行了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性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课前的5-10分钟将舞台完全地交给学生进行演讲,演讲内容可以不断多样化,分享小故事、好的语文学习的经验、或是对教材课文的读后感、电影的观后感,名著的推荐等等,题材不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全班同学演讲机会均等,可以按学号轮流,也可优先自愿的同学,给予后期演讲的学生更加充足的准备时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表达,体会到朗读和语文学习的乐趣。一方面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语感生成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领悟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拓宽语文知识的视野,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受益终身。

第二,课堂竞赛。教师进行课堂竞赛的组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课堂竞赛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课堂氛围的把控和活跃度起到积极的调和作用。教师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参与,激发起好胜心,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课堂学习生动形象、有趣活跃。小组间的成员通过竞赛加强合作,集中注意力、花费自身的精力和脑力共同完成一件所具备充足的意义的事情,集体荣誉感将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团结意识增强,集體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培养,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另外,在竞赛的比赛体制下,思维的表达与碰撞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深度,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能力有所增强,在一次次的尝试与竞争下,敢于面对,勇于表达,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也在竞赛的氛围下表达出自身观点和意见,语文的表达能力和进行语言输出的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第三,情境表演或场景再现。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往往能做到更好地理解,学习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因此,在语文的课堂学习上,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或角色对话,提高课堂趣味度。在初中语文的课本教学中,教师在需要讲述故事性强或具备较大连贯性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故事情境的搭建或人物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互动,更深刻、更准确地对课文进行了解和理解。强化学生对人物的情感认知,促进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更加立体丰满,提高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能力,实现趣味教学,将课文与现实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文学之美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教材为例,第一单元内的《社戏》中,鲁迅先生以饱含怀念之情的笔墨,表达出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少年时期看社戏的经历的怀念与对朋友的诚挚感激。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该课的情境再现,鼓励学生选取角色进行表演、对话,将《社戏》一课中少年的经历和表现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加深印象,促进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校园活动多元化,促进校园文化独特化

1.朗诵比赛

朗诵是把无声的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的情感表达的创作活动,朗诵者通过视觉表达和听觉的传播,引起听众共鸣,引发听众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涌动。因此,朗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而其作用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语文学习。朗诵是一门艺术,更也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通过人类所特有的语言表达自身情感,引发他人共鸣,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朗诵比赛有利于开发右脑,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朗诵更能给予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促进性格在锻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同时,在进行朗诵的过程中,人类的脑神经处于极度激动的状态,一方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进行情感的传达上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更有利于进行朗诵相关内容的记忆和背诵,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内容的深度理解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作用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同时,朗诵能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文学、文章的学识修养,提升对语文文学的审美情趣,对语感的培养更是大有裨益,字词句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在听说读写中,进行倾听和朗读的能力大大增强,也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为例,学生通过对本课的朗诵一方面加强对朱自清情感的共鸣,实现超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从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感受身为一名父亲的关怀和爱护,将父亲的形象通过朗诵呈现在朗诵者和听众的脑海中。

2.举办语文知识讲座

知识讲座是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山区的学生而言,教育资源的落后性严重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压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专家知识讲座能帮助山区初中学生实现知识、教育不断均衡化,有利于缩小教学差距,是重要的学习途径,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从举办知识讲座的讲师角度上来看,学校进行讲座宣传的主讲人必定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在对课程或内容的见解和看法上具备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权威性,值得学生进行借鉴和学习。学生通过专家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和讲解,能促进对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采用最集中、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促进学生成长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介绍和普及语文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培养科学思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积淀和知识储备,核心素养因此得以提高。

3.校园读书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诚然,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人类汲取先辈智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读书,这一社会活动,更是人类了解前辈智慧、运用前辈智慧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提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给山区的学生以足够的书籍资源进行知识面的拓展和学习技巧的借鉴,为语文学习和语感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和发展平台。同时营造热爱读书、善于学习的读书氛围,帮助教师加强自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读书活动让学生以书为友,以学增慧,通过共享读书的快乐,在阅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使得教师课堂教学中会如鱼得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同时,在主题读书活动的举办后,可开展讨论交流会,鼓励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语文素养逐渐形成,阅读品位不断提高,潜移默化地培養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甚至对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也能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记录生活

练笔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并做到认真批改学生的日记,给出积极鼓励的评语,切记不能只是查个错别字,打个日期就结束,这种做法只会打击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批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时,多给鼓励,多给建议,多给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每天批改中选出优秀的日记打印出来在班级里进行传示,在教师设置优秀日记板块,给予优秀和进步日记同学荣誉称号,通过这样的措施提高学生对日记的积极性。

日记中学生会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事物,无形中也是让学生积累了素材,日记一般比较随意,随和,看见什么写什么,经历什么写什么,长期写日记的学生在遇到叙事作文题目中往往表现的得心应手,因为在平时积累的事件比较多。平时多阅读的同学也会将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写进日记中,也是对写作能力的训练。从来没有写日记习惯的同学,前期可能会没有什么写的,可以让学生摘抄优美语句,也可以起到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

语文学习并非一日之功,也绝不能一蹴而就。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兴趣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同时,在课堂中,教师需注重对课堂氛围的活跃,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助力。在课外,需不断促进语文校园活动多元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核心素养,为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基于综合性学习的山区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课题号:GDJY-2020-A-zy3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永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 .学周刊,2021,3(3):57-58.

[2] 张阳阳.初中语文有效性课堂活动设计探究[J] .文学教育(上),2020(2):99-101.

[3] 杨文瑞.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融合[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20(11):67-68.

[4] 刘晓丽.主体参与下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J] .课外语文(上),2020(7):60,62.

3537501908264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语文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