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导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3-17沈年汉陈秀芳孙委委
张 伟,沈年汉,陈秀芳,孙委委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温州 325035)
医学生物化学(简称生化)是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实验课是衔接生化理论与临床和科研的桥梁[1,2]。实验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化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其实验技能,还可拓展知识储备,培养和提升科研兴趣。然而,当前国内较多医学院校的生化实验课仍存在内容陈旧、学生动手不足等弊端[3]。笔者通过对温州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专业的生化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提出基于学生主导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并进行初步实践,以期在现有条件下提升本校生化实验教学水平。
1 医学生化实验教学现状
温州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专业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共计100学时,其中实验课24学时。生化实验教学仍以传统式带教老师讲授为主,即教师介绍完实验内容后,学生开始操作,课后自主完成实验报告。传统授课模式虽能保证实验课堂有序进行,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欠佳。目前,我校生化实验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教法较为单一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前沿学科,然而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我校生化实验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日新月异的学科和技术发展极不适应。从教学方法上看,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忽视课前预习与课后思考,缺乏对实验原理和设计思路的探究,对新技术在临床和科研上的知识拓展不足,进而导致他们对实验课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较差,难以培养和提升科研思维能力。
1.2 动手锻炼不足,课堂效率不高
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生化与后期临床内容关联不大,而且实验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不高(20%),分数易得,因而对生化实验不够重视。此外,由于人数较多,实验课上带教老师很难对每位学生监督指导到位,导致学生对一些实验敷衍了事,操作不规范。再者,有些实验步骤需等待较长时间,部分学生感到无所事事,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闲聊、玩手机等现象,实验课堂利用效率低。
1.3 侧重实验报告,忽视过程评价
目前,生化实验成绩评定仍以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的考核。为获得较好的实验成绩,部分学生直接使用他组的实验结果,甚至篡改原始测量数据。这些行为会导致科研不诚信、滋生学术不端正思想,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产生严重危害。
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是现阶段我国医学本科教育的目标,而科研能力培养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4]。当前,很多医学本科生都渴望加入科研团队,跟随导师开展科研工作,既可提升实验技能、扩充知识储备,又能培养科研思维,为研究生深造奠定基础。带教老师也期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化实验课的兴趣,更多地介绍一些与临床、科研相关的新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总之,如何最大化提升生化实验课质量是带教老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学生主导式生化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构建学生主导式生化实验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凸显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全过程、多角色切实参与实验。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包括:①首次实验课上,带教老师根据班级人数进行预分组(4-6人/组)和任务分配,随后简要介绍常用实验设备(分光光度计、移液器、离心机等),明确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和考核要求;②承担任务的小组课后准备资料,包括预习报告、PPT课件、预实验、扩展材料等,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预做、授课预演和PPT优化;③实验课上,主讲小组首先选派1-2人介绍实验内容,带教老师点评并对关键环节加以强调;实验过程中,主讲小组成员配合带教老师对实验进程进行监督;实验完成后,主讲小组还将针对本实验与临床相关或其他新技术作知识扩展性介绍。该教学新模式强调学生的全过程参与,将学生所在小组得分(20%)和组内得分(30%)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
3 新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分析
我们将学生主导式生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授课对象为2019级和202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四个班(共计127人)。实施过程遵循教学设计,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实验课,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新教学模式过程解析如下:①布置任务:承担任务小组根据实验内容制作教学课件,主要包括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的原理和步骤;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原则与注意事项;实验联系理论,加深对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机体调节血糖方式等知识的理解;了解临床血糖测定的方法与应用;自选介绍一项新技术。成员分工由小组长安排,并通过微信或钉钉群与教师保持沟通。②预实验与预授课:课件制作完成后,小组进入实验室进行预实验。预实验时,带教老师全程指导,并强调实验要点如准确取样、分光光度计操作、标准液配制、标准曲线绘制等。此外,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授课预演,带教老师找不足、提建议,对课件再优化以提升授课效果。③授课过程:主讲人首先介绍实验原理和步骤(15 min);期间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5 min),带教老师对实验细节和关键步骤进行补充与强调(10 min);随后各组进行实验操作(45 min),主讲小组成员配合教师监督指导;实验完成后,主讲人对血糖理论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归纳,并针对某项新技术进行知识扩展介绍(30 min)。④课后报告:主讲小组提交本实验预习大报告(包括实验准备情况、组员分工与评分、实验意义、心得体会、不足与建议等),其他学生按时完成实验小报告。教学实践共收集学生制作的实验课件和大报告各24份;学生主讲RNA干扰、细胞培养、免疫印记、CRISPR-Cas9、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等技术18个;有3位学生被推荐加入导师科研团队。
我们对教学新模式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27份,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表明:84.3%的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其课堂专注力和参与度;89%的学生认为实验课拓展了其实验技术知识面;72.4%和68.5%的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和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协助;确信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生化实验教学质量的学生比例为77.2%。相比之下,对传统模式下平行授课的两个班(n=66)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6.4%的学生认为生化实验课较为呆板无趣;69.7%的学生认为实验参与度不强;78.8%的学生坦言通过实验课获取的知识较少。
4 问题与展望
我们构建学生主导式生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索。该模式凸显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一定压力的驱动下促使其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新问题:①小组各成员对实验的态度和贡献度差异较大,个别学生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游离于群体外;②该教学模式需要带教老师和实验员付出更多精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③现有考核评价体系无法对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差异化区分。
项目团队今后将努力坚持该教学新模式在我校生化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并根据师生反馈意见不断修正完善,加快实验内容和设备的更新,构建更为科学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为切实提升生化教学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