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看见”幼儿
——生活化语言集中活动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2022-03-17福建省厦门市秀德幼儿园王玮纯
■福建省厦门市秀德幼儿园 王玮纯
何谓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包含教师课程意识力、设计力和实施力。它是教师能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中心,基于班级实际设计、实施课程并进行评价,能集中这个团队的力量,促进共同努力,实现幼儿高质量学习和发展。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在生活化语言集中活动中如何运用教师课程领导力“看见”孩子,提升活动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语言集中教学活动要富有吸引力和精彩,就一定离不开幼儿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和支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应立足现实生活挖掘教育资源,将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生活化的语言集中活动正是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更贴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现实需要,活动的开展又能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开阔其视野。
在生活化语言集中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课程重心已由“教师教”转向“幼儿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也有所改变。有效实现生活化语言集中活动目标,一是改善语言集中活动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提升语言集中活动教育教学效果;三是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那么,作为教师在组织生活化语言集中活动的开展,如何依靠自身课程的领导力的提升来落实生活化语言集中活动课程创生的实践促进幼儿发展。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缺失的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在生活化语言集中活动中“看见”幼儿。
一、内有爱心,眼中有幼儿
(一)爱幼儿,“看见”自身缺失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缺失,首先表现在课程意识力不足。教师缺乏幼儿本位的教育理念,内驱力不足,缺乏对有关的理论基础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师对幼儿学习的价值分析判断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要对前沿教育咨询保持敏锐的感知和对基础理论持续进行学习的激情和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以专业的眼光观察幼儿,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也要接纳自己,才能激发自身对专业的热爱,从而感知和收获成功的喜悦。做一个有心、有专业的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语言“活”知识观念,端正语言教育发展观是以生活化语言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运用语言的表述和交流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充分理解课程实施中应遵循幼儿在前,课程相随的规律。对幼儿有专业的爱,学会有质量的放手,有效助力让幼儿成为真正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教师成为守望者,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二)爱幼儿,“看见”发展需要
教师要心中有爱,才能“看见”幼儿发展的需要。爱孩子不是一句口号,教师要走近幼儿,走进每一个幼儿,也才能更好将理论学习的基础转化为实践能力。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重新观察每个幼儿。教育的过程,很多时候要沉下心,耐心、静心地去观察幼儿,而非走马观花一扫而过。要和幼儿拉近距离、多沟通。发自心灵深处的责任感和情感,会让教师眼中有幼儿,把帮助幼儿成长当成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爱幼儿要能蹲下身倾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参与课程的讨论。尊重孩子眼中的一虫一草,和他们一同探秘发现未知的世界。正如在散步时,孩子欣喜地发现了很多落叶,他们纷纷蹲下来低头拾捡,捡起一片片落叶把玩嬉戏自主游戏和讨论。而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走进幼儿眼中多姿多彩的叶子世界,一同感受充满色彩和无限遐想的秋天。引导幼儿开启与落叶的“对话”、与生命的“对话”,和幼儿一同观察、支持幼儿探究叶子的秘密,为什么秋天叶子会掉落?为什么我捡的叶子颜色不一样……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能积极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同时创设平台鼓励幼儿分享和自由表达的机会。看到幼儿欣赏、表达、探究的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支持他们将想法转化为现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爱幼儿,不是我觉得爱你就控制你,你不会我就直接告诉你,更不是爱你就放任自由。智慧的爱,是适度地放手,适时地支持,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脑中有理论,才能理解、认同幼儿的行为。“看见爱与自由,看见生长的力量”,教育要以爱与尊重为基调,才能真正在语言活动中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空间与心理环境。相信幼儿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发展潜质,只要给幼儿提供语言表达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必然会见证幼儿自我生长的力量。
二、外能留心,眼中有生活
(一)留心观察,团队助力
课程领导力的缺失,其次表现在教师缺乏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生活中处处是教育的契机,幼儿的行为和兴趣是否被发现都要教师留心观察和发现。如:当你发现幼儿鞋子挤脚时,你是和家长交流注意给幼儿更换鞋子,还是与幼儿交流和互动,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进而发现幼儿成长秘密的课程价值。当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点滴,可以多进行团队间的交流、分享或是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利用班级研讨、年段分享等,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中获得更丰富有效的经验,转变成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同伴多沟通,形成融洽友爱的同事关系,在课程活动中彼此支持、相互协调、共同进步,通过他山之石来提升自身课程领导力才能在留心生活点滴中看见“真问题”。
(二)感受生活,读懂幼儿
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资源。因此,在生活化语言活动中要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育氛围,要理解幼儿,理解他们的生活中的童趣、童真,关注他们的生活感受,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接纳、关怀、支持的良好环境。生活中一些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教师要有同理心读懂幼儿,看到其内在的潜力。如:教师在生活化语言活动中,要关注幼儿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及时追随幼儿的兴趣,创造机会给予幼儿运用生活经验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幼儿对自身生活经验梳理的需求,引导幼儿完整表述、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这些活动对幼儿神经末梢刺激,传输给大脑获得了对事物认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收获经验和能力,不仅能有效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大脑智力有效被开发。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语言活动不能只是将知识传授给幼儿,教会幼儿读一首儿歌,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利用一切机会,为幼儿创造出探索、学习和表达讲述的机会,把握教育契机,主动挖掘有价值的素材,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和表现分享经验的机会,让幼儿的语言及其他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支持幼儿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点什么,有时候,教师什么也不做,就是在支持幼儿,而有时忙得团团转的教师根本没有支持到幼儿。要做到支持幼儿,就要读懂幼儿、尊重幼儿、承认幼儿的差异性。发现问题,引发幼儿思考,丰富经验,提供不必要的环境平台和材料的支持,才能有效推动幼儿语言高水平发展。
三、独具慧心,眼中有课程
(一)幼儿为本,目标引领
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缺失,最后还表现在教师课程创生能力的缺失。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生活化语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方法重心已由“教师教”转向“幼儿学”,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化为积极的观察者、有效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例如,《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小诗为我们熟知,它诠释了教师与幼儿,教与学的关系,也让笔者对教师的职责有全新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教育不是逼迫,课程更不是灌输,但是教师也不是无条件地跟随幼儿,那种完成以个人为核心的价值观,与创新中的中国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要求下,教师应该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在与幼儿积极互动,让每一个幼儿、家长都能成为课程生发的合伙人。以发展目标为引领,共同协商解决碰到的问题,思考怎样把幼儿的发展纳入我们目标轨道当中来,共同朝着同一方向快乐成长。其实很多教育的理念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应根据教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去进行自我的调整,求得平衡保持度。而课程的开发也不是那么艰难,它需要教师立足于教育的实际,信任幼儿,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幼儿一同在思考中共享生活,梳理教育实践中怎样做更好,不一定是共识,而是利用谈话、讲述、分享交流等引发幼儿思考、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急不躁,发现问题
我们常认为重要的语言集中活动是否是幼儿真正需要的?如果不是,幼儿的内心便是不自由的,较长时间静坐听讲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为了迎合教师,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就容易变成一种讨好的关系,这是人格卑微的基础。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让有准备的环境和材料成为支持幼儿解决问题的助手。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亦是如此。教育不应该是生活的准备,而是幼儿当下生活的过程。
幼儿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而幼儿何时对何物有兴趣,只有极大的偶然性。所以教师要放手,要追随和观察幼儿,正如“小婴儿下床”的案例,母亲不能“急”于帮助解决,因为“急”可能扼杀了幼儿一次学习和成长的体验。幼儿只有在兴奋、专注的时刻,大脑神经细胞活跃连接,才有可能投入和持续,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发生。因此生活化语言集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反思其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是否是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和感受的,这样在讲述和交流中幼儿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对无法马上完整表述的幼儿,教师要思考是否是引导策略有问题或是幼儿能力水平不适宜,应给予及时调整,等待或利用激励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表达和表现。
(三)关注价值,开发课程
生活化语言活动中,教师课程领导力“落地”的表现要求教师站在孩子的视角开放课程。第一,思考什么是适合幼儿的生活化语言课程,要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为引领,关注幼儿在哪里?兴趣在哪里?问题在哪里?课程就在哪里。第二,关注生活了解他们的困惑,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幼儿会忘却这些“为什么”,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是:当下的教育中有无缺失,缺失了什么?在生活语言活动课程中应着重实施哪些内容?持之以恒的教育内容是什么?细细想来,教师可以进行班本化、生活化语言课程实施的内容还真不少。
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教师自身的生活,去发展真正有价值的课程。教育应该回归生活,教师和幼儿能互相走进彼此的生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提升语言交往的能力,促进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学会如何正确去爱和被爱,有助于幼儿成为一个“爱能力”满格的人。其实有意义的课程在教师赋予幼儿生长力量的同时,相信教师也能从幼儿身上收获满满的“元气”。
在生活化语言活动中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带给教师进一步的思考:课程领导力重点在哪里?首先,教师要学会聆听,才能走进幼儿的世界。教师从顺应幼儿需要开始。还要教师间交流互动的互助,让教师成长不孤单。更要与幼儿对话,让寻常时刻不寻常。教师不仅要具有课程的执行力,更要有长远的思考。其实,每一位教师即为全班幼儿的“领导者”,需要思考幼儿时期语言能力发展应该培育的核心素养,审视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否有偏颇。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课程领导力,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教师要追求的不是要有自己的课程,而是适宜幼儿的课程。
四、结语
思考“尊重”幼儿的真正内涵,只有“意识”先觉醒,才能有“思维”和“理念”的转变,才能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要真正走近幼儿,给予他们自主活动的权利,走进幼儿、聆听幼儿的各种语言,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达,才能真正发现一个个精彩的“哇时刻”。从“心”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才能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要靠教师自身内驱力去推动,要专业和爱去引领,要重新审视在课程中的角色。在实践中要“看见”幼儿,发现问题,结合幼儿发展目标思考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课程,最终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用心做,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坚持实践、勤于反思,才能成为有智慧、有课程领导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