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022-03-17杨存胜蒙城县小辛集乡经济信息服务站
杨存胜 蒙城县小辛集乡经济信息服务站
统计数据是国家总体建设和发展的“衡量表”,是反映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真实水平的“试金石”。在当前我国统计工作的发展中,主要是通过对各级统计工作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建立起健全科学的基层统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该项研究着重分析统计继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具体建设经验和措施,并解释我国基本统计基础设施建设的当前总体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方向,为今后的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提供新的发展与规划的依据。
一、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
基础数据是统计工作体系的基石,也是各种统计资料的基本源泉,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当前全国各有关部门统计机关所关心的工作重点。在我国统计法施行条例中,对怎样进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给出了具体的规定,做好基础数据管理工作,对于健全统计体制,更好地实现统计工作所应有的社会价值有着重大的基础保障意义。一方面做好基础数据工作,就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进一步排查各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统计资料发现规律性,进一步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工作,从而更好地提升基础统计分析的效率,进一步巩固了基础数据工作基础,另一方面做好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就可以进一步优化市场的工作环境,激活生产动力,以便于更好地建立市场良性竞争格局。而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采取相应的举措提高统计资料品质,才能更好地实现基础数据信息的真正价值。
二、基层统计工作开展的问题研究
(一)宣传力度小
在我国目前的统计工作过程中,无法进行统计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有关人员在日常服务中的服务意识和态度差,甚至有些人员具有应付和抗拒的心理。这导致某些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对统计工作的发展产生抵制,他们不愿与相关人员积极合作完成统计工作。
例如:由于相关人员对统计工作的发展不够重视,使得宣传方式比较简单,没有按照人们的需求进行研究和思考。随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宣传工作的局限性将继续增加,受众范围将继续缩小,这将导致统计工作的发展和基本统计基础设施的有效性降低。这个问题的直接结果是统计工作的发展不能“扎根”,统计对象和目标与实际预期结果相差很大,从而导致统计数据不完整、不科学、不健全、缺乏整体性。这个问题的传播对基本统计基础工作的发展非常不利,并将严重限制个人素养的发展。
(二)不定期工作
由于当前某些领域的统计工作还不够规范,并且在系统的建立以及系统的应用和管理中都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因此目前许多基础统计设施无法占据一定的位置。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统计管理制度不完善,数据管理体系不完善,在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统计工作的发展中留下了很多漏洞,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严谨性。
例如:由于基础统计工作发展不健全,缺乏统计体系以及整个统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基础统计工作的发展已严重偏离预设路径,介于预期情况和实际情况之间,无法做出有效的区分和判断导致统计工作偏颇。而且,在体制制度缺乏的情况下,许多统计指标严重缺失,导致无法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对相关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释,甚至无法遵循既定的程序和规定来完成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统计的基本结构已成为“只有教训却没有经验”的恶性循环。
(三)调查不严谨
主要是在进行统计工作开始之前没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而导致许多地方的基础统计工作无法在统计方法和统计计划上实现创新和发展。甚至有些地区仍在使用20年前使用的统计方法,通过“地面推”模式进行统计工作。不知道如何使用互联网,如何使用媒体以及如何使用其他方式。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当前统计调查工作的严谨性下降,并且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并且在行业瞬息万变的背景下,无法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瞬息万变,新业务形式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突然涌入统计范围,这使统计工作的发展更加困难,并对统计工作产生了影响。当前的统计基础设施仍然面临严重缺陷,调查方法较为单一,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分工以及联动机制薄弱,这导致了统计调查的发展、数据的匹配和部门职责的划分更加混乱。特别是当前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基础设施的发展还不够深入,导致整个统计调查系统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四)基础数据工作增加
目前,我国对发展统计学基层基础建设管理工作明确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数据范围扩大,数据内容也愈来愈多,因此基层单位政府部门除了要完成国民经济会计核算、农业综合统计分析、工农商品和其他服务业统计分析、农民劳动工资统计分析等常规统计工作各项任务之外,还必须根据我国政策规定认真配合部门进行农村、农业、城镇居民统计调查、产业统计调查、人口普查和农村贫困监测等管理工作,由于数据工作面的扩大,增加了基层政府数据机关的管理工作压力和负荷,严重影响了数据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基层的统计人员数量较小
目前基层数据部门的统计工作者总量相对较小,但随着电子数据任务量的不断增多,基础名录库建立等日常动态维护工作已经相当繁重,因此必须一直坚持下去,既要进行电子数据录入,同时还要完善基础台账,并进行调研核对等工作,这对基层数据工作者来说压力很大,由于工作人员数量小,基础工资也较少,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且工作人员也时常轮换调整,数据工作者往往都是身兼数职,且在职业培训和技术提高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低,总体技术与素养也亟待提高。
(六)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较差
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也逐步引进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并配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和专用网络系统,逐渐形成了基础数据专网系统,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数据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信息化工作还只是停留在统计资料整理分类和报表传递等方面,还未能围绕着基础数据工作实践而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系统与综合服务平台,在信息传递、数据共享和标准化管理等方面也有待完善的地方。
三、危害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方法
(一)管理体制因素
管理体制也是影响基层统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基层单位在管理制度建立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之处,对于数据统计缺少细致的管理工作,从而使得管理工作效率总体上相对落后,甚至使得数据管理工作向着更加形式化方面发展。所以,面对这些问题,基层单位领导必须提高思想重视,并按照具体的管理工作特点,提出更加完善性的处理举措,确保数据统计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基层单位的整体数据工作管理水平。
(二)统计人员因素
据了解,在当前的基础数据工作领域,由于人员自身素养低,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基础数据服务质量。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基层单位在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政治思想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其提出的人才录用方法与统计工作具体岗位需求出现了一些偏离,从而导致录用的人员在学术素养方面也具有一些限制。同时,企事业单位中缺少职业培训活动的机构,也无法向统计工作人员提供内容丰富的职业培训活动,使得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发展空间存在着局限性。
(三)责任追究因素
在将基础数据工作目标具体落到实处的过程中,责任追究问题是影响基础数据产品质量的关键原因。但是,部分基层单位在具体落实数据管理工作时,由于工作理念不端正,对数据管理工作没有思想重视,也没有意识到对数据统计所起到的积极效果,致使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行为表现得较为随便和盲目,从而严重影响了数据管理工作成效。基层单位也没有针对责任追究范围加以明确确定,使得数据质量管理具有了相当的局限性。
四、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的措施
(一)深化改革,完善基层基本统计信息网络系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的传输达到了一个高峰,并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可和青睐。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下,市场竞争将越来越剧烈,整个行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不同行业的经济转型已成为一个主要课题。在经济转型中,对数据的需求非常高,这就要求发展基础水平的统计工作有效,发挥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保证。
(二)转变观念,加强统计体系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一方面,在基础统计的基础建设过程中,有必要积极引入各种现代管理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加强政策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统计工作,使之能够很好地参与统计工作,并与政府一起共同做好每一项统计工作。另一方面,有必要在监督管理模式下促进基础统计基础设施工作发展到社会新常态,建立统计体系,完善统计体系,实现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
例如:首先要针对当前数据进行开发,对统计流程质量给予强化,完成统计服务变革措施的优化。并且还需要基于这样的一种背景去融合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责任的划分范围确认明确任务分工,设置一个能够上下协同以及内外协同发展的机制,推进指标能够得到有效的构建。这样可以为之后统计工作的进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支撑以及数据支持,并且可以完成标准化管理以及标准化水平的建立。其次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调查方式的应用模式,让以往单一转变为多元,通过这样的方式达成和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之间的快速衔接。最后还要求快速地进行好人口的普查工作,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其他基层工作单位产生的负担,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彼此之间的联动机制和多部门之间协同体系产生的发展效能。
(三)健全统计基层基础制度体系,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基础
基层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地方发展实际,就怎样做好基础数据工作加以反思,增强对数据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政策法规宣讲,赢得全社会的了解与拥护,增强统计调查对象参与配合的积极性。同时,要健全配套的数据管理系统,围绕数据工作任务和要求、数据指标体系、统计操作过程和要求以及各个数据工作部门和相互之间的职责划分等制定具体的标准,做好部门联系,切实提升数据管理工作基础化水平。注重基础台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体系,及时准确动态了解企业规模和行业结构变动状况,进一步强化全面规划和额统筹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基层基本单位名录数据库职能,积极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进一步创新基层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信息收集与整理方式,进一步降低管理工作复杂性,切实提升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和系统化质量。
(四)强化队伍建设与管理,提高数据信息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继续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专业化数据管理者,认真做好对职业道德、国家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等方面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针对如何加强数据结果的深度解析与成果转换,积极思考新经验、新技术和新办法,进一步健全数据指标体系,进行合理解释和流程标准化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内部数据监管,主动协调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危害数据成果品质的主要原因与重大风险开展全面排查,形成动态监测制度,健全法律监督体制,增强信息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数据结果可信度。另一方面,做好信息化工程建设,形成完备的功能多样、运行简便的全面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行大数据口径统一与标准化管控,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等进行数据挖掘与信息安全保护,以最大限度提升数据安全管理水平与使用价值。
(五)建立和完善基层统计管理体制
基层单位在进行统计管理工作时,必须注意对统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首先,基层单位必须建立科学的经营理念,在按照规范进行统计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其次,基层单位还必须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引进现代计算机技术,建设完备性的数据结果管理中心,以便进行数据结果管理云平台、数据共享网络平台的合理构建,为进行数据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再次,基层单位还必须着重做好职工信息化建设与专业素质训练,以便确保现代化的统计管理工作体系功用与效果,得以合理地充分发挥。最后,基层单位还要依托大数据网络平台,建立了统计与数据资源的安全风险管控系统,针对数据工作和信息管理各层面出现的风险进行智能分类,然后实施智能化监测和管控,以此确保数据管理工作的更加安全可靠。
五、结语
近些年,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持续快速进步和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统计工作给予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目前国家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目前我们国家推行的统计法令条例有关的规定中,针对当前新时期背景下应该怎样有效进行统计工作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与要求,目的是通过针对当前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我国统计工作整体的发展以及快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