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本”理念引领下的英语学科特色建设

2022-03-17李秋爽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学本主体理念

李秋爽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学本”理念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本位的理念。“多元治理”视域下,教师、学生以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切参与者都是学科建设过程的多元主体,要把学生的学习作为一切学科建设工作的起点,并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带动教学和教研,并在多样实践形态下实现学生与学科持续、积极的互动。

“学本”和“治理”的内涵

“学本”理念是“学本课堂”的核心概念。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这一理念缘起和兴盛于20 世纪初进步主义提出的“学习者为中心”理念,这一理念主张教学主体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此外,“学本”理念下,学习者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走向自主的知识建构者、课堂的参与者,甚至知识的讲授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发号施令的独裁者,转而成为学习的引领者、提供脚手架的支持者和知识探索的同行者。巧合的是,这些角色的转换也体现了“治理”理念的核心内涵。“治理”是全球治理委员会于1995 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倡导在管理过程中多元主体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自主、持续地互动,而并非由某一方主体处于绝对的支配和主导地位。这些理念和当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要求完全吻合,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施路径。

“学本”理念引领下的学科建设

传统的学科建设,往往是“以课促研,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学本”理念下,学生主体位于一切学科建设工作的起点,统领整个环节,包括从教学到教研、再到学科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在多样实践形态下和学科生态的持续互动,实现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这种把学科的服务对象——学生,摆在一切教学环节的中心的理念,有助于教师时刻俯下身子看自己创设的学科生态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视角、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是衡量学科教学最客观的尺子。

“学本”理念引领下的学科建设路径

“学本”理念引领下的学科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和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下面将以我校英语学科建设的现有经验为例,讲述寄宿制背景下学校的“学本”理念学科建设路径,以希为中学阶段的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明确培养目标 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单单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足以支撑我校“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宗旨。尤其对于寄宿学校而言,学生基本是以校为家的状态,学校除了传授知识,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品格、道德、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以确保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科建设伊始,我校英语教研组就将培养目标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拓展至同时追求外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决定大胆尝试将学生作为学科建设的关键主体之一开展工作。

构建学科生态 基于以上目标,从学生视角出发,英语组建构了英语学科的成长生态。在这个生态中,英语学科培养目标在学生主体与课程、管理、活动、评价和环境的互动中得以实现。课程是教学实施的土壤,也是学生主体发展过程中其他环节的命脉;管理是学生主体发展各环节的监管和保障;活动是学生发展的课外手段、展示舞台和效果反馈;评价是衡量学生主体发展达成与否的尺子;环境是为服务学生主体发展营造的文化氛围。

从课程设计入手,融学生主体于课程实施 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的英语学科课程体系有三层:依托教材的国家课程;为满足学生主体不同阶段兴趣及需求,依托课内外多模态资源由本年级教师、跨年级教师和总校教师开发的校本选修课;依托校外专业机构系统资源,为打造尖端学生群体,由校外专家和总校联合打造的外请专家课程。本文将聚焦国家课程,介绍“学本”理念在国家课程中是如何落地的。

在课程实施架构上,从学生主体的需求入手,根据教师主体共同研制的问卷和对学生进行访谈定位学生的痛点。针对痛点最集中的“听说”课型,进一步进行教师主体的头脑风暴,创建了初步的教学流程,并在此后的两周内分头进行个人层面的实践。之后,备课组又进行研究课的打磨,最终凝练成一节研讨课,并在评课环节现场对学生进行访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和需求。基于此,再组织教师主体各抒己见,寻找提升点并调整流程。如此反复至课堂上学生的教学效果和体验比较稳定后,融入专家主体,从宏观视角把握航向,再调整。此后,教师继续根据学生的反应精化细节,并在和其他教师的合作互动中,使得较为成熟的流程和配套资源系列化、成果化。

在课堂实施层面,启动“学本”模式,引入“大同学”理念替代传统教师,转换教师角色,教师从讲台上高高在上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的同行者和引领者;加入“学术助理”角色,让优秀学生辅助教师参与备课授课,成为同伴的引领者和教师的代言者;加入“学科长”角色,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带领同组队员完成课堂活动。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成为不同的角色并站在了整个课堂的中央,英语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的同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都得以发展。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作为学科教师,我们不但在引领学生中和学生共同进步,也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一以贯之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基于上述实践过程,经过行动研究的多轮改进,我校英语学科组最终形成了初一年级“听说”、初二年级“阅读”、初三年级“写作”和“习题”四个课型的英语学科学本流程。

构建家、校、师、生、伴五维管理体系 在实践过程中,除了教师主体的日常管理外,学术助理和学科长在不同阶段和不同任务实施层面均扮演管理者角色,他们的作用体现在课堂组织、部分课堂中形成性评价的反馈、作业提交及授课效果的客观反馈等环节的监管;同时,学术助理和学科长还会在定期由学科教师主导的会议中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反馈,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管理作用。此外,学生之间也会结成两人一组的小对子,对彼此的课堂和学业表现进行及时反馈,起到互相管理的作用。除了学生主体,家长可以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我校英语学科每周末的特色作业清单——“周周清”,能够帮助家长明确学生每周的英语学科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学校每星期要求学科教师带领本班学生进行定时、定人、定地点、定主题的师生交流研讨会,确保了师生之间的有效及时互动。

在疫情网课的背景下,家长主体和同伴效应的作用更加凸显。每一节课上,家长对于孩子网络课堂状态的关注对于困难重重的网课管理起到了强有力的助力和推动作用,在家长和学生的反馈下,教师更加明确自己课堂的痛点,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并且在家长的配合下转化成课堂效果的加分项,真正反映了家、校、师、生的强大合力,实现了网课效果的最大化。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小组和学习搭档的组建,积极发挥了同伴带动作用:每每有学生出现作业上交不及时、上课迟到早退或者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温馨的同伴“morning call”、课堂小组PK 赛、课后相约云自习室等多彩的小组活动,总能让一颗颗懈怠的心“迷途知返”,重整旗鼓,迎头赶上。

搭设多彩活动舞台,尽情体验英语魅力 如果说课程是命脉,那么活动就是促进学生学科发展的土壤。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彩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师生、生生和师师之间的持续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起到检验和助力的作用,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注入兴趣这一剂内驱性动力。建校以来,我校初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寻找灵感,设计并举办了大大小小的英语活动20 余项,这些活动以学生主体不同阶段的英语学科培养目标为本,在凝聚教师智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主体能力的提升。其中,“查字典大赛”“趣味英语大赛”“听力PK 台”“我和英语有个约会”等活动都源自学生们的创意,他们参与活动举办的整个过程中,从“献点子”到“搭台子”再到“串场子”,教师都可以大胆放手,充分享受学本课堂成果延伸到课外活动带来的欣慰和喜悦。当然,在贯穿学部的系列化活动“多样节日主题活动”“英文歌曲大赛”“英文戏剧大赛”“英文读者剧场大赛”中,学生们也逐渐形成了自编、自导、自演以及自制道具的能力,充分彰显了东师学子的自觉素养。实践证明,在每一次英语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群体的思想得以交流和碰撞,学生群体的素养和能力得到提升,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增进,师师、生生、师生之间的连接悄然深厚。

以评促学,关注多元主体实施的形成性评价 除期中、期末、周测等终结性评价外,“学本”理念引领下的学科建设关注师、生、同伴共建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从课前结构化预习的查、划、写批注预习,到课堂上针对各类活动的自评他评量表,再到以单元话题为依托的单元整体读写档案袋,均体现了教、学、评一致视域下,我校英语学科对于教学过程的关注和对于师生评价素养的重视。在评价量表的研制过程中,教师共同体在备课过程中将目标和评价进行有效勾连,形成针对性强、围绕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评价量表。在评价量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依据学生的体验优化量表设计,并尝试把部分评价标准的设定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样的课堂表现或作业是好的,促进了学生评价素养发展的同时,也明确了学生努力的方向。眼下,对于评价的研究已经从之前的草根形式升华成了规范的课题研究,在一轮一轮的行动研究中,师生对评价的认识正在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高效。这反映在了每个课型背后大家开发出的一个个评价量表中,也反映在了学生给教师以出门条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的创新之举中。

依托学生主体,营造良好英语学科文化环境 无论是共享时空英文广播站学生自定主题、自主撰写主持稿、自己筛选内容的“蜚声广播”,还是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团队思维导图作品、短剧作品、配音作品、书法作品、板报、手抄报作品,无一不被用来装点学校的角角落落。甚至在高三毕业年级的答疑室布置上,学生自己押定的高频词汇、话题作文及核心的不规则动词变化也成了主角。在高考面前他们也将自己的主动和主体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自觉和自主的氛围都是学校英语学科组对他们实行多年“学本化”培养点滴浸润的结果。

“学本”理念下,多元共治的学科建设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四年的探索,学生主体能力提升在学科素养方面和跨学科素养上效果显著。

首先,学生在中考、各类学科竞赛等外显性评价中“芝麻开花节节高”。四年的学本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其自觉意识得以唤醒,思维得以提升,也为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家长对学生的变化和习惯的培养表示非常认可,纷纷表示孩子来到我校后,在英语学科的各种活动中都看到了孩子的积极表现和不断进步。除了肯定我们对于学生知识上的引领,家长们表示更加感动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点子,尊重学生的感受,更尊重学生的付出。

最后,教师的主体能力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由于学生主体的活跃,以及和学生主体之间的持续互动,教师的角色从一言堂的讲话者,变成了倾听者、辅助者、引领者和同行者。在实践改变的过程中,教师的业务得以精进,教师间的互动变得更加深入,教师们的思维,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这些火花是一节节凝心聚力的研究课,是一场场精心设计的英语活动,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教育论文,一个个基于学情、深入浅出的课题。这些火花聚在一起化作一粒粒种子,落入孩子们的心田,让英语核心素养和跨学科核心素养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下一个学段,我们甚至想把舞台全部留给他们,在2019 年的英文歌曲大赛中,教师彻底退下舞台,将组织任务留给了学生“自联体”,把评委任务留给毕业了的、参加过英文歌曲大赛的孩子们。赛前,英语教师们借助学校一大文化风景线——“东师表白墙”发出请帖:“亲,东师妈妈叫你回家做评委了,家门大开,等你回来!还是你熟悉的报告厅,不见不散!”帖子刚刚发出去不到一小时,学生们反响就很热烈,纷纷在QQ 空间和朋友圈刷屏。学生们还自发建立了QQ 群,有不止一个学生要求表演节目。这样温暖的话语和隔空热烈的互动,让我们看到了师生、生生的持续互动已经跨越了时空,并以一种更有温度的形式,在一届又一届东师学子中传承,为师生的持续互动注入了新的生命,赋予了新的内涵。

猜你喜欢

学本主体理念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