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
2022-03-17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张萌萌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华润实验小学 张萌萌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热点,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树立学习态度,又要着眼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逐步引领学生建立必要的道德品质和学习素质。所以,强调基础知识多元化的传授方式,以及围绕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功能。
一、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意义
核心素养培养,主要侧重于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共同提高所形成的一种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发展与未来成长素应当具备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对学生学习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功能。从基础知识巩固与学习方法掌握为起点,促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和勇于担当的思想品德,才能实现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共同提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教学模式中,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情感道德价值观的表现,全方位地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培养,对促进学生发展及其综合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原则
(一)教学方式灵活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以及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体现,可以根据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的主体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所以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体现,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就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宗旨,挖掘教材内的知识内容进行恰当的丰富,以此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针对抽象性的知识要点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思维方式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这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理性的逻辑思维。
(二)课堂环境愉悦性
课堂环境愉悦性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构建的重要依据,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消除学习的压力,以此通过缓解学习负担,在思考过程中敞开心灵。在学生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想法时,教师应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帮助,这样既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成就感,也能使学生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得到被尊重与认可的感觉后,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三)提高教学实效性
提高教学实效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构建的一种体现方式,也是发挥其教育价值的最终成效。所以提高教学实效性,应当从教学模式优化和教学方式完善为突破口,彻底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向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在逐渐养成独立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学习习惯时,进一步提升主观能动性,确保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与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合生活实际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内容后,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结合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就应当围绕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生活案例,带领学生深入探索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因此,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以学生为中心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以达到学生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的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在看待生活与体悟生活的过程中,大幅度增强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三、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途径
(一)确定学科教学主题
确定学科教学主题是拓展教学覆盖面的重要依据,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应侧重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给小学生适当的指导与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的必要性,并且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课程内容及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有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四制小学道德与法治《健康游戏我常玩》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区分健康游戏和不健康游戏,让学生对益智游戏和体育活动形成更强烈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应确定学科教学主题,并运用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明确课堂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工作。比如,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手机游戏弊端分析作为教学主题,让学生通过自由发言与相互讨论的方式对游戏优劣进行辨别。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让其针对手机游戏弊端与户外游戏的好处提出相关的观点。这种学科教学主题的确定,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向,也将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教学指导下积极地加入更多的益智游戏和体育活动中,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思维意识和道德品质。
(二)创设情景教学课堂
设计情境教育课堂时,要将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例子合理地融入课堂中,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所以,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思想下,教师设计情境教育课程的主要原则,就必须围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为核心,使学生在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中,既能全面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也能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所以,通过创建生活化情境的教育课堂,以及教师针对教育课堂内容创建生活化的教育情境,让学生站在生活化的学习角度理解具有较强概念性的知识,将会进一步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效率。例如,部编版五四制小学道德与法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来维护,以及在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后,真正明确共同生活的有序发展规律;既要让学生参与到公共生活建设中去,又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现状,并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以真正提升学生公共精神和思维品质。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课堂作为教学的起点,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相关纪律进行教学,如回答问题时举手示意、自习课中保持安静、不打扰其他学生等。通过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公共秩序与自身的关联性,以及明确良好的公共秩序建立,是公共生活稳定和进步的基础,以此体现出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创设公共场所的课堂教学情景,促使学生明确公共场所应当遵守的公共秩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构建中,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是构建效果理想的直观体现,也是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积极营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氛围,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还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学生核心素质全面发展。侧重于教师自身的教育引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掌握学生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都将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构建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四制小学道德与法治《低碳生活每一天》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教师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相互探讨的方式找出地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了解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意识,真正懂得环境保护的方式。所以,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思考,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以及分享与查阅有关资源的学习感受等,可以在发展学生核心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认知。比如,学生在教材内容中了解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影响之外,还可以在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时,进一步深入探究全球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具体原因,以此在提升学习视野时,明确认识到减少碳排放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在低碳生活中所做出的贡献。将保护地球环境,开启绿色低碳生活为主题,既实现了知识内容的良好输出,也延展了课堂教学的途径,落实了学生主体意识激活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自主提升核心素养的积极性。
(四)侧重增加案例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案例教育方式是对课堂知识讲授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掌握到的知识点内容引入相应的例子,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有理有据的案例教学导入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侧重增加案例教学的引导方式,既能避免单一教学内容所呈现出的枯燥乏味,也能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引导教育,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与法治观念。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四制小学道德与法治《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时,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公民所拥有的各种权益,并且熟悉保障公民权利的有关法律法规,教师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比如,结合社会热点话题中的校园欺凌具体案例的呈现,主要是通过具体案例导入课题教学研究中,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法律维护权利的重要作用,通过辨析和讨论对知法守法形成整体的认知,并对校园欺凌的行为勇敢地说“不”。以生活实际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懂得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通过相关的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并且在寻求自我保护的同时如何选择合法、智慧、有效的维权方式。
总之,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应当从高效课堂创建的角度出发,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教师大胆地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所以将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完善,能帮助学生夯实课堂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