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大地上
——«乡村教育振兴与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读后感
2022-03-17康伟,王安全,郭辉,张旸
康 伟,王 安 全,郭 辉,张 旸
(榆林学院副院长、教授;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由理论研究卷和调研报告卷组成的两卷一体的«乡村教育振兴与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力作,是郝文武老师及其团队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 年度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振兴乡村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的主要成果。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近日由江西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郝老师深耕于教育学原理的沃土而心怀国之教育和放眼整个教育学,不管是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的教学和研究,还是教师教育、农村教育的教学和研究,都能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做到顶天与立地的相得益彰。此次承担国家社会基金重大招标课题,郝老师既围绕农村教育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又开展面向全国20 多个省市区170 多个县市和700 多所学校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是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研究。郝老师的这种为学和研究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作为郝老师的学生以及子课题负责人或参与者,研读郝老师和他的博士生们共同形成的力作,我们感受深刻,现选取部分读后感发表,以飨读者。
系统深刻的理论研究(康伟)
此课题是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课题,重点是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首先是明确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明确甚至精确的概念,进而形成系统理论和进行理论创新。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对象是农村教育和乡村教育。农村及其教育、乡村及其教育是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词语,但其确切含义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它的界定不同,对乡村及其教育振兴、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意义、目标、措施等的认识就不同,甚至有很大差距。
专著中的乡村教育振兴是指除县城教育、乡镇教育、集镇教育以外地区的农村教育振兴,农村教育现代化则是指包括县城教育、乡镇教育、集镇教育和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这个概念界定在著作中不仅非常清晰,而且一以贯之。研究认为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首先应该是乡村教育振兴,同时全面推进包括乡村教育、乡镇教育和县城教育在内的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以此概念和思路为基础从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意义和目标,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战略举措,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治理和管理,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学校建设和发展,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变革等几个层面研究,形成比较系统理论。研读著作使人对乡村教育振兴与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复杂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
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王安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向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重大课题在明辨概念和理论阐述基础上,必须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郝老师出生在农村,在农村中小学上学,并且多年在乡村中小学教书,对乡村教育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但这种了解是局部的,而且是几十年以前的。三四十年来,在农村及其教育城镇化的发展中,农村及其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人口、学生、学校大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布局,如何处理好农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乡村及其教育如何振兴,乡村教育如何为乡村振兴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规模缩小在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学生和教师情况下,如何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如何形成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着这些问题,在承担本课题前后的六七年中,郝老师带领由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研究团队,“风雨无阻、走南闯北”,深入全国乡村学校及其课堂,甚至农户,挨门逐户做大量调研。调研形成的«乡村振兴,尊师重教——全国十省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现代化发展调研»«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问题聚焦、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全国四省四县市典型分析»«江西弋阳县农村教育治理调研报告»«全国乡村小学离异家庭子女教育调研报告»«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现代化发展分析报告»等十多个研究报告。这些“带着全国各地不同乡愁和泥土风味”的“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研究及其形成的成果,使人对乡村教育振兴与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把握。
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教育哲学研究更注重和擅长概念的辨析和理论的建构,不太擅长量化研究。多年前,郝老师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就开始引导团队进行研究方式多样化的“转型”。多样化转型不等于不再重视理论研究,而是在继续重视和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和加强现实实际和实践的研究。专著不仅有大量的调查研究,而且有大量的量化分析研究。从研究方式和成果看,团队实现了郝老师倡导的研究方式多样化转化的目的。
在直面矛盾与化解矛盾中充满信心(郭辉)
多年来,有关农村和乡村及其教育发展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的确也有不少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由于对农村和乡村概念界定的不同,在以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县城是城市,其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较好,而乡村及其教育发展就明显较差。在推进农村城镇化中,县城及其教育是城镇及其教育,当然要加强建设和发展,结果又轻视了乡村及其教育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果把县城及其教育不仅看作乡村及其教育,而且是乡村及其教育的中心、龙头,那自然就要加强建设和发展,这样有可能使得县城和乡镇以外的乡村及其教育成为无足轻重的边缘。这是在乡村及其教育振兴和农村及其教育现代化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突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当然要全面推进县城教育、乡镇和集镇教育、乡村教育的现代化,但核心、重点和关键是乡村及其教育振兴和现代化,不能使乡村前前后后受到多重的伤害。
在揭示问题和矛盾的同时,专著也对乡村及其教育振兴、农村及其教育现代化寄予很大希望。在教育城镇化过程中,乡村及其教育既有衰落和空心化的客观事实,也有不能全面客观看待甚至唱衰乡村及其教育现象。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组的推介、宣传也能使社会各界认识到,乡村人口、学生和学校虽然大量减少,乡村学校和教育发展虽然问题和困难很多,但还是有不少办得好的学校,进而增强社会各界办好乡村学校、办好公平而有质量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心。
将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和浓厚情怀完美结合(张旸)
“三农”及其教育问题是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的具有重大战略地位的重要问题,也是学者专家长期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现实问题的国家重大课题,著作在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基础上,集政治性、学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提出农村学校布局既要算经济账、政治账、文化账和感情账,更要从立德树人总目标出发,算育人账的主张;要通过加强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振兴乡村教育,形成旺人气、聚才气、振志气、兴经济、美家园和崇知尚文、尊师重教、书声朗朗的美丽乡村、美丽书乡;针对小规模学校不断增多的实际和农村学校教师总体超编具体缺编现实,提出乡村学校师生比倍减和教师工资待遇倍增的“倍增倍减”建议;针对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严重短缺实际,提出师范院校要为振兴乡村教育努力培养以音体美为主导专业的全科教师,首先要努力建设好一流教师教育学科等建议;关于区域教育发展,提出进一步加大缩小东西部及其城乡教育现代化差距的力度等建议。
郝老师出生在贫困闭塞的陕北农村,曾在自己村庄的学校上学,也曾多年在本地乡村学校担任民办教师。虽然现在的他是大学教授,但他对农村教育具有深厚的感情,始终关注农村及其教育发展。从著作的“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化而建设美丽书乡”“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浴火重生的战略和策略”等章节,特别是从后记的“亲黄河”“看槐花”等抒情诗中能深刻体会到他的情怀。著作把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和浓厚情怀相结合,使人对乡村教育振兴与农村教育现代化既有理性认识的提升,又有对具体落实和实践行动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