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数字供应链智慧物流系统助力双循环发展格局
2022-03-17许尔青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与交通旅游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许尔青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与交通旅游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国网能源集团公司在2020年初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深化“四梁八柱”战略架构,实施“八大战略工程”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给和供应保障能力。因此,国网积极创新以构建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现代智能供应链体系,并在商务部开展的“全国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企业中期考核”中获得“优”级评价,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1]。
同时,国网各省直属单位积极推动智能供应链建设,以“e链国网”和“五E一中心”为核心,加快智能采购、数字化物流、全景质控三大服务链条的高效运转。然而,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和信息化的发展,国网电力公司的物流系统和运行管理将会面临更迫切的需求和挑战,必须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和装备升级。
1 双循环与智能化物流的发展概况
双循环发展。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而物流双循环发展则是指在国内外形成一种共同发展的模式,将国内的商品在国外销售,实现国内外有机连接。
智慧物流。智慧物流是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物流体系,是一个具有阶段性意义的物流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智能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并能模仿人的思想主动解决物流问题。
智慧物流发展现状。我国物流产业不断进行转型和变革,智能物流的发展也随之加快。2016年,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物流”的发展方针,实现物流行业的全面转型,物流行业的产业链得以形成[2]。
2 数字供应链智慧物流系统构建要素
数字供应链智慧物流系统是建立在实物物流的基础上,是实体物流与实际物流体系的血肉联系、相互影响、有机统一的实体。因此,从实物和数字两个层面对电网智能供应链的组成进行了分析。除物质因素之外,其他成分在这两个层次上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在数字层面上,信息成分是指国网电网建设计划、电网突发故障等外部信息,直接或间接或外包电网资源的各种外部信息[3]。从物流属性的角度来看,其主要是指与之相关的物流经营与经营的相关主体。图1为一个由两个因素组成的智能电网数字物流系统双螺旋模型。
图1 数字供应链智慧物流系统构建要素
2.1 物资要素
物资要素是电力网数字化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其与资源要素的存在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数字物流系统的目标,物料是一个动态或短暂静态的物体,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也会影响到其他系统要素。相较于传统物流体系来说,网络化物流体系的材料具有通用性低、材料规格不一、现有类别特征规则不能充分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等特征,因此其特征和运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4]。
2.2 资源要素
从物质属性上讲,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物流体系中的资源要素肩负着为各项物流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利用,且能够有效地保障物流体系的正常运转。网络化的物流系统包括配送资源、运力资源整合和存储、供应商资源和材料质量检验等。从数字属性的观点出发,物流中的数据源包括:内(外)数据源、信息处理机构以及各种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传统的物流企业中,物流中的资源包括仓库、运输等,其在数字化物流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2.3 主体要素
从物质属性上讲,主体要素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参加后勤工作的个体或机构。主体要素可以是所有者,也可以是资源要素拥有者,也可以促进电网、物资物流系统的有效运作,也可以引导、规范和管理物流系统。从数字属性上来说,主体要素是指各个实体所拥有的各类信息要素以及它们各自的经营资讯系统。数字物流企业的经营效能依赖于各成员的共享与整合、业务决策的关联与传递。
2.4 技术要素
以实物属性的角度出发,技术要素涵盖了多种运输设备,即仓库、集装箱、货架、卡车等,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加工、分拣等,而这些就形成了具有物质技术加持的物流活动。从数字属性上说,技术因素包含各种技术资源,例如:物流操作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信息共享平台等信息共享集成技术,作业流程控制与规划等以及云大物移智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发展而成的各种方法、技能以及作业流程的总称。数字物流的价值实现,既要把高效能的硬技术与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指令执行能力,即边缘计算和终端智能。
2.5 信息要素
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是无所不在的,其每一个角落都是由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而形成的。准确、及时、实时地调整物流信息,将直接影响到物流过程的通畅和效率的提高。信息元素的实体属性主要是指信息在各个生产过程中的承载特性(如需求信息、存储信息等),数字化则将数据信息变得透明化。数字物流系统在设计、建设、运行等过程中,需要重视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使用等方面,其中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需要借助各种载体和设备来完成[5]。
3 双循环发展中数字化供应链的智慧物流系统建设
在双循环大环境下,要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物流系统,这是必然趋势。以港口物流为例,为了确保港口货物的真实性,需要将各个企业的经营单位统一起来,进行多次验货。港口物流业的物流信息通常以纸质文件为主要手段,由于多次核对,纸质材料的数量很大,一次运送一次,通常需要十个文件,耗时耗力。港口物流极大地推动了跨境电商的发展,提空箱是客户的要求,首先与船公司联络,告知运输公司货物的基本情况,运输公司至港口提取空箱,运输至工厂仓库备用。货代公司接受顾客要求,按货物要求订舱,确定装箱号和装运公司的订舱信息;运输公司随后会检查运输文件的正确性。然后,通知运输公司,告知他们预定的舱位。最后,运输公司安排司机将货物送往指定港口,并提交空箱的要求。图2为提箱业务流程图。
图2 提箱业务流程
在工厂的仓库里,当货物装载完毕后,到指定的码头进行装卸。图3显示了其流程。货运公司和码头两大经营主体,由运输公司向指定码头提交进入港口的申请,经确认后,码头作业的重箱可以上船。
图3 还重箱流程图
为更好地解决海港物流中的信任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内聚、低耦合的港口物流系统设计方案,以支撑平台的要求与各个企业的系统连接,在多个系统耦合度过高的情况下,对系统的维护非常不利。在整体设计阶段,为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减少维护费用,各个模块都要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图4展示了其系统技术架构。
图4 港口智慧物流体系技术架构图
该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 RepChian为基础的区块链平台,第二层次是港口单证数据与区块链平台的连接,包括数据过滤、数据格式调整等,第三个层次为船公司查询系统以及港口单证数据管理系统(见图5)。作为港口智能化物流系统的核心业务模块,各个港口的物流业务模块都需要相应的支撑平台来实现货物信息和单证信息的存储。
图5 数字化供应链的智慧物流系统的三个层次
4 智慧物流发展体系的创新实践
目前,各省都在“电力物流服务平台”“检、储、配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创新。以浙江公司嘉兴云海仓储为例,阐述了数字供应链智慧物流系统的两个组成元素的双螺线模型,并对其实际应用起到了指导作用。
4.1 工作思路转变
区域物流系统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如由于物料库存不合理导致库存缺货、区域集中仓储引起的物料供给总量和分配幅度显著增大、爆仓概率加大。配送业务不断变化,物流配送系统的功能需求会随着实际的物流配送需要发生变化,为实现高效稳定的智慧物流配送,应重视智慧物流系统服务端设计,注重配送体系功能设计。配送的业务模型图可以分为任务管理、人员管理、配送点管理、订单查询、配送路径5个业务,如此可以提高配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任务管理能够灵活将配送业务分配给业务员,根据最佳的配送路径及时完成配送[6]。另外,由于仓库的运行需要很多的设备和系统的支持,因此仅仅依靠事后的分析很难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4.2 业务模式创新
数据来源于ERP和EWMS,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项目的投资、物资需求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项目投资计划,对物资需求进行初步评估。存在物资需求的月份时,需要进行关联分析,借助贝叶斯方法进行修正,需要对资金补充难度、物资的重要性和流动性、供应商生产能力、供货能力、供货方式等进行分析,进而指导储备指标优化,开展主动式储备。然后,分析进出库材料的相关规律,并利用各智能仓库设备的协同作用,动态重构仓库的工作空间组织。
4.3 设备和技术的改进
在自动货架堆垛机上装有一台深度摄影机,用于获取2D可见光和深度图像,并将其与原图对比(如图6所示)。在安全控制上,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对车辆停放位置、库区出入人员信息、库区内人员信息等进行实时分析,并对其进行智能分析,以确保仓库运行的安全和可控。
图6 图像自动盘点技术应用
5 智慧物流发展体系的完善对策
5.1 推动物流行业标准的制定
根据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对其产出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我国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尤其是有关运输设备、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相关法规,使得不同企业能够相互连接,实现各方面的共享化、协同化,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换。当前,在国内,有关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组织共同努力。在推进“放管服”进程中,强化对物流行业的监督,并完善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实现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在倡导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个人的信息保密与社会信用的保护。
5.2 加大研发与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创新和人才的经营,而这一切都是促进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基本的设施和技术创新,单靠建立一般的物流产业规范是无法提高企业 GDP的,而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改善经营理念、强化经营管理是推动企业合作的重要因素,而在此基础上,则是促进物流产业的整体协调。
另外,要增加研究资金,从长期来看,物流产业要做到内外兼顾,同时要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以满足中高端物流人才的需要。构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盟的产学合作关系,为国内的物流业培养出优秀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要在相关的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此外,在引进和培训外部人员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公司的内部人员加以培训,营造和谐、进取、勇于创造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企业在物流产品开发与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5.3 鼓励共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通过搭建物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可以有效地监测和预测供应链中的各种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构建一体化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有计划的工程。首先,通过智能终端、射频识别等技术对物流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并通过相关的平台和操作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化分析,以保证充分发挥潜在的作用。其次,针对不同的顾客需要和不同的供应商类型,对其进行分类,既保证了各个物流平台之间的资源交换和共享,又保证了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资源共享,并按照需要获取和利用资源。物流共享信息化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最优运输路线、统筹物流资源、运输方式,以提高物流公司的经营效益。
6 结 语
在双循环模式下,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现代物流系统亟待建立和健全,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物流市场竞争能力。在智能后勤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强化各方面的建设,并不断培育相关人员,使之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