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冬奥遗产推动河北高水平开放研究

2022-03-17翟丹丹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张家口冬奥遗产

翟丹丹

(河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成功举办。河北与北京一道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在冬奥结束之后,我们不禁思考冬奥会举办给河北留下了什么?如何利用“奥运遗产”因势发展后奥运经济,推动河北更高水平开放?这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河北只有对“奥运遗产”“传承有道”,才能完整书写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推动新时代河北对外开放向纵深扩展。

一、冬奥会举办给河北带来的奥运遗产

“奥运遗产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之一。”[1]3在墨尔本市申办1956年奥运会的《申办报告》里第一次用到“冬奥遗产”的概念,此后“逐渐成为各届奥运会申办国及举办城市关注的重要方面”[2]。虽然奥运遗产概念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共识和权威的界定,但在对“奥运遗产”的分类中,将其划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是学者们普遍接受的一个标准。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奥运遗产”二分法标准,探讨冬奥会举办给河北带来的奥运遗产。具体来讲,“有形遗产指的是如新建体育场馆、设施、城市交通轨道、通讯设施和其他配套的市政设施等;无形遗产则指的是诸如民族自豪感、国民体育参与率的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以及奥林匹克教育方式的推广等”[3]。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对奥运遗产的“传承有道”是2022冬奥会申办成功的重要原因。2015年1月中国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办报告》中就关注奥运遗产,承诺“不但保证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最高水平,而且把奥运遗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奥运会的积极影响更加深远”。2022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全面介绍冬奥遗产。2022冬奥会的举办带来了一大笔有形和无形的财富。

(一)冬奥的有形遗产

有形遗产是冬奥会给河北留下的直接的和重要的物质性遗产,这是河北与张家口发展冰雪经济、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宝贵财富。冬奥物质性遗产,首先是场馆遗产。包括“张家口赛区‘三场一村’,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奥运村,在冬奥会结束后,将成为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4],云顶滑雪公园和周边雪场资源将被打造成冰雪旅游胜地,这是国家一流场馆遗产。除此之外,还有河北省国家冰雪项目训练“三大基地”和各县市冰雪馆。截至2021年2月,河北省共有室内滑冰馆202座,冰面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各类滑雪场馆共109个,冰雪场馆数量稳居全国首位,[5]实现“县县建有滑冰馆”。其次,在冬奥带动下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京张铁路全线开通,使张家口纳入首都1小时生活圈,京礼高速全线贯通,加强了张家口与北京的连接,带动了张家口地区的发展,改善了冀西北交通,扩大了冀西北开放,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后,冬奥会在筹办举办过程中展现的新能源、新技术、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张家口打造建设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都成为张家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资源,也给河北数字经济、新能源经济、绿色经济带来示范效应与巨大商机,使张家口成为河北发展的新引擎。

(二)冬奥的无形遗产

与有形遗产相比,无形遗产对举办地及其居民具有更持久、更深远的影响,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提升了河北形象和文化竞争力,对发展群众性体育和全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彰显了中国道路在河北的伟大实践和成功。

1.向世界展示新时代河北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6]奥运会作为全球体育盛会,是文明交流碰撞和文化交织交融的国际舞台,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地区影响力的重要窗口。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提升了张家口的形象,推动了当地的发展。“冬奥之城”成为张家口的一张名片,也成为张家口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

在冬奥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河北拼搏奋进、攻坚克难,举全省之力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向世界展现了河北人民的精气神和意志力。同时,冬奥会的举办使河北第一次在国际大舞台上向世界展现新时代新形象。如在冬奥会开闭幕式中展现的异彩纷呈的“雪如意”、大境门、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安平烟花、蔚县剪纸、打树花等“河北元素”[7],冬奥“火炬”接力中呈现的阳原县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崇礼区富龙雪场、张家口市桥西区大境门点位的“大好河山”等“河北元素”,向世界讲述了河北故事、奥运故事,使世界了解河北,河北走向世界。

2.群众性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但作为奥运遗产的“体育”,不仅包括竞技体育,还包括群众性体育。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索契谈到冬奥之于中国人民的意义:“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8]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24.56%,[9]“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由愿景变为现实。曾经“不进山海关”的冰雪运动逐步呈现“南展西扩东进”的布局。张家口提前实现“50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河北提前实现“3 000万人上冰雪”的目标,为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愿景目标的实现作出了河北贡献,推动了群众性体育的发展。

2017年,河北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2022年)》,提出群众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冰雪竞技水平全面提升、冰雪产业规模不断提高、冰雪场地数量持续增加的目标,大力推进群众冰雪运动大众化发展,以实现全民健康,建设冰雪体育强省。截至2021年12月,河北已在4 502个社区举办冰雪运动会,实现社区全覆盖;组建“冰雪大篷车”700余辆,走遍全省所有乡镇和10 900多个行政村;随处可见的“冰雪运动体验区”超过1万处。[10]河北形成了良好的冰雪运动氛围,全民冰雪运动有了坚实基础,这是冬奥会留给河北最重要的“体育”遗产。

3.彰显中国道路河北实践的成功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伟大成功。冬奥会的举办不是北京和张家口两个城市的任务,而是举全省(市)和全国之力的伟大成果,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2015年以来,河北就把“冬奥会筹办”作为举全省之力办好的“三件大事”之一。七年多以来,全省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解锁一项项空白技术,高质量高标准提前完成76个奥运项目,“打造了“雪如意”“冰玉环”等一批世界级标志性工程”[11],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如京张高铁、京礼高速投入使用,“构建了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体系,在疫情防控、住宿餐饮、医疗救治、安全保卫、交通组织、城市运行、志愿服务”[11]等方面为奥运参与人员提供细致周到的后勤服务,积极推动本省冰雪运动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如果没有新型举国体制保障,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持,这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重大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的优势在河北的成功实践。巴赫主席在2022年2月7日与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见面时谈到:“每一次来河北,都为张家口赛区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惊喜,这里的变化完全超乎想象,生动展现了中国效率、中国活力、中国速度。”

二、国外利用奥运遗产推动开放的经验教训

在2022年1月15日印发的《河北省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对外开放的相关工作,特别提到,“加强体育对外交流合作,积极与日本长野县、韩国江原道合作,借鉴奥运赛事运营及赛后奥运遗产利用经验”[12]。借鉴其他国家利用奥运遗产的经验教训,一则可以少走弯路,降低试错成本,二则可以奥运为媒介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本研究选择亚洲的日本、韩国,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俄罗斯和意大利作为典型国家,汲取他们在利用奥运遗产推动开放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

(一)亚洲国家利用奥运遗产推动开放的经验

日本举办了1964年东京夏奥会、1972年札幌冬奥会、1998年长野冬奥会、2020年东京夏奥会,这使日本在奥运遗产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长野冬奥会对河北有着重大借鉴意义。河北与日本长野有深厚的渊源,两省县自1983年就缔结为友好关系,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合作,为两省县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日本长野在奥运场馆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运动旅游、培育冰雪产业、打造东亚地区冰雪运动品牌、“东道主城市”交流计划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河北借鉴。

韩国举办了1988年汉城夏奥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平昌冬奥会的举办大幅度提升了三地(举办地为平昌、江陵和旌善,三地均属江原道)的国际知名度,有效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由此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了江原道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4年来,韩国进行了多元化持续化开发,以最大限度发挥冬奥遗产价值。首先专门创设了2018平昌纪念财团,发挥冬季项目的“公共性”、冬奥遗产的“持续性”、体育事业的“创意性”,宣传以体育促和平的“平昌价值”。其次小城成为旅游胜地。冬奥会的举办改善了江原道的交通设施,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网迎来大发展,打通了发展大动脉。便捷的交通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和城市对外交流,也使旅游和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平昌因冬奥会成为世界冬季运动旅游胜地。冬奥会持续发挥着其强大的影响力。据统计,江原道襄阳郡的主要旅游景点在2019年第一季度迎来77万多名游客,约为2018年同期的两倍。[13]最后,奥运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江原道将场馆再利用定位为“多功能综合运动中心”,将单一竞赛性场馆拓展为集体育运动、文化交流、项目体育为一体的融合型空间。据韩媒报道称,“转变为多功能综合运动中心后,冬奥会闭幕后的3年里,江原道冬奥场馆的使用收益增长了10倍左右”[13],成为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平台。这对河北的奥运遗产利用与开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美洲国家利用奥运遗产推动开放的经验

美国举办了4次夏奥会和4次冬奥会,是迄今为止举办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也是对奥运遗产赛后规划与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14]2002年盐城湖冬奥会虽然充满争议(如贿选和兴奋剂丑闻),但被视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冬奥会之一,场馆在赛后使用高频率是其成功的标志之一。盐城湖采取“以赛养馆”,使场馆利用最大化。据官方数据,“犹他州奥林匹克公园,在2002年后的10年内举办了60多场世界杯赛事以及7场世锦赛,这些冰雪赛事为当地直接带来大约10亿美元的收入”[15]。盐城湖冬奥场馆的利用持续发挥着冬奥会的影响力,冰雪城市的招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河北可以吸收盐城湖冬奥会的成功经验,利用冬奥场馆承办国内外高端赛事,打造大众冰雪旅游度假为特色的世界冰雪体育运动胜地和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同时聚焦全民健身,发挥冬奥场馆为服务群众的作用。

加拿大举办了1976年蒙特利尔夏奥会、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作为冰雪运动强国,加上举办了两次冬奥会,加拿大在冬奥遗产利用和发展冰雪经济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温哥华冬奥会提出了“创造遗产”的理念,设置了“专门遗产机构”,以“更好地创造并发展奥运会在温哥华当地居民中的影响”[16]。在后冬奥时代,河北应传承发展我国奥运遗产管理利用的优势,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借鉴温哥华设立“专门遗产机构”以最大程度发挥冬奥遗产作用。

(三)欧洲国家利用奥运遗产推动开放的经验

俄罗斯举办了1980年莫斯科夏奥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以巨额的投资使其成为历史上最昂贵的一届冬奥会,投资“大部分被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17]。索契为俄罗斯南部小城,四季舒适,历史悠久,人文艺术气息浓郁,被誉为“黑海明珠”“疗养胜地”,但囿于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冬季旅游和冬季运动未深度开发。索契前市长帕霍莫夫指出:“索契一直拥有成为四季旅游目的地的潜力,只是相应配套设施不足,冬奥会改变了这一点。”[18]以冬奥会为契机,俄罗斯斥巨资为当地打造了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一批世界级水平的冰雪运动场馆和设施。冬奥会的举办使索契世界闻名,今天的索契已经成为冰雪产业发达的名城和冰雪旅游胜地。和索契相似,张家口冰雪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有“国家森林城市”之称,崇礼位于“世界黄金滑雪带”,但群山环绕、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发展缓慢,曾是京津冀最贫困的地区。在冬奥效应下,张家口、崇礼闻名世界,2019年,张家口崇礼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意大利举办了1956年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1960年罗马夏奥会和2006年都灵冬奥会。都灵位于意大利的北部,曾经是工业重镇和汽车之都,有着非常辉煌的工业发展史。但在20世纪末,工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工厂倒闭、人口流失,城市萧条。2006年“冬奥会给这座城市进行了一次新的定义”[18],都灵实现由工业重镇向文化城市转型,奥运会带来了丰富的“绿色遗产”和城市形象的改善。都灵成为以冬奥为机遇实现城市转型的典型,对于河北发展转型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冬奥会的筹办举办为河北实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机遇,河北应抓住机遇,奋发向上,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而努力。

三、利用冬奥遗产推动河北更高水平开放

如何充分利用冬奥遗产扩大对外交流,推动河北更高水平开放?具体来说,就是对外在“一带一路”机遇下,以“冰雪”为品牌扩大开放,对内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示范省,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示范区,畅通河北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深度融合“一带一路”,以“冰雪”为品牌扩大开放

体育作为一项跨民族、跨区域、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是世界上各国、各民族交流的重要媒介。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不仅为体育健儿提供了竞技舞台,也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平台。在后冬奥时代,利用冬奥遗产推动河北高水平开放,可以深度融合“一带一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河北省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河北高水平开放的动力源。作为“一带一路”在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交汇点,河北“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主要体现在优势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联通上,如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州整车厂建成投产,河钢塞钢项目工程、中欧班列等。而冬奥会在张家口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河北形象,展现了河北的担当和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新动力,未来“冰雪运动”和“冬奥”将成为河北对外交流的新标签。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俄罗斯、芬兰、挪威等作为冰雪强国在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冰雪资源利用、冰雪产业发展和冰雪强国打造方面经验丰富。河北在与这些国家的交流中,除经济和文化的深度合作外,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冰雪产业要成为双方交流的纽带和润滑剂。特别是俄罗斯,中俄两国现在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友好邻邦,双方有很多共通之处。河北要围绕“冰雪”加强与俄罗斯等冰雪强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冰雪”为契机,形成双方文明互鉴、产业互动、文化交流、关系维护的新模式。另外,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中,努力打造和维护“冰雪”品牌,吸引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让河北冰雪产业走向世界。

(二)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强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19]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影响,曾有“冰雪不过山海关”的魔咒,在北京冬奥会影响下,“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冰雪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各地人民广泛参与。河北更是抢抓机遇,赶上潮流,为“地域冰雪”向“全国冰雪”发展作出了贡献。河北省印发的《关于支持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将河北省打造成为冰雪运动强省。张家口作为冬奥会具体承办地,已经成为河北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一极,但冰雪强省的打造不能局限于某一地,《实施意见》中提出构建“一核、两区、三带”①“一核、两区、三带”即以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崇礼赛区为“核心”,以石家庄冰雪运动产业聚集区、承德冰上运动产业聚集区为“两区”,以京张冰雪体育休闲旅游带、京东冰雪健身休闲带和冀中南冰雪健身休闲带为“三带”。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新格局,这为河北冰雪布局指明了方向。

冀北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使冰雪产业、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包括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冰雪旅游为主的冰雪经济发展,成为河北对外开放的新动力。在冰雪体育方面,以张家口冰雪体育发展带动全省冰雪体育发展,使冰雪体育成为河北对外交往的重要抓手。在冰雪旅游方面,张家口成为冰雪爱好者的首选。数据显示,“2020-2021雪季,崇礼区滑雪旅游115.8万人次,滑雪旅游收入10多亿元”[20]。在后奥运时代,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加快河北冰雪旅游“走出去”,挖掘开发冰雪旅游精品线路、设计生产以冬奥为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建造主题民俗住宿等,吸引冰雪爱好者“走进来”。在冰雪装备方面,张家口正在打造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基地,未来可成为张家口乃至河北的重要产业。“截至2021年11月底,该市签约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项目52项,项目涉及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21]另外,应充分利用冬奥会场馆遗产,发展论坛经济、会展经济,承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等,强化冬奥场馆品牌效应,充分释放场馆设计中赛后利用功能,使奥运遗产最大程度发挥效应。

(三)利用区域发展遗产,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我国京津冀地区,京津对河北的“虹吸效应”存在已久,如何实现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打破“虹吸”效应是城市发展的一道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河北,把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2022年冬奥会落地张家口,他多次强调办好冬奥会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抓手,河北要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从此,冬奥会成为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新引擎。冬奥会筹办和举办加快了两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共享的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京津冀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实现了互联互通,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礼高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先后投入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已经实现。在生态环境方面联防联治,两地治理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治理水污染,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治理土地沙化,绿化风沙源头。在产业互补发展方面,两地强强联合,发展冰雪产业、氢能产业、大数据产业、高品质农产品品牌;同时加快完善了双方通信基础设施,推进住宿餐饮、医疗服务、区域教育高水平发展。在后冬奥时代,要充分利用两地的冬奥遗产,保持协同发展惯性,并将这种发展惯性同雄安新区规划深度融合,使两者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要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22]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将冰雪运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它的建设与发展是在后奥运时代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后奥运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将成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典范。

(四)用好“冬奥红利”,打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23]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新能源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蓬勃生命力。首先,本届冬奥会首次依托张家口的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再加上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保证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为广泛绿色用电起到了示范作用。其次,张家口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推动一批氢能产业项目落地,现已成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如推进一批氢燃料汽车投入运营,冬奥期间,张家口市已建成投运加氢站16座,2 000辆氢燃料公交车穿梭于各场馆,保障了冬奥期间的交通,也推动了氢燃料用车在张家口甚至河北的大规模应用发展。最后,张家口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保证本届冬奥会5G技术无死角全覆盖,也使张家口成为“中国数坝”“大数据新能源示范区”。

张家口作为新经济新能源示范区,正在成为河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河北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转型优化。河北将在“2022年新建5G基站2.5万个,建设张家口国家级数据中心,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24]。在发展数字经济和新能源经济环境下,河北将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分享数字技术和绿色能源技术,实现共享发展。

猜你喜欢

张家口冬奥遗产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张家口分行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加大张家口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