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外走向校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2022-03-17王祖亮
■王祖亮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与日俱增,家长们将孩子培训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充斥了所有工作日晚上以及周末、寒暑假,孩子学习时间分配的天平越来越向校外培训机构倾斜。
然而校外培训的质量究竟如何,他们又是如何吸引招生的呢?调研发现,校外机构通过催生家长的焦虑情绪,利用孩子的教育不可逆性来达到其利益目的,如“不能输在起跑线”“如果你不培养你的孩子,那么就让我们培养他们的竞争对手”“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等煽动性口号随处可见,成为机构宣传推广的制胜法宝。
现实的后果就是家长的教育费用支出压力不断提升,孩子们辗转在各类培训机构中疲于奔命。而随之而来的“抑郁”“逆反”“攀比”等青少年负面问题层出不穷,如若放任不管,长此以往教育将会失去育人的初心,变得面目全非。
世有乱象,必加重典!面对校外培训机构种种出格行为,国家教育部联合各部委相继出台重磅政策。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同年9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9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0月26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以及中国银保监会等6 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11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的通知。这些政策明确了校外培训的机构设置、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切实降低了学生学习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还学生一个开心的假期,还家庭一份温馨的环境,还学校一套有效的教学秩序,切实回归教育本质。
学生解放出来后,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和锻炼中去,可以多陶冶艺术情操,培养人文情怀;多接触自然环境,了解生态演进过程;多走进外部社会,感受世间百态。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此时有了更广阔的工作舞台和支持条件,要开设多元化的校本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坚守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高地,为民族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