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语文素养 坚持多样创新 体现价值引领
——近三年山西中考语文学科命题特点初探

2022-03-17李丽娟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教育局教研室

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标山西命题

李丽娟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教育局教研室

多年来,山西中考命题改革致力于“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稳步推进,成绩斐然,语文试题的命制也随之不断进步。特别是2019 年,山西中考命题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的核心思想为指南,以“立足学科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能力,关注交流共享,强调问题解决,落实活动建议”等“六个维度”为抓手,以“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真实任务情境、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等“四大手段”为路径的“一核·六维·四手段”的理论体系,这一成果标志着山西中考命题改革进入新阶段。在此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考语文命题坚定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追求,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标》(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圆满完成中考学生的毕业和选拔双重任务,在导教、导学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以立德树人为命题的根本追求

立德树人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导向的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发挥着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优势,注重价值观的涵化与引导,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融通。

2020 年,山西中考语文在选材上侧重于萃取历代思想精华,引导学生融通古今,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纵观整份试题,以“考试是一时的事情,学习是终身的事业”作为第1题的开头语,要求赏读书法作品“学无止境”并完成书写;第2 题默写古诗文,言简意赅的诗文,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第3 题、第4题、第5题以“时代有我·天下家国”为主题,歌颂悠久历史,分享红色经典,致敬当代英雄,在开阔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中,润泽学生的家国情怀;第6 题、第7 题阅读短文《鸟儿从不担心脚下的树枝》,关注学生精神成长,以哲理短文启迪学生认识到:真才实学是每个人最该拥有的强健翅膀;第8 题~第11 题在诗文佳作对比阅读中与古代先贤对话,感受四时之美景,体味怀乡、爱民之情怀;第12题、第13题的文言短文《匡衡》,传达着对学生勤奋读书、成就大学问的期许;第14题的试题情境为志愿者张贴使用“公勺公筷”的公益海报,将“个体成长”与国家倡导的卫生习惯巧妙结合,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服务社会;第15 题小说《进城》,展现的是爱子至深的父母形象,教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第16 题的中心话题是“冲出舒适区,人生更精彩”,通过三个由易到难的问题,让学生加强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知,主动跳出舒适区,实现新突破;第17 题的大作文为“二选一”形式,题目一“那一刻的绽放”,题目二“藏在心底的______”,无论选写“绽放”还是“珍藏”,都是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集中展现,也是对成长历程的真切反思。

近年来,山西中考语文试题通过以“读书”为基础的“思”和“写”,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开阔的空间跨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热点话题、个体生命成长、不同的学科元素、不同的文图美感、多个真实任务情境等巧妙融合。语料选择、导语表述、情境创设、问题指向等都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的命题核心。

二、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唯一依据

山西中考语文严格依据《课标》来命题,整份试卷的考查内容和要求与《课标》保持一致。试卷结构组成合理,测评要素全面,能较为合理地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的水平,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各种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试卷总分值120 分,分为“读·书”“读·思”“读·写”三个板块。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测评要求,全卷以主观题型为主,同时考虑到对必要的知识积累准确地评价,辅之以少量的客观题。试卷的考查内容和能力层级以《课标》所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和“第四学段(7~9 年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评价建议为依据,涉及《课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的绝大多数条目。其中,现代文阅读材料选用与初中教材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本类型依据《课标》要求,涉及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呈现形式有完整的篇章、简短的片段、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等;古诗文积累以《课标》附录中“7~9 年级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考查范围;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课标》推荐篇目和与其程度相当的其他阅读材料。

中考命题以《课标》为唯一依据,消减了对一线教学的功利性“干扰”,引导教师不必把精力用在猜测考试重点上,踏踏实实按照《课标》的要求应教尽教,应学尽学,使国家课程方案和《课标》所体现的国家教育宗旨和教育意志,以及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基本标准得以充分落实。

三、以“一核·六维·四手段”为命题的理论指导

三年来,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遵照全省中考命题的总方向、总要求,以“一核·六维·四手段”为命题的理论指导,试题呈现如下特点:

1.立足学科素养,助力学生成长

近年来,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在立足语文学科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表现出鲜明的特色。试题命题主线明确,语料选择和问题设置以育人目标为支点,从自然、社会、家庭等方面助力学生成长。例如,2019 年中考语文题从汉字书写“天朗气清”开始,一路带着学生品读红色经典,思考人生意义,既把目光投向社会,体验山西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简称“二青会”)的自豪,又让情愫回到家庭,感受长辈的殷切期待,最后以大作文“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结束,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成长回味中沉淀思想,积蓄力量,继续前行。整份试卷既有对语文能力的缜密考查,又有对学生成长的温暖关照和引导,体现出谋篇布局的整合思路。

2.多样态文本组合,强调阅读能力

山西中考语文试题非常关注对阅读的考查,尤其是在多层维、多形态文本考查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

从试卷整体来看,每年提供的阅读材料均在7篇以上,阅读的类型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一般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完整篇章和片段截取、专门创作和发言记录、文言语段和图表漫画……多样化形式兼顾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不仅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进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程度,同时关注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以及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能力。

对试题而言,2019 年第3 题、第4 题、第5 题以三个“时尚”的语文活动“见字如面”“话剧表演”“诗歌朗诵”为依托,三个语料形式分别为书信、剧本、诗歌,多形态文本体现了初中生应有的宽广的阅读面,使修辞、词性、短语、标点、文学常识等语文基本知识不再停留于碎片化的识记,而是以理解运用的形式得到落实。

总之,这类试题的图文结合度更高,阅读素材更丰富,考查了学生捕捉、分析、评价、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究其根本,是对阅读素养的全方位考查。

3.创设真实情境,对接现实生活

“一核·六维·四手段”命题理论体系将“创设真实任务情境”作为“四大手段”之首,以此评价被测试者是否掌握了与将来生活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近年来,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探索在情境中考查语文“真能力”,让学科知识、学科素养体现其应有的运用价值。

例如,2019 年试题中多次出现与现实生活对接的命题元素:创建“书香校园”“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荐读家书、独幕剧表演、诗歌朗诵、班级讨论、学校制作“弘扬体育精神,喜迎‘二青会’”宣传片、推荐宣传画、学校征文比赛、班级主题研讨会等,众多场景都取自真实的生活,将简单的输入性学科知识学习转换成特定的真实任务情境中的信息输出。

2020 年山西中考语文整份试题共设计了五个综合性情境活动:“时代有我·天下家国”为主题的“云端”语文系列活动、课堂讨论活动、“公勺公筷·有你有爱”社区宣传活动、杂志专栏特约撰稿活动、“冲出舒适区,人生更精彩”主题班会活动。2021 年山西中考语文出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小说故事会、主题班会等以校园文化情境为依托的任务,这些真实情境对接现实生活,使扁平化、碎片化的考点呈现出立体化、系列化、整体化的特征,使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交流、共享能力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呈现。

4.体现跨学科整合,倡导学以致用

“跨学科整合”是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体系中的“四大手段”之一。三年来,山西中考语文试题既立足本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又适度“跨界”地命制跨学科整合题。如2019 年第14 题,将极富中国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二青会”宣传画作为命题元素,图案中的“晋”文化特色鲜明。试题突破学科边界,“运动”“宣传”“推荐”等多元试题要素,融通语文、美术、体育等学科,统筹在“制作‘二青会’宣传片”的任务之下。

此类试题引导教师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或内隐或外显的联系,努力为学生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支架和多维度的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

5.加大开放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加大开放探究”一直是近年来山西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也是山西省中考命题的“六个维度”之一。

例如,2019年第7题“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第11 题根据诗文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第16 题向山西作家刘慈欣提出一个“好问题”;2020 年第5 题朋友圈跟帖,第14 题选择张贴的海报并说明理由,第15 题以特约撰稿人身份点评文学作品;2021 年第16 题班会即席发言等,都属于典型的开放性试题。

此类试题对一线教学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6.坚持不确定性,追求稳步创新

山西中考语文命题把握“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中的“不确定性”精髓,在符合中考命题改革方向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题型、题量、设问方式等,更新材料选用和情境创设,使整份试卷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例如,2020 年中考语文试题将之前习以为常的古诗文直接默写、理解性默写改为主题式默写,将名著阅读题呈现为读书笔记形式等,均体现出题型与考查内容的“不确定性”。除了题型变化外,还有更多试题表现出了内容上的创新和内涵上的发展。如第14 题,以张贴海报的方式考查说明语段,第15 题的一篇小说出现了两个结尾等等。这样的试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与《课标》吻合,又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

试题的“不确定性”提醒老师们不要猜题押宝,不必钻研套路,要扎扎实实夯基础、练能力、提素养。试题还传递出语文教学要有“大阅读观”“大写作观”的讯息,即不能只见词句,不见内涵;只有技法,没有体验。

四、以引导教学实现减负提质为命题的核心功能

在“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山西中考语文试题质量持续提升,在服务立德树人、助推教学发展方面的“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较为有效地引导语文教学减负提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倡导新型学习方式,提升思维品质

根据《课标》,语文教师应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维碰撞,增加思维的广度,提升思维的品质。

2.重视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一词在《课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开展课外阅读,并指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语文教育资源,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走进大自然,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养成习惯,爱上语文,进而爱上世界。

3.保证写作教学的科学有序

写作不是纯技巧、纯技术的操作。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注意周围的环境、人物、事件等,及时记录并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其次,教师要用好统编教材,整理有关写作的板块,让自己和学生对写作教学的维度都能有一个较为精细、整体、多维度的把握;要重视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告别写作教学的无序和低效,保证序列化、科学化。

4.注重读与写、说与写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语文学习要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入手。《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近年来,山西中考语文试题有70 分的试题为读写题型,基于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向不同类型文本的写作,为一线教学传递着开展“真阅读”、学习“真语文”的信息。

5.关注语文活动,实现交流共享

山西中考语文的“活动”色彩越来越浓,提醒一线教学要关注《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组织文学活动,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要带着学生一起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写出研究报告;要鼓励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关注热点问题,做一个胸怀天下的当代少年;要教会学生查找资料、引用资料,掌握快速获得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标山西命题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