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模式研究

2022-03-17何亚男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曲式院校音乐

何亚男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曲式与作品分析作为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之一,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1],需要建立在“基本乐理”“和声学”“中西方音乐史”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掌握作品的构成原则及规律,为更好地欣赏作品、表演作品、创作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技术理论的综合学科,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音乐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基于此,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成为各大音乐院校高度重视的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发展,同时也受疫情等特殊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无法正常进行。针对此情况,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开展线上课程模式,通过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各种线上课程。

一、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均安排了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在传统教学中,此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种类繁多,缺少针对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针对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材多达40余本,专门为高等师范院校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写的教材却很少。其中,高等师范院校常采用的教材有以下几本,分别是《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著)、《曲式与作品分析》(李吉提著)。这些通识性教材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普遍性,但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目前的教材缺少与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内容的衔接。同时,由于我国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沿袭了西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各教材中选用的谱例大多以欧洲传统时期的作品为主,虽然在改版的过程中加入了少量的中国音乐作品,但仍然缺乏对地域性民间音乐、戏曲作品的剖析。

(二)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拓展

传统曲式学主要总结了调性时期西方音乐作品的主要结构类型,存在重曲式而轻结构逻辑、分析范围窄等问题。很多学生在修毕课程后,针对指定的作品(大部分为西方作品)可以划分出共性化的曲式图示,但是对作品的个性化结构特征、音乐语言风格、音乐运动的逻辑规律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生需要在掌握各种曲式构成形态的基础上探讨结构各参数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掌握作品构成的本质性规律。所以,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需要在纵深上做出进一步拓展,即在教授传统曲式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作品音乐语言风格、音乐运动的逻辑规律的掌握;另一方面,在广度上,教学内容需要增加对现当代音乐作品、中国音乐作品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二、线上课程模式对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积极影响

近些年来,针对当前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现状,并结合时下疫情对各个高等院校教学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院校充分利用线上课程教学模式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在线学习,这对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等产生直接影响。

(一)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推动课程资源均衡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师资力量差异等因素,不同区域、不同音乐院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包括和声、复调、配器、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资源配置与发展失衡。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等音乐专业院校,中西部区域内地方音乐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线上课程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优质的专业资源,有效改善不同区域、不同音乐院校教学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

目前,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线上教学发展较为完善,其内容、形式非常丰富。如:中央音乐学院向民教授在“iartschool”网络平台上开设的课程,分析了贝多芬奏鸣曲的音乐结构;耶鲁大学音乐理论家赖特教授以不同时期风格的作品为载体,详细剖析主题、变奏曲和回旋曲式的特征;杜伦大学朱力安·霍顿开设的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开启了音乐学和音乐分析之间的对话,探讨了动力分析和形式分析如何能够反映更广泛的历史问题。

(二)充分发挥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技术的跨时空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线上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课堂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线上教学模式更加便利、自主、灵活,学生可通过电子智能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同时也能够满足受经济、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作曲技术爱好者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扩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线上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在线上课程教学中,师生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借助视频、课件、讨论、辅导、答疑等灵活的教学活动形式,对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有效弥补教材中对于中国音乐作品及西方现当代音乐作品分析的不足,并以此为核心,研制配套使用的ppt课件、试题库、训练模块和学习资源库。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另一方面,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在线视频自学,并利用试题库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学视频共享也能促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师可以依托共享视频,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三)培养学生多感官音乐联觉,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线上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文字、语言、动作、触感等多感官联觉的作曲技术理论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抽象音乐的表达与理解能力[2]。在曲式与作品分析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中,分析综合性体裁的音乐作品或部分现当代音乐作品时,教师仅通过语言引导不足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作品,可以借助视觉、绘画、动作等手段进行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分析歌剧、舞剧片段或印象派作品时,教师一般会选用部分音乐片段进行结构讲解和分析,但课堂教学时间较短,无法令学生充分领悟到作品的音乐及文化内涵,这时就可以通过线上课程模式,让学生观赏大量视频片段或其他相关的线上资源,实现多感官音乐联觉,感受音乐与舞台、服装、戏剧、文学、绘画结合的魅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为二度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线上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线上课程模式对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与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相比,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录制教学视频对录制技术、录制设备以及网络性能等均有较高要求,网络设备的稳定性、时效性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网速太慢,音视频卡顿、延迟,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崩溃等问题。

其次,网络资源具有广阔性的同时也具有复杂性,有些网络教学资源需要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才能鉴别其良莠,这给音乐专业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带来了一定难度。除此之外,想通过线上课程模式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具有一定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否则,线上课程模式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最后,在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取的音乐知识通常存在一定的失真与损耗问题,通过网络学生更加无法切实体验音乐所传达的内容与情感,也就无法同音乐所传达的艺术产生共鸣。

(二)优化策略

1.优化现有音乐教学平台,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高等师范院校相关管理部门需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加强与大型线上课程教学平台的合作力度,以建设更优质的音乐教学平台为目的,加强音乐学院的软硬件建设[3]。首先,高校信息部门需加强无线网络覆盖与网络设施的构建。其次,针对当前校内线上课程教学平台实施优化,提升线上课程教学平台的可视化功能,并根据实际教学状况与学生学习情况,优化线上课程教学平台模块功能,提升线上课程教学平台的管理效率。最后,高等师范院校应不断充实当前校内线上课程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中国高等院校云平台、中国大学慕课(MOOC)平台,还可以利用中央音乐学院或者上海音乐学院提供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分享课程资源,实现课程网络化教学的互联互通。

2.完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提高课程教学评估的有效性

当前,普遍使用的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监督机制同线上课程模式不相符,出现教学效果、教学水平监测调控困难的问题。首先,可以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库,实时对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特别是对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和教学互动情况进行动态数据分析,从而精准施策,为高师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学提供最佳的学习方案[4]。其次,相关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教学中的相关数据资源,以此为基础确定线上课程模式教学质量评估指标,通过评估推动教育与学习的进步,通过动态监测相关数据(预习时长、出勤、作曲技术理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判断线上课程模式教学效果[5],并依照数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机制

推进曲式与作品分析线上课程模式教学的常态化,实现线上教学模式与线下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构建相辅相成的混合教学模式,贯彻“互联网+教育”理念。首先,以线下教学为线上课程模式的基础保障,整合、优化、吸收线下教学的可取之处,进而完善线上课程模式的不足;其次,以线上课程模式作为线下教学的重心,以互联网与线上课程平台为基础,将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相关知识资源上传至平台,打破线下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学生对于此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线上课程模式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针对目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剖析了线上课程模式对该课程的积极影响及其存在的不足。一方面,线上课程模式对于课程资源的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多感官联觉培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线上课程模式在客观条件的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针对上述优势与不足,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一系列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从而提升高等师范院校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曲式院校音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音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