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创新思维角度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
2022-03-17盛学敏安徽省庐江县城北小学
盛学敏 安徽省庐江县城北小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桥梁,也是增强课堂教学活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但是,课堂提问要想达到促思、促练、促学的目的,需要注意提问方式、优化提问内容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问题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关系,做好问题设计。为了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创新思维角度就提问教学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重视提问知识积累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深入理解作者传递的思想感情,并敢于在交流讨论中发表自身判断和看法。由此可见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思维能力与思考表达,因而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获取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创新即对相互关联或已有的信息进行甄选、加工和改造,形成适用于新问题或新事物的组合方式,也代表知识深层组合。常言道:“厚积而薄发。”知识积累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积累足够的量,才能出现质的飞跃。语文教师在提问前为学生提供知识信息,能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以《司马光》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为学生拓展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人在表述时,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不同的,比如口头语言是“吃饭了吗”,书面语言则是“饭否”。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朗诵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深入分析课本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当小朋友掉到缸里时,应该怎样去救助他呢?”带领学生进入司马光的角色,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将知识渗透、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果断,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沉着思考的优秀品质。
二、优化课堂发问技巧
发问是提问的首要步骤,语文教师的发问水平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及问题的理解,更是学生寻求答案的关键,因而教师应从多方面优化课堂发问技巧。首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认知发展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难易适当的问题,给予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以《秋天的雨》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出问题:“大家在现实生活看到的雨是什么样的?”该问题较为简单,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只要答案合理皆可视为正确。由于问题简单,可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激发他们探究文本的兴趣。该文从题目看是描写秋天的雨,实则描绘秋天景象。教师在讲第一自然段时提问:“为何作者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难点问题,教师可挑选优等生回答,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明确表述问题。提问并非随意地提出问题,而应在学生疑惑之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提问,才能达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教师在表述问题时语言应清晰准确,这是学生抓住问题要点的关键。明确表述问题能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回答正确率。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辨析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如果教师提出笼统化和抽象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抓住问题要点,影响回答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应合理组织提问语言,表述时语速要适中,促使学生明确问题的核心。以《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教师可用两个问题进行过渡。例如该文题目为“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师可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说一下西沙群岛在哪个地方?”当学生回答完毕后,可提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十分富饶呢?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它的富饶?”分开提问能让学生明确重难点问题,理清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问题数量要适当。一节课只有短暂的4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提问数量要适当,尽可能做到“精确而中肯”。同时问题要紧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学目标,切实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三、善于评价学生回答
教师不但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为学生提供清晰、准确且完整的答案。据研究调查结果可知,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只给出“很好”“不错”等笼统且简单的评价,或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这种缺乏正确引导和鼓励的做法导致学生得不到有效反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毫无益处。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积极进行改变,做到有效反馈。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仅要给予表扬,还要指出答案好在哪里。如在学习《小狗学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故事最后的三种结局,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特色?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小动物们对这只不会叫的狗是什么样的态度?针对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果学生的答案十分新颖,有道理,教师可以说:“你的思维能力很强,能提出不同于文本的观点。”除了语言鼓励,还可用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回答时出现卡壳或答案不准确,教师也不要直接批评学生或打断他们,因为这种粗暴的做法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而是应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或将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如在对故事三种不同的结局进行分析时,学生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课文没有给出确定的结尾,但任何故事发展到最后都会有一个结局。学生会考虑到小狗要从自身出发,学会正确的叫声,但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呢?其实,我们无论做任何选择都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要以不迷失自己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精彩的人生。必要时,教师还可运用转问和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析答案,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还需正面回应学生提出的质疑,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因为学生主动提问就说明他们认真思考了。
四、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提问的环境,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首先,提问的环境要宽松自由,要让学生放下包袱,处于与教师平等的位置。教师要明确,民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权利,所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新主体性,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但需要指出的是,民主并非自由散漫的环境或无视课堂纪律,而是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给予对方信任。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实现高效思考。
其次,要营造平等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在平等的环境中开展,即教师在教学中应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很多教师在提问中会过多地重视优等生与学困生,很少关注中等生。很多中等生因处于中间位置而被忽视,久而久之就缺少创新自觉性与积极性,无法充分发展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适当关注中等生,给予他们答题的机会,必要时可采取竞争方式激发学生答题的兴趣。
最后,要营造激趣环境。培养创新思维需要兴趣作为支撑,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注意收集和积累素材,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激趣环境。以《海底世界》教学为例,教师可运用音乐形成混响效果,让学生聆听海底世界的各种声音。学生在激趣的课堂环境中更有新鲜感,进而积极探索知识,在持续思考中发展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寻找引发学生的关注点。如小学生对小实验和小发明等很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导入“生活实验”讨论环节,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新提问角度,从多角度启发学生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改的核心。以人为本,简单地说就是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可塑之才,要教育人、引导人、熏陶人、发展人。提问教学也要以人为本,重点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与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相符,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确保学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能通过这些问题发散思维,有所收获。此外,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提问时,教师还要创新提问的角度,从多角度设计问题,要提得“巧”,让学生有变换思考的角度、提升思维层次的可能,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乐于探究的精神。
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爸爸的胡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和文中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什么不同呢?”对于这种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大家都很熟悉的问题,学生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出正题:“今天我们要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大家可以先看看题目,想一想,为什么题目要以‘长胡子’作为重点呢?在日常生活中,长胡子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在学生阅读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再次从多个角度进行提问:“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都在哪些方面派上了用场?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周围人的眼中是否受欢迎呢?”为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还可以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角度提出问题:“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可以做哪些事情呢?为什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会一直长个不停?”教师之后还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想一想:“如果是自己,长了长长的胡子,感受会是怎样的?自己又会怎样对待长长的胡子呢?”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启想象,想一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就像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在无形中帮助了周围的人?”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的结构:“课文的结局是开放性的,胡萝卜先生之后又会和他的长胡子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同学们能不能为这篇课文续写一个有趣的结尾?”教师从文本内容、文本结构、学生角度和生活角度等多个方面切入,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给学生以启发,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的积极性,就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总之,课堂提问是常见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赋予课堂提问全新的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全面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实现了师生和生生互动,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紧贴学生学情,使问题充分发挥活跃学生思维的优势,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实现预期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