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出路

2022-03-17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教竞技高质量

吴 宁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20年8月,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并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等方面提出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的道路,为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成为破解青少年体质瓶颈的“时代药方”。然而,在审视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现状时发现,诸如竞技体育人才缺乏、学校体育课程开展乏力、青少年体育锻炼缺位等问题仍然存在,消解了体教融合的内力,故而,深化体教融合,促进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意蕴

体教融合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体委成立,在体育工作上以苏联模式为主,提出“体教融合、以体为主”的体育人才培养策略,并组建自上而下的体育教育训练系统,形成“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运动员培养的“三级训练体制”,这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意义深远。然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体教融合突出体育,对于文化教育却“味道”很淡。[1]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事崭露头角,屡创佳绩,然而,运动员的教育水平却屡受诟病,运动员文化缺失现象引发社会担忧,基于此,国家层面提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政策,我国体教融合进入“体教结合,教育发力”的阶段。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体教融合不够、学生体质不强、体育与教育“两张皮”等问题,对“体教融合”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针对传统“体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体育与教育的协同育人,强化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对话与合作,聚焦我国体教融合的主体创新、要素协调、育人绿色、领域开放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体育与教育在目标任务上的深度统一,为实现青少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目标夯实基础。无疑,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应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结果呈现等方面。从发展理念上来看,应聚焦“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理念,推动体育与教育在评价方式、运行模式、人才培养上深度协同、形成合力,以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在概念和理念上的变革。[2]从发展方式上来看,要破解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各自发力、自我闭环、本位主义的思维,强化宏观上体育总局与教育部的协同配合,中观上地方政府出台系列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微观上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个人等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上的具体路径,推动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在人才培养、体质健康等方面的协同与配合,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中来,最大化拓展体教融合的协调性、协同性。在结果呈现上来看,统筹体育与教育的发展,充分展现“德智皆寄于体”的价值意蕴,实现体育竞技人才充分涌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理念、方法和路径等维度,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学校体育教育、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普通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普通体校建设、一体化社会体育组织体系建设、体育师资力量建设和多元主体的体育协同化组织建设等领域。可见,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诸多领域,最终要实现“健康第一”的育人目标。

二、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审视

体教融合在我国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立下“汗马功劳”,一些有益的经验值得推广,诸如“南体模式”“清华模式”“上海模式”等,这些模式培育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体育人才,成为“体教融合”的典范。但是,从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来看,始终存在体教融合发展性、持续性、稳定性不强的问题,消解了体教融合的内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教融合理念创新乏力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和先导。体教融合的理念创新、思想创新是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思想,并上升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的国家意志。然而现实中由于考试指挥棒效应、教育内卷化等问题的存在,“重文化轻体育”“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相分离”的思想仍然非常严重,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家长抑或学生,都把文化学习的分量看得较重,导致在体教融合发展实践中出现理念创新乏力的状况,正是如此,青少年体质状况连年下降,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二)体教融合制度创新缺位

制度是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关于体教融合高质量的相关制度,除了教育部、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17)、《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020)等文件之外,还包括地方出台的相应政策文件,然而,制度的落实需要执行力。在地方贯彻体教融合的路径上,仍然存在体教融合规范化、可操作性制度规范缺位的状况。[3]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或校长未能深刻认知体育对于人的体质健康、德育涵化、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导致在具体的贯彻中存在懈怠心理及学校体育发展乏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文化教育不足,弱化了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三)体教融合环境氛围缺失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质的环境支撑。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视角下,营造浓厚的体教融合环境应是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然而,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高校抑或是中小学,关于体教融合的文化宣传、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体育和教育等政府部门规制较多,行政垄断与部门壁垒等较为严重,导致要素协同不到位,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营造乏力。正是由于环境营造乏力,导致体教融合创新模式不足,截至目前,除了“南体模式”“清华模式”“上海模式”“混合型模式”和“省队校办模式”之外,其他地方体教融合模式创新不足,如何创新体育特色学校机制、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育路径,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三、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由体育基础建设、体育赛事完善、后备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社会体育力量建设、体育资源供给等诸多方面构成,要突出体教融合的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特色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体教融合”的质量和效益。

(一)观念革新:由“体教分离”转向“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对传统“体教分离”的一次纠正。在传统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严重的“体教分离”问题,导致体育竞技人才存在人文素质的“真空”,如在高校招收体育生时,无不采取降分录取的形式,甚至以体育分替代文化分,如此,更加重了竞技体育人才对文化课程的忽视,不利于竞技体育人才文化素质的培育。当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课后体育训练,营造良好的体育训练氛围,这就是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此过程中,要突出人文教育与体育训练的深度融合,对于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师生而言,就是要抛弃传统“体教分离”的旧观念,深刻认识“德智皆寄于体”的理念,依据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结构需求,科学设置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体育锻炼与人文素质提升的双向促进。[4]

(二)制度实施:由“懈怠心理”转向“有力推进”

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相关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程度。对此,要成立多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涉及的内容较多,牵扯诸多部门,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就是要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责任与义务。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需要成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牵头,压实责任,才能把工作落实下去,进而规避部分部门存在的“懈怠心理”。在地方层面,就是要制定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奖、惩、补、评、表等相关机制,以制度、机制来管理、落实、推进,确保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按时、按量、按质完成。此外,各地还需要建立“联合督导机制”,有工作就有监督、有监督就有评价、有评价就有奖罚,否则工作就会不了了之。建立由上而下的联合督导机制,发挥督导对体教融合工作的“指挥棒”作用,使其成为推进体教融合工作的“上方宝剑”。[5]

(三)环境营造:由“单一主体”转向“多元共建”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事业和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环境营造尤为重要,针对要素协同不力、体育与教育文化软实力乏力等问题,必须要从营造良好环境着力,以增强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力。对此,必须要构建“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机制。学校将学生在校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程学习情况向家长反馈,并指导家长根据学生体质健康训练的要求,督促其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社区发挥自身组织体育运动开展的职能,组织开展常态化体育讲堂、体育锻炼,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促锻炼、增体质机制。学校要利用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节、健身课等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知晓体育训练方法、锻炼体育运动技能,形成学校“常教常练”的良好氛围,并积极组织各种运动类别的体育比赛,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比赛增强身体素质。此外,地方政府部门还要积极完善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阶段再到大学的四级竞赛体系,通过体育赛事来挖掘竞技人才,共同承担选拔、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工作任务。

猜你喜欢

体教竞技高质量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竞技精神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