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2022-03-17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课教学内容评价

王 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 北京 10008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持续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1],外语“金课”是推动外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力举措。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以提高大学英语课程质量为抓手,以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为目标,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2]。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金课”的重要保障,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学能力是影响“金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金课”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大学英语“金课”的新要求,提升教学能力尤显必要和紧迫。探索“金课”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对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释大学公共英语“金课”的内涵及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审视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结合教师在“金课”教学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金课”: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的现实诉求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3],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意味着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英语教育。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高质量“金课”的要求,指出大学课程要提升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4],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评价观对质量提升的高度关注。“金课”的标准是“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泰勒(Tyler)的课程四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测评体系)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金课”这三条标准的内在逻辑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评测体系等基本要素紧密联系、密不可分[5]。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性;教学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评测体系既衡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又对整体教学过程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从课程四要素与“金课”的关系来讲,“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评价标准对“金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6]。具体而言,“高阶性”对应课程论中的教学目标,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体现更高的要求,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性”针对课程论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评测体系,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教学形式体现互动性和前沿性,有助于师生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学习结果突出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主要体现于课程难度,既指教学目标,也指教学内容和评测体系。教师合理增加认知难度,对学生学习提出较高的标准。“金课”针对的核心问题是提升教育质量,挤出教学中的水分,打造有深度、有难度和挑战度的创新性课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投入度,给学生带来可见的学习收获,这是“金课”重要的衡量标志[7]。“金课”是富有“金质”内涵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是充满智慧挑战、充满成长气息和促进学生不断自主发展的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关注的重点。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课程质量为抓手,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2]16。上述要求与“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相一致,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评测体系等方面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体现了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导向和教学理念。大学英语“金课”凸显英语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其内涵与特点体现于:(1)以先进的教育哲学和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融入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英语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美好,达到最佳发展目标;(3)教学内容新颖,具有认知挑战性,充满多元思想互动,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培育;(4)秉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文性教育目标,培养家国情怀和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金课”与优质课的名称不同,但它们之间互相衔接、相互联系,其共同点是目标高、内容难、手段新、评测活,本质上都在追求教学的“真、善、美”,是对高质量追求的向往。总之,大学公共英语“金课”以德为先、育人为本,教学目标具有认知挑战性,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教学组织与方法创新,能够运用客观标准来衡量,评价内核是让学习真正发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发展的有机融合[8]。

当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班规模扩大、英语课时压缩、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不断增长,教师面临诸多挑战,亟待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应对“金课”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教好“金课”是个“用心活”,唯有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才能锻造“金课”、胜任“金课”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这是师生相互为对方创造价值的过程,在促进学生达到发展目标的同时,教师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在教学发展中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

二、“金课”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要素

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关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生命价值体现。对教学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工作内容和结构等三个方面。教学能力通常指教师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泰格拉尔(Tigelaar)认为,教学能力是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为了做到有效教学而必备的个人特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能力[9]。斯垂夫(Streifer)从结构角度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计划技能、教学技能、评估学生的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职责等[10]。教学能力是教师在具体学科教学活动中表现的一种特殊的专业能力,关系到教学效率和效果。舒尔曼(Shulman)将教学视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探究性活动,教师要掌握教的内容知识,更要懂得如何教[11]。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术内容互动的知识,构成有效教与学的知识基础,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性知识。教师知识与技能、影响教学行为的态度通过课堂教学行为呈现,教师知识体现专业学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明显和最具效力的因素。教师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教学学术水平的能力,研究治学规律,探索最佳治学方法。教师专业能力体系的核心涵盖以教学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能力要素,如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认识能力及监控能力等[12]。

国内外语界多从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与知识、专业素养、学科知识及研究能力等方面探讨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13]。《指南》首次提出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应具备五类素养,即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重点关注教学水平的提高。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外语教师核心素质要素与《指南》的要求基本吻合,其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对总体素质提出要求[14],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各项能力在“立德树人”的总体价值导向下发展,教育技术能力是辅助能力,与其他能力协同发挥效用。实践表明,英语口头和笔头语言交际能力、跨文化知识与交际能力以及外语教学实践性知识等是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知识,将教学知识运用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如选择与创新教学内容、组织课堂交际活动、调控课堂言语活动以及开展评价[15]。研究能力涵盖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深入分析问题,探索最佳教学方法。综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融合语言表达、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教材处理、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研究等多种要素,反映了课程论四要素要求,是开展教学活动必需的突出专业素质,也是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究的学术化过程。

“金课”既要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要符合学生成长和外语学科发展的规律。教师既要谙熟外语学科,也要了解学生如何学并且知道如何教,才能设计和实施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在知识获得、能力培养及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充分发挥课程的正向功能。教师要理解课程论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夯实专业知识与能力是上好“金课”的最基本条件。具体而言,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的把控能力、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娴熟的课程资源选择能力、课堂语言能力、巧妙的因材施教与激励学生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掌握能力等,都是锻造有内涵的、以质取胜的大学公共英语“金课”所需的重要能力。“金课”教学不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亦或“以学生为中心”,而在于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开展重深度、重难度、重参与、重思考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投入学习,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和充实的知识获得感。可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融合发展能推动教学能力的提升,达到促进学生成长和成就教师发展的双重目标。

三、秉持“金课”理念,探索教学能力提升新路径

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在“金课”教学中面临诸多挑战,对新的教学要求会有一些不适应。一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人文素养不足,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够高,影响课程的内涵式发展。二是先进的教育技术冲击传统课堂,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够,导致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习结果缺乏探究性,不能满足评测体系的要求。三是教师的学科知识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效果,对课堂教学的潜力挖掘不够。四是“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与“金课”标准不适宜,教师教学发展意识不足,改进教学的主体性不强。五是教师缺乏知识共享的理念和有效方法,前沿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得不到有效交流,无法激发教师创新知识的潜能。究其原因,既有微观层面的教师个体因素,也有宏观政策问题。学校应以打造“金课”为契机,立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定位,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条件,改变现状。通过完善教学评价、强化教学学术理念、加强基于反思实践的校本培训与智能技术融入,创新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评测体系等方面丰富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合理定位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发挥其对教学能力的指导功能

在“以教学发展为主”的原则指导下,学校应参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与导向性作用,将教学能力评价指向教学,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专业标准。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在具体实施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突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教学组织、评测体系等核心能力的评价比重,将课程的基本要素纳入对于评价价值指向、评价方法选择、评价主体确定及结果运用等维度的综合考量之中[16],围绕教育各方的特点和关注点,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估,提高评价指标的科学化和可行性。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方法关注教学实践中教师表现出的教学能力,按照课程标准采用相应的评价手段收集信息,适应于学生学习的实然状态,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促成教、学、评价等环节的有效契合,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学习的进步。

评价以“两性一度”为指向,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多元主体评价方式的作用,听取教育各方的建设性意见。教师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及学生评价协同发挥效用,考虑不同主体的角色特征,根据不同主体相应地侧重评价内容,力图使评价更加客观,激发教师改进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其在教学中的收获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是“金课”的重要衡量标志。教学要摆脱对低阶知识的简单应用,关注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评价以学生获得感为宗旨,合理运用学生评教结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关键性资料。评价结果适用于诊断问题,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更准确地理解反馈意见在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调整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评测方式,不仅为教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也激发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碰撞,帮助教师发现新的教学研究切入点。同时,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经历,学生从评价中获益,改进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教学。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要开展自觉的反思和评价,既重视学科知识的发展,更关注对学科教学知识及教育信息化知识运用的考查。同事和教学督导对教学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从教学知识、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及师生互动等方面综合评判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达成“金课”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突破口。“金课”教学对教师角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传授知识与技能,也肩负对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培育的职责,以正向引领作用实现最佳的育人效果。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和内容,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将“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实现“金课”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学要求[17]。教师要科学定位师生角色,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中介作用,及时关注学生特征、学习需求与困难,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总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对教学能力评价目标定位、实施过程、结果处理和反馈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学习效果的证据,使评价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相结合,做好评价后的实情分析与反馈,依据评价结果调整方案和改进教学,打造“教师用心、学生入心”的好课。

(二)强化英语教学学术观,深化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发展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将促进课程的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金课”教学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善于研究教学,充实与更新知识储备,完善教学实践理论和教学策略,探究如何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与博耶(Boyer)提出的教学学术思想高度一致,即强调“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师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建立桥梁,刺激学生主动学习,超越知识传播,不断改造和扩展知识”[18]。教师既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学者,教学学术是一种传播的学术,蕴含相互联系的要素:(1)反思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2)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同行交流;(3)将反思交流形成的观点公开发表。教学是学术探索的过程,教学改进与学习进步取决于教学学术的发展。教学学术研究的过程正是教师知识优化和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学学术能力构成教学能力发展的最基本问题[19],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在观念上认可教学学术并将其付诸实践。

《指南》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发挥教学研究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课程教学的转化,以研究反哺教学,引导教师将前沿研究融入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丰富教学内容。为了提升英语课程的学业挑战度、课程难度与深度,鼓励教师研究人才培养需求、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加强对英语习得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理解课程论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借鉴先进理论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整理和归纳,形成教学经验和学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教师围绕教学的议题,开展课堂学习研究、教学研究与课例研究,促使教师形成“反思型行动者”“研究型实践者”的角色意识,不仅能缓和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冲突,还有助于深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

“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知识局限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手段,构建有助于知识习得的教学环境,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开展立足问题的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前沿性,提高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效果,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一过程彰显教学学术的教学性特征。在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资源选择、教材处理、学习活动设计与教学环节处理等方面,根据课堂情境、学生以及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创生课程,建立对课程设计的敏感性[20],处理好教学中各因素的关系,提高教学的符合度和适用性,建立客观的、多元化的过程性评测体系。课堂问题既包含理论维度,也蕴涵动态性的实践维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开展批判性反思,检视自身经验、信念及教学假设,挑战并突破自我的认知,促成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教师间分享学习感悟,既开阔教学视野,也增强理论素养,使自己成长为教学实践理论和知识的创新者。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挖掘课堂教学潜力,用生动的课堂语言和娴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丰富性与生动性,使教学对学生更具吸引力,让学生领悟外语知识与文化的教育价值,更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师生开展多元化的认知与情感互动,在思维碰撞中发现新问题,开辟新的探究方向,更深入地理解教学本质,将理论进一步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目标设置、课程资源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组织创新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师行动研究使教师主动关注外语学科与教学领域的前沿理论或问题,跨越理论学习和教学经验之间的沟壑,通过原生实践剖析教师的个人知识,通过变革实践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的优化。教师实现实践性知识的理性化,促进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的有机结合,形成以教学驱动研究、以研究反哺教学的循环,教师获得教学学术理论的发展,既逐步建立学术话语意识和学术话语权,也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三)弘扬知识共享理念,推动教学创新能力建设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倡导知识共享与协同发展,为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交流平台,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金课”标准和教学目标,组织由专家教师、教师同行构成的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专家指导式发展与同行协作式发展有机融合,推动教学创新能力的发展,即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评价创新。教师能力自主发展的胜任力与发展成效相关,在发展教师能力的过程中应满足教师的胜任感[21],在共同体成员的遴选上,优先考虑理念一致且有较强自我发展内驱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热情参与共同体活动,发挥主体行动力。对于在课程教学和研究领域取得较好业绩、具有前期研究基础或者教育教学方法独到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发展机会。共同体领导者既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也具备较强的教学学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可以组织适合的教学学术活动。在制定发展理念、设计发展规划、组织共同体活动以及对成员的分工协调方面发挥指导和激励作用,鼓励成员彼此尊重、平等交流、互惠合作。

共同体合作探究为教师的合法边缘性参与搭建对话的平台,实现个人实践反思与成员间共享话语的有机融合。专业对话与合作研究是共同体学习的主要形式,调动全体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开展以多元化、专业化和创新性为特点的共享式、互动式学习,让每位教师都充分发挥个性与专业特长,各取所需,以老带新,以新促精。按照公共英语课程类别划分主题团队,明晰各团队发展方向,要求专业课程、活动任务具体化。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评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切入点,以问题作为反思探究的契机,在课堂语言表达、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实施和学生激励等微观层面进行合作研究,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路径,营造鼓励思考、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环境。通过深入的集体探究,获取教学和研究资源,分享教学理念,汲取教学新知与经验,不断积累和更新学科教学知识,整合和优化个人实践性知识。具有不同经历的教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持有不同的见解,形成交流与分享的重要资源。教师将他人作为借鉴或批判性反思的对象,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探索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专家教师或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示范与点评,提供指导和反馈,成员的“脚手架”作用推动知识互通,促进知识的增长和转化,扩大研究视界。共同体成员既发挥领导作用,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取长补短,攻坚克难,以提高教学能力为旨归,鼓励形成学习新知的良性生态,促成教师成长为具有专业话语权和专业自尊的教学主体。

共同体形成教学与学术探究为一体的组织载体,营造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氛围。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并应用到教学中,再将教学问题置于研究中加以解决,在教与研的互动中丰富教学体验。教师实现教学技艺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创新,达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境界。平等、协作与互助的教学文化激励教师保持自觉反思的习惯,激发教师学习他人的主观意愿,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涉互益,达到丰富专业知识、升华专业情感和提高教学能力的目标,更好地胜任“金课”教学。

(四)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环境,促进教学能力全方位发展

教育面临着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智能技术改变了教育生态、教育环境及教育方式等[22]。“金课”要求教学手段先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和学习方式,体现师生深度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8],这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也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智能技术融入教学意味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能力的提升者和智慧催生者,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维视野和思维能力[23]。学校依托智慧教室,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优势,实现资源多样化和评测精准化,使泛在化学习成为可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促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智能技术融入的教学方式变革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在教育资源选择、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策略实施及评测工具使用等方面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动提升专业能力。

学校应把加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任务。教师应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开发多元化学习与研修模式,在应用智能技术改进教学的同时拓展教学能力发展路径。“云教研共同体”建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学习新生态,这一智能技术与工具为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教育环境提供支撑,支持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可以为教师提供多元化学习路径和资源,设置教师发展数字档案,帮助教师持续获取学习数据并得到针对性指导,关注教师主体性和个性化差异。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和分析课堂师生行为数据,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了解教师学习的进度与状态,记录学习过程并评测学习成果,更全面地评估教师教学能力,为改进教学和提升教师能力提供精准的诊断与支持,实现精准化的课程推送和个性化的教师研修。学校借助网络慕课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资源,在已有资源平台基础上扩大信息输入,利用不同教育场域的名师专家提供的资源和经验,促进知识共享与深度学习。团队采集和整理适合的精品课程案例,探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等要素及其关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四要素的要求开发制作新课程,教师在案例学习中获取对教学新的认识,汲取有益经验,主动改进和创新教学,拓宽学术视野。

学校将智能教学能力纳入常态化教师教育培训内容,帮助教师掌握技术整合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设计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线上线下相耦合的教学学术生态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环境,强化教师学习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学会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创新学习活动设计,加强教学组织方式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在数字化、多模态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实现“乐学、会学、学会"。

实践表明,面对“金课”的现实需求,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智能技术的变革,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与学习,培养智能教育素养,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快地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教学变革和教师角色转型。教师必须强化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学术视野,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化为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多元化角色,这是“金课”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成效提升的根本。

总之,教师是“金课”教学的关键要素,建设“金课”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提高教学能力是一流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要以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考虑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健全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从多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广大教师尽快适应“金课”教学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大学英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应变和求变,努力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研究素养和信息素养,丰富教学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学能力,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金课教学内容评价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