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初探
2022-03-17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四中学
李 程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四中学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做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当前,许多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应用单一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久而久之,这种学习方式会束缚学生自身的物理思维,导致物理核心素养得不到成长。因此,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重视构建多元化的物理课堂,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本文就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探,分析了多元化学习方式及其意义,从拓展学生物理思维、多元化课堂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对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科学态度的培养。期望本文能够为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多元化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一)多元化学习方式的提出背景
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生命力。但当前仍然有许多教师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以“一刀切”的方式为学生“灌输”知识,长此以往,容易阻碍学生的个性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利于长远的物理教学。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维度,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应当形成的一系列能够作用于其终身成长与发展的能力、素质。在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能立足于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改善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带来更具客观性、全面性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且能够应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完成物理学习,得到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为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多元化学习”,得到物理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多元化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多元化学习法,指的是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这里的“多元化”,主要指的是教师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法的多元化,是相对于传统课堂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而言的,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避免使用一概而论的教学方法,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学习需求以及课堂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多视角出发进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当前,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从数量上来讲是繁多的,从形式上来讲又是较为零碎、抽象的,尤其是涉及物质的结构、物理定律的知识内容,常为学生带来许多学习困难,教师仅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在课堂中,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不仅应重视为学生传授相应的物理知识,还应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物理思维对教材提及的甚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做出细致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自主建构物理知识体系,更为轻松地吸收各种抽象的知识,整合各种零碎的知识,实现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在当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而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必由之路。
此外,在多元化学习的开展下,教师还会从多维度、多角度出发,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转变学生固定化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物理现象做出细致的分析,进而得到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物理课堂中开展多元化学习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让教师更为顺利地践行“因材施教”的现代化教育理念,还能够为学生创造发掘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契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物理多元化学习方式
(一)拓展学生物理思维,培育学生物理观念
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会用到的物理思维,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极限思维、物理模型思维、类比等效思维等。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与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是息息相关的。总之,为培育学生的物理观念,在课堂中,教师应做好对学生物理思维的拓展,引导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展开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以多元化的物理思维解决物理问题,促进物理观念的生成与发展。
以“物态变化”的教学为例,为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物理思维以及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人们用肉眼能够看到水蒸气吗?人们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吗?在传统课堂中,许多学生固守着单一、死板的物理学习方法,往往会片面地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一些毫无关联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导致物理观念无法顺利生成。教师提出的如上问题,便能够反映学生存在的这种缺陷:许多不擅长从多元化的视角思考物理现象的学生,会认为生活中肉眼能够看到的“白气”,包括热气与冷气就是水蒸气,学生仅看到了“白气”的物质形态,而未运用逻辑思维对其本质特征做出更为深入的分析。因此,教师可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对“白气”的形成过程展开多元化的思考,分析水蒸气从哪里来,又为何会液化为小水珠,如此便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观念。
再以“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人们水平用力推一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发现无法推动该物体,此时推力与阻力之间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大多数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还是比较熟悉的,但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薄弱,还是会导致他们难以从多元化的角度理解这一知识点,不少学生会片面地得出“推力小于阻力”的结论,这便表明学生的脑海中实际上并未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相关的物理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视角对这一知识点展开探讨,从运动到力、从力到运动、由因到果、由果推因地展开思维训练,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现象,训练物理思维,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二)以多元化课堂活动,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
经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习惯以直觉判断物理现象,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规律,对现象展开理性分析的能力较弱,如此会阻碍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比较被动,盲目依赖教师的知识灌输。在遇到问题时,也就不会自愿做出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思考,导致科学思维难以形成。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当加强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断培养学生应用多元化学习方式解决物理问题、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让课堂教学向着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对于一些生活中不太常见或者实验室中不易操作的物理现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做出展示,引导学生对该物理现象展开分析,让学生养成正确分析物理现象的习惯,学会一定的探究能力,学会以探究式学习方法学习物理知识。此外,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生活情境,以此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展开分析,拓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引入小组探究教学法,也具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启发性与探究性的课堂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问题做出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找到答案,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询问同学、教师,掌握更多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在教室中巡回观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适时的指导,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其学习能力。
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橡皮筋与声带振动的物理现象,之后敲击讲桌提问学生:是否所有的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离讲桌较远,许多学生会片面地认为发出声音的讲桌并没有振动,如此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之后,教师可在讲桌上放置一瓶水,再次敲击讲桌,让学生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此时学生会发现水面在振动,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物理探究,学习物理知识,提升探究能力,获得更多更为高效的物理知识学习方法。
(三)以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多元化学习方法的传授,绝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可适时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物理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学校、社会、家庭中,能够为教师提供多种面向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
首先是学校。学校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最为首要的地方,有条件的教师应多带领学生来到物理实验室,展开物理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以物理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多元化的物理学习习惯。其次是家庭。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因此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物理探究,也是丰富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渠道。教师应培养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广泛发掘生活中蕴藏的物理现象,将其与课堂所学知识建立连接,探究物理知识,或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更为广泛的物理学习方法。最后是社会,教师应明确认识到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重视为学生开展一系列有关物理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集思广益解决物理问题的全过程,习得更为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得到物理学习水平与核心素养的多元化提升。
以“平面镜成像”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来到实验室中开展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全过程,形成对课堂知识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指派小组代表,就本小组的探究情况做总结发言,之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平面镜成像这一知识点与生活中哪些现象、哪些物品有关。学生经讨论,基本上会想到瓷砖地面、金属面板等事物,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启迪,进而更愿意走入生活之中,应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探究物理知识,得到核心素养的生成发展。
(四)以多元化评价体系,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课堂教学的尾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其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得以源源不断地尝试更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须对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与方式等做出多元化的设计。
首先,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学生应用多元化学习方式的物理课堂中,学生既要对物理知识展开自主思考,又要对物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的要求是较为严格的,同时深刻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管理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可将评价主体设置为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引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其次,对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维度,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内容时,可加强对物理核心素养的关注,同时还应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为学生给予更具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最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可活用口语表述、肢体语言或文字点评等不同的评价形式,打造出推陈出新的物理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引导学生应用多元化学习方式学习物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际学情、学习需求的研究,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从多元化视角思考物理知识,全面提升物理学习水平,进一步培养物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