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动画配音技巧的运用

2022-03-17夏羽涵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口型气息动画

夏羽涵

(四川传媒学院 戏剧演艺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来,动画行业的突飞猛起让动画配音演员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让更多的声音爱好者了解了配音艺术创作的全过程。2017年芒果TV创办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得到了不少声优迷的追捧,2019年上映的3D院线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2020年B站创办的《我是特优声》,以及2021年腾讯视频播出的《声演的力量》等大型声音类节目,掀起了动画配音产业一个新的浪潮。与此同时,像《姜子牙》《白蛇》《一人之下》《十万个冷笑话》等优秀作品的频频降世,让我国的动画产业打破之前的窘状,这种成功绝不只是制作精良、画面优美、视觉效果震撼等单方面的结果,而是与整个配音团队对画中人物的精准塑造息息相关。通过配音演员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穿透力的声音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思想感情,使虚构的人物更加真实化、立体化,从而让整个动画片生机盎然。因此,配音艺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动画制作行业,也凸显了声画结合对于动画片的重要性。

在话筒前,配音演员离不开对内外部技巧的灵活运用。内部技巧大致包括行动性、潜台词、内心独白、内心视像等。内部技巧不能直接呈现,它需要通过外部技巧外化而来,外部技巧又主要包括气息、口型、共鸣腔体等。情动于内而形于外,通过内外部技巧的结合去贴合人物的口型动作、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还原人物的音容笑貌,从而达到与画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至高境界。即配音演员与作品人物的心心相印和命运与共的关系,演员配音与人物声音的形神兼备。

一、动画配音外部技巧的运用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要有精彩的画面与制作,还要有符合画中人物形象的声音特色。动画配音艺术与其他类型的配音不同,它具有高度的夸张性,声音华丽富有个性,为了适用各种人物形象,音色可以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通过清晰的声线、强化的变声能力、熟练的共鸣腔体,绘声绘色地演绎多彩的卡通形象。

(一)气息——声音的原动力

气乃声之本,气息是声音圆润通透的原动力。任何声音的传递都离不开气息的控制。在动画配音过程中,由于角色的张力变化较大,除了需要充沛的气息支撑之外,还需要偷气、换气、抢气、就气等灵活的气息变换技巧。当我们面对低沉悲惨的情境时,配音演员说话的气息可能会时断时续地延续角色挣扎的内心情感;面对正义凛然的语境时,语言干净利落、声音一气呵成;面对温馨愉快的画面时,气息平缓,心平气和等。因此,配音演员会根据剧中人物行动时的调度、哭泣时的尺度、跳动时的强度等因素,使话筒精准地捕捉到气息的摩擦声,这些细微的声音可以更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形、神、魂。

电影《白蛇2》中的配音可以说是国产动画片中“气声字”的典型代表之作,尤其是在小白与小青分别时说道:“小青,活下去......”此时气息浅而延长,气声托起每一个字尾并加入气泡音,在开头和结尾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娇喘,营造一种有声无力的感觉。这种声音效果的神韵与剧中人物形似,不仅让观众更情真意切地感受作品带来的冲击力,而且还能让配音演员做到与剧中人物生死与共。

(二)口腔——外形的真实度

动画配音一般分为先配音后动画和先动画后配音,我国采用较多的是先动画后配音的制作方式,这就要求配音演员与剧中角色的口腔状态要做到严丝吻合,特别需要注意口型的长短、开合、松紧与片中人物形象的贴合。

在中文动画片的配音工作中,口型长短的控制较为容易,只要把握好人物说话的起始位置,不难贴合人物说话时的口型。但在译制片动漫的配音过程中,前期的文稿翻译至关重要,例如“我心永恒”翻译出来是“My heart will go on”,如果还配成“我心永恒”,必然会形成声画不对位的视听效果,那么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就要在不破坏语言逻辑与语意的情况下,对台词进行修改与调整,保证人物口型的长短与台词时间的长短精微贴合。正式进棚配音时,要根据角色的情绪和气口找嵌入点,陈浩老师在为“海绵宝宝”配音时,会根据人物叹气的位置与长短拿捏人物的心理节奏,当这个气口吻合了,后面的口型自然也就卡上节拍了。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人物口型的开合度,例如“明天是星期天”还是“明天是礼拜天”时,虽然字数相同、意思相同,但人物口型却有所不同,通常我们会觉得礼拜天发音更容易,因为它是开口呼,口腔开合度大且状态更松弛自然,还避免了尖音、喷麦等问题,而“星期天”则是开口度较小的齐齿呼。因此,我们在配音时不仅要注重文稿的翻译,还要注意“开、齐、合、撮”口型的对应,努力做到与原片人物口腔肌肉状态相适应,带给受众更加真实自然、还原度较高的视听享受。

(三)共鸣腔体——音色的华丽感

在动画配音中腔体的运用是音色华丽感的关键所在。从上往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头腔共鸣多用于张力较大的角色,高亢洪亮的声音具有穿透力和华丽感。鼻腔共鸣在声音塑造中起到了稳定集中的作用。口腔共鸣做为发声的基础,与其它共鸣腔体混合运用,起到了直接传播的作用。咽、喉腔体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发声器官——声带,通过振动来塑造特殊的人物形象。

当我们塑造巫婆这一人物形象时,首先巫婆在大众的艺术审美中多为阴险狡猾、诡计多端,在塑造声音时通常口腔开合度较小,声音阴暗沙哑,多用咽喉腔共鸣,这只是大众印象中巫婆该有的声音形象,但在不同的片段中还要结合上下语境进行具体的形象分析,在电影《勇敢传说》中巫婆的动画形象是阴险狡猾、诡计多端,但剧中形象是活泼可爱、笑里藏刀,所以在塑造巫婆这一特殊的声音形象时除了上述技巧,还要将人物情感细腻化,根据语境变化声音形象。当她初见梅琳达光临店铺时,介绍商品的热情与兴奋状态使声音具有亲切感、华丽感。此时虽然运用的也是咽喉腔,但发音位置要相对靠前,气息上浮凸显人物张扬跋扈的性格,口腔肌肉放松,言语间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当她得知梅琳达并没有购买意愿时,瞬间面目狰狞、恶语相向,这时气息较强,发音位置低沉,口腔着力肌肉紧绷,塑造出巫婆阴险恶毒的真面目。

最后,胸腔共鸣多用于男性角色,声音浑厚扎实,在配音中多用于塑造低沉、紧迫的氛围,尤其是在日漫的语言风格中尤为常见。因此,配音演员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就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不断调试自己的共鸣腔体,找到最为贴合角色的共鸣点来扩大声音弹性、语言张力,起到美化音色的作用。

二、动画配音内部技巧的把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内部的情境重要的多,他的意义和作用更为深刻。”动画配音的根基离不开调动演员的内部情感,因此,凡是一切调动我们内部情感的因素都被称为内部技巧。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受外界所控制,由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与认知理解所影响,并且需要通过外部载体表现出来,它是配音艺术的灵魂所在,在配音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

(一)行动性——贯穿主题

前苏联著名戏剧家查哈瓦指出:“动作——这乃是由意志产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1]演员在舞台上要真正的去行动而不是直接地表演感情,配音演员在录音棚中虽然不能像演员一样去大幅度地行动,但内心的行动性要高于肢体的行动性,从而调动内在的情感认知,将这种情感融于人物的行动之中,最终引领观众融入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蕴空间。在声临其境节目中,张含韵在为《冰雪奇缘》中“安娜”一角配音时,会跟随剧中的卡通人物一起敲门、捂嘴,甚至出现一些眯着眼睛去门缝偷望等举动,这些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都是为了帮助自己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更加真实地感受剧中人物的行动所带来的触感,精准地贴合人物行动的节奏,真情地演绎出安娜活泼可爱、童真灵动的形象特点。

此外,行动不一定只存在于肢体与语言的表达中,有时无声或欲言又止都是带有行动性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是激发对方行动的一个手段。在电影《姜子牙》中,当姜子牙斩除九尾狐妖的时说道:“忤逆天道,今天你必要受诛。”此时表达的主题是拯救苍生,那么他内心行动的最高任务是要斩杀狐妖、为三界除害,所以配音时目标明确、情感坚定、语势果断,营造出即将胜利的士气。但当他看到九尾元神与无辜元神相连,他的内心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此时的行动性不再是“拯救苍生”,而是“拯救无辜之人”。所以他决定放走九尾狐妖,此时虽没有过多的语言,但从人物的神态与气息中流露出正义善良的一面,通过人物情感的起伏展现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模样,将语言与肢体的行动共同作用于受众,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冲突效果。

(二)潜台词——幻化人物

潜台词是指不方便、不愿直接表露真实意愿,潜藏在文字下面的真实意图。美国文豪欧内斯特海明威曾提出过著名的冰山原则即“冰山运动之雄伟,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2]配音艺术也同理,要想使人物出彩、引人入胜,那么人物语言表达的意图更多的是潜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这就需要配音演员深入文本分析,揣摩人物关系,体会人物内心真实感受,挖掘人物内心态度,从而准确地表达台词的目的与情感,也有助于受众更清晰地悟懂人物表象之下的思想感情。

潜台词的表现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有声台词、无声台词、哭与笑声等。配音演员在说台词时就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以及人物关系,把握好说话时的语气与态度,例如“你好啊!”如果我们通过亲切的口吻来说表达的是关心、呵护的意思,我们换成凶狠的语气来说则是表达对对方的一种威胁与不屑。因此,配音演员要事先领悟好原作者的本质目的,拿捏好潜台词的真实含义,通过具体、准确、到位的语气完成艺术语言的表达。

当我们面对无声台词及哭笑声时,更要注意人物心理变化的停顿,拿捏好气息的运用,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气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物性格塑造的画龙点睛之笔。在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江流儿:大圣,等等我。

孙悟空:(躲在树后发出笑声)

江流儿:大圣,你在这里干什么呀?

孙悟空:没,没什么......

当江流儿跑去追孙悟空时,孙悟空赶紧躲进树后面并发出嘻嘻一笑,此时虽没有说话,但这笑声也表现了孙悟空内心“就你还想追上我的”的潜台词。当低头看到江流儿时,他先是一阵诧异,随后表面支支吾吾地说道:“没,没什么.....”实际他的内心却想表达的是“你这小屁孩,怎么又缠上我了,烦死了”的潜台词。此处潜台词的使用凸显了孙悟空表面冷漠傲娇、蛮横自大,内心却对江流儿产生了情感,为后面英雄主义的剧情埋下了伏笔。

(三)内心独白——找准依据

内心独白是角色的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活动一般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逻辑思维,一种是形象思维。[3]配音演员在寻找内心独白时要充分挖掘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语言,根据角色情感的基调、形象的设定,真实地体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电影《大鱼海棠》中“湫”看起来是一个小男孩的动画形象,但实际上他有一颗非常沉静的心、冷静的思维,在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椿”的生命,说明这是他内心反复思考的结果,所以苏尚卿老师在配“湫”这个人物时,内心要构建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甚至在最后当他说到“我愿化作人间的风雨陪在你身边”时还要让自己更加成熟稳重起来,表面上不能让“椿”有压力与愧疚,而实际上他的内心独白是:“椿,我爱你”。他的内心世界是痛苦的,悲伤的。这种情感不是一个十六七岁的花季男孩所能驾驭的。因此,配音演员不能被角色的表面形象所误导,要充分抓住角色的内心依据,在配音时心中要相信此时的他就是一个为了帮自己心爱的女孩完成心愿来牺牲自己的成年男子,他内心的坚定、执着、勇气都要通过语言外化表达出男人的担当与责任感。

(四)内心视像——身临其境

内心视像是指演员通过联想、想象对假定事物的高度信任,获取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即“我是故我在”。我们除了对作品理性的分析过程外,最主要的还是感性的展现。从理性分析的“我就在”到感同身受的“我就是”的转变,犹如“庄生晓梦迷蝴蝶”般的忘我两忘,如同“一个忘我而清醒的舞者,在神似与形似之间任意遨游”。[4]排除一切束缚与杂念,切身去感受外界给予我们的刺激、揣摩对方说的话、办的事,找到自己角色的最高任务,将语言行动与形体行动由内外化,努力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杨紫在为《斗罗大陆》中“小舞”的角色配音后情绪难以平复,之后谈到自己把小说和动画全都看过多遍,前期对作品和人物的分析下足了功夫,当她一想到当时的情景整个人的情绪都不由自主,尤其是在小舞献祭和唐三断腿的时候,小舞把自己的灵魂全都燃烧了,满屏都是相思断肠红,直言道:“我刚刚在里面配音完全身临其境,这个游戏真的太真实了。”因此,这种催人泪下的感人情景触动了杨紫的情感共鸣,情不自禁地将她带入情境之中,自带颤音的哭音很好地贴合了小舞勇敢与无私的形象,可谓是得到了动画粉的一致好评。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对台词的感受也各有千秋。季冠霖老师在谈到录生孩子的戏时,一直认为是用很高很亮的声音来配,自己经历后才知道这种声音并不是那么好听的,声音要挤到最底下,不得不发出的一种低吼。配音演员陈张太康谈到自己录一个游戏时,饰演的角色是一位军官给病危的奶奶找药,不由地联想到了自己刚去世的奶奶,基于这种情感下,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情绪失控的强大力量。所以,配音演员要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体验不同的生活细节,才能更快地将自己带入到情境中,产生一种与角色、观众共情的效果。

结 语

声音是塑造人物注入灵魂的重要手段。配音演员的声音艺术表现和塑造的配音对象的形、神、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内部技巧带动外部技巧才能更好地还原人物的音容笑貌。很多作品之所以能经久不衰离不开人物的感染力,像唐老鸭、海绵宝宝、哪吒、孙悟空等角色塑造,让观众通过独特的声音记住了这些经典之作。

因此,配音演员要积淀文化素养,充分了解剧本内容,理清人物关系,塑造人物性格,抓住剧中人物的“形”,找到贴合人物形象的音色,将二者的声音面貌相“形似”。其次,以形传神,由内而外地塑造人物的精神风貌、内心气质与个性魅力,赋予有血有肉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达出人物的“神韵”。最后,配音演员要回归到人物所要表达的文化特征,根据人物精神气质透露出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升华影片主题,还原人物的“灵魂”,力图做到深入人心、心心相印,进入“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从而实现配音艺术在塑造人物、表现情节和营造氛围上的“二度”性的审美创造。

猜你喜欢

口型气息动画
MG动画中制作角色声画同步口型的研究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自然的气息
我的动画梦
“春的气息”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不一样的/e/和/?/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