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策略

2022-03-17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汤静进

天津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互动式绘本绘画

■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汤静进

绘本教学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能激发儿童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参与美术课堂学习。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分享需求、探究需求,将更多的互动元素融入其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图画作品所呈现的信息,达成美术学科的多元教学目标。文章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整课堂教学形式、深刻理解美术艺术等方面阐述小学美术课程中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互动式儿童绘本以故事为脉络,穿插不同的图案,学生在阅读互动式儿童绘本图案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图案信息,深刻地了解故事内容,实现一举多得的教育目标。由于互动式儿童绘本主要以图案为主,因此教学形式更加直观,教学内容也更加简单,便于学生吸收理解。教师在利用互动式儿童绘本进行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挖掘其中所蕴涵的信息,提升其教学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有你真好——失踪的小橘子》(法·纳迪娜·布兰-科姆)作为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素材。该绘本主要讲述了大狼与小狼之间关于小橘子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友情,接纳同伴,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翻看绘本内容,分析绘本中的形象以及给人的主观感受,并引导学生从线条、颜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内容,了解绘本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是否与绘本图案展示的一致,帮助学生理解图案颜色、线条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绘本中的图案形象自行续作,锻炼学生绘画能力。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引用《有你真好——失踪的小橘子》作为美术教学素材,让学生从艺术角度欣赏图案,并在不知不觉中内化绘本中的故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最后,教师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在《有你真好——失踪的小橘子》中的图案,要求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研究作品图案在选择方面是否存在特别的含义。设置开放性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学习本堂课内容。学生围绕某一点进行分析,可以活跃思维,对理解作品内涵,掌握作品绘画方法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互动式儿童绘本取材便捷,题材丰富,可以按照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灵活地选择教学材料。应用儿童绘本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知识,需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愿意参与其中,按照教师的指引探究其中的内容。和谐氛围的构建,需要在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由此可以消除学生面对教师的紧张感,为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萝卜的故事》,该篇绘本以动物过冬准备粮食为主题。绘本的篇幅较短,可以在一节课中讲完。带领学生学习绘本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想自己日常过节的场景,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经历。该活动进行5 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教师引入绘本内容。《萝卜的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于理解。在之前的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教师激发出来,对绘本阅读与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确定学生已经了解了《萝卜的故事》内容后,教师提出续写的任务,在3 分钟后寻找学生说出自己的续写内容。在活动进行时,教师要管理课堂纪律,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说完自己的续写后,提出一些导向信息,启发学生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续写。由此可以通过互动式儿童绘本,训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调整课堂教学形式

儿童绘本内容十分丰富,是文字与图案的结合体,并且具有一定故事性,便于教师图文并茂地讲解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艺术魅力,在培养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也有益于学生美术思维。教师可以借助儿童绘本的互动性、直观性、故事性、艺术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传统教学现状,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美术课堂。在互动式儿童绘本下,引导学生围绕课本内容探究,快速发现作品中潜藏的艺术元素,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中的美术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点》(加拿大·雷诺兹)作为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素材。该绘本主要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不喜欢画画到喜欢画画的故事。教师以此绘本为载体开展教学,可以打消同样存在不会画画、不想画画学生的顾虑,让学生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先从点开始画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绘画信心,让学生真正爱上绘画。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导师,教师借助《点》引导学生学习。在引导过程中试着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发现学生在绘画方面持有的优势,并不吝夸奖,帮助学生树立绘画的自信心,由此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程活动。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儿童绘本形式,自行创作2~3 幅有故事性的作品,不会画画的学生可以在其中添加一笔、画画简单的花草,也是参与活动形式的重要表现,从而逐渐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学生可以相互沟通,分享各自的想法,结合实际情况挑选绘画素材。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绘画活动,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形成美术绘画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学生能力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形式精选与绘画学习主题有关的绘本,能帮助学生克服美术绘画中的学习困难,也能引导学生模仿绘本中的绘画形式,自行创造绘本,进一步提升学生美术课堂学习效果。

四、深刻理解美术艺术

美术这种艺术蕴涵了一定的文化、精神。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践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标准,注重美术文化渗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艺术底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都能深刻了解美术艺术。互动式儿童绘本是锻炼学生美术理解能力的最佳素材,学生可以通过绘本加深知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教研人员按照学生年龄特性与教学要求,从大量作品中甄选出来的,是教师培养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学习美术课程知识与技巧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活动中可以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作品寓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其中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中华传统节日》(中·郑勤砚)作为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素材,教师与学生共同鉴赏中华传统节日中的都有哪些标志性的文化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容。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很多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各区域文化。但是因为鉴赏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没有树立正确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宣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结合多媒体设备展现直观的材料,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讲解春节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春节标志性的图案,根据其文字介绍探讨图案文化寓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对春节的认知,给予学生知识展示的平台。教师以四人为一组开展活动,让小组成员先分享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对春节的看法。教师巡堂的过程中,也听到很多学生提到春节进行的传统活动,比如,写春联、贴春联等。接着,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问,让学生站在讲台前说说自己对春节的看法。学生围绕标题组织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训练学生很多能力,还可以借助此类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素材,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知识,符合新时期核心素养教学需求,能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美术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日常表现,灵活地在课程内容中添加素材,整合课程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课程内容的导入不会超过学生理解范畴,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调整课程内容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教师利用绘本图文并茂的特征,让学生从文字、图案两方面了解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象与内容,丰富其美术文化知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五、训练学生注意力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在改革过程中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确定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合理地应用互动式儿童绘本,降低教育内容难度,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以绘本内容作为训练学生注意力的媒介,促使学生可以专注于某件事物,对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以《美丽的昆虫》为例,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展示绘本中的昆虫,让昆虫的形象可以生动地展现出来。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绘本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通过内容丰富且直观的昆虫短片与图片,可以吸引学生对绘本内容的关注。教师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研究绘本内容,集中注意力探究内容,整理绘本中表现昆虫形象的方式,丰富课程内容。随后教师以“回忆童年见到的昆虫”为主题,要求学生相互分享自己见过的昆虫。通过之前的介绍,已经激发学生探索该话题的兴趣,在学生兴致较高时开展活动,让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昆虫,组织语言表述昆虫的外形与特殊点。之后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汇总,上台发言。各小组轮番上台发表自己见过的昆虫,介绍昆虫外形特点,教师在学生发言后整理各小组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注意力较为集中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拥有较高的专注力。结合多项研究数据显示,拥有较高的专注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更多优异成果,对学生日后学习、发展有巨大的帮助。

六、开发儿童的想象力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时,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理解力不足的问题,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需要转变教学指导手段,发挥儿童绘本在美术引导方面的作用,将绘本与美术教学知识融合,使学生可以通过绘本丰富的图片,想象学生结合图片,联想生活中的经历并进行解释。教师会在学生自由发挥时尊重学生,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讲话,还会在每堂课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可以将内心活动如实表达出来。在此期间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教师使用绘本带领学生学习,要合理选择绘本内容。绘本内容需要符合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由此才能借助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活动,使绘本辅助下的教学有序进行。绘本选图尽可能挑选学生日常生活可见到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生活经历充分地回忆,愿意参与课程活动。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并做好课堂纪律的维持工作,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给出一定信息,引起学生联想。教师在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拥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对美术课程教学产生兴趣,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七、训练绘画技巧

美术教学对学生绘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教师使用儿童绘本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教师在学生绘画阶段给予合理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绘画要点,可以合理应用技巧,完善绘画内容,提高绘画整体水平。儿童绘本内容直观、形象,采用多种绘画技巧与形式,教师要求学生模仿简单的绘画,在学生模仿阶段提问,使学生逐渐发现绘本中使用的技巧,学习相应技巧,最终获得与绘本绘画相同的效果。教师需要从学生绘画基础出发,合理地引入课程内容并观察学生对绘画技巧的学习进度,适当指点学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绘画技巧,清楚色调在绘画应用中的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用色,提高画面视觉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情使用颜色或方法,让画面内容展现学生绘画时的心境、在美术课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以《十四只老鼠赏月》作为教学辅助素材,要求学生模仿该绘本,逐渐发现绘本对颜色应用的巧妙之处。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该绘本颜色变化情况,增加对绘画用色的了解程度,掌握绘画关于色彩搭配方式,知道不同搭配方法营造的效果。

八、结语

总之,互动式儿童绘本在美术课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在利用互动式儿童绘本进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艺术价值与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鉴赏能力、绘画技巧等。本文虽已就如何开展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列举了案例,但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美术学情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互动式儿童绘本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优化美术教学案例组织形式,使其发挥最大美术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互动式绘本绘画
绘本
绘本
绘本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