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领沈阳市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对策研究

2022-03-17安玉兴康锏予

关键词:新旧沈阳市动能

孙 超,安玉兴,康锏予

(1.沈阳工程学院 沈阳市能源经济与技术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36;2.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沈阳作为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十四五”时期是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

一、沈阳市新旧动能转换问题成因

沈阳市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尚存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新动能的增长潜力不大,对已有的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重视、投入不足,新兴产业规模不大、产能小等问题仍存在,新兴产业的政策规范不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程度不强,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不多、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专业技能人才紧缺等现象较为突出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新动能的认识尚存误区。主要表现在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简单化”认识。认为新旧动能转换就是“以新兴产业代替传统产业”,存在明显的喜新厌旧倾向,使得一些传统产业有被歧视的现象,对有前景的技术改造项目的投入较少,使得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受到制约。此外,对新旧动能转换概念的泛化,把很多的项目和工程都冠以“新旧动能转换”的光环,甚至把招商、招项目等也等同于新旧动能转换,导致新旧动能转换方向和重点出现偏差。应该认识到,新产业不是新动能,旧动能也不都是传统产业。

(2)新旧动能转换体制存在障碍。由于拉动沈阳市经济发展的重工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业等传统动能正在弱化,而新动能还处于孕育发展期,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5G、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体量规模还不大,尚不能承担替代旧动能的重任,尤其是很多新动能产业仍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管理不到位、缺位甚至越位等问题;政府部门的包办干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等尚不完善,导致部分新兴产业不能专心把主业做大做强,也会影响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3)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要素尚显不足。创新不仅支持旧动能改造,更是新动能培育的核心要素,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不足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少,质量不高,对新兴产业的支撑严重不足;基础研究的投入不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关键核心技术少。此外,新旧动能转换的金融体系支撑作用不够,新动能产业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投资基金、保险等现代金融对新动能产业的认识不足,过于注重其投资的保值增值,而不愿意把投资投到风险相对较大的新动能企业。在沈阳乃至东三省存在人才的结构性供需矛盾,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军人物少,专业技能人才大量缺乏,新生产要素的集聚及共享严重不足,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桎楛。

(4)东北地域文化的影响尚有市场。东北文化具有多元性与兼容性的特征,如生产方式粗放、生活方式悠闲,生活态度求稳保守、进取精神和挑战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等惰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营商环境差、对外开放低等问题。另外,存在浓重的“官本位”意识,崇尚权力。大学生毕业后首选相对稳定的从政工作,很少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导致市场经济人才缺乏。这种思维的存在,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难以形成尊商、重商的文化氛围。规则规矩意识淡薄,有时情理大于法理,出现问题通常想到用“走后门”方式解决,很少想到通过正常规则流程办理,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形成法制规则意识的软环境,加之对新事物认知程度低,自然而然限制了对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创新引领沈阳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意义

(1)新旧动能转换是沈阳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了全新的攻坚期,不仅表现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还表现为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也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及经济结构的重新平衡。沈阳市要适应“新常态”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的由旧转新更是迫在眉睫。沈阳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把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放在首位,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需要。

(2)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沈阳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沈阳市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现象,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认清发展新趋势,抓住新机遇,选准新突破口,切实遵循经济规律,加快落实新旧动能转换,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的新飞跃,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3)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创新驱动是推进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新旧动能转换唯有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规避面临的风险、减少已有的矛盾。创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创新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要求。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但包括培育新动能,还包括改造旧动能;不但包括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还包括经济体制的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过程需要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将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发展新动力。创新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的首要动力引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

三、创新引领沈阳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建议

1.转变观念,注重思想观念方面的“动能转换”

政府要勇于和善于改革,主动作为,才能完成好新旧动能转换这个艰巨的任务。要破除墨守陈规、“等、靠、要”和“官本位”思想,摒弃原有落后思想观念,务实高效,做好综合引导和监督保障等工作。大力营造创新氛围,打破政策依赖,在用好国家对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利好政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的同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做好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设计。对企业而言,积极推进国企改革,沈阳市国资国企占比较大,应从全面推进大国企改革开始,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各级各类企业要深度破除政府依赖,摆脱以往的惯性思维。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尤其是致力改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完善民营经济企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工具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等的优势,加强新旧动能转换意义的宣传,培育创新精神,凝聚“转换”力量,提振沈阳新旧动能转换的信心。

2.创新驱动,增强动能转换动力

(1)发挥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沈阳市应结合地域、资源、产业基础等的优势,做好产业的定位及产业体系、结构、分布等的科学规划,即稳定第一产业,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巩固第二产业,夯实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基础;提升第三产业,努力打造新增长动能。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档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核电、智能交通、机器人等产业培育产业集群。

(2)应制定新旧动能转换总体目标,科学配置资源,引领招商引资,促进新动能产业发展。围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引进优质项目,尤其是做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注重文化、旅游等主题产业园建设,通过发挥城市文化在产学研商的作用,形成高端品牌,提升园区文化产业软实力。

(3)改造主战场,开拓新战场。传统产业和新生产业可比喻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和“新战场”。主战场不能摒弃,要通过产业优化,尽可能焕发其“青春活力”。对非关键行业,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使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自主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生产率而继续发挥作用。对于其他相关领域,通过利用多元资本、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新要素供给、创新管理方式实现旧动能有效转换。而对于技术落后、丧失市场竞争力、产能过剩、陷入困境的企业,由市场决定,或退出或扶持,进而释放更多的旧动能,或迎接新动能的出现。对于新兴产业,应紧紧依靠技术创新,促进其增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应重点发展和建设依托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创新及技术平台,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创新发展,以此形成共生互利的企业“朋友圈”。

3.强化意识,打造营商新环境

(1)强化营商服务意识——夯实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制定相关政策,实施集约管理,规范产业进入与退出机制,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构建更开放、更包容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尤其是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优化市场竞争环境。要创造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提升社会服务设施承载力。要建设公平的法治环境,构筑规范的营商司法体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致力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和公正监管制度,加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优化各监管部门执法方式。

(2)强化对外开放意识——有效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加强创新政策支持,完善传统产业相关科技创新政策,推动产学研资源整合,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支撑,落实动能转换保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拓展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对外开放渠道。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外企的合作。应在拓展开放新平台上下功夫,如举办东北亚博览会、交易会等。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政策,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进营商各方面制度建设,尽早与国际接轨。

(3)强化化解意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现实途径。化解过剩产能,提高闲置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培育和引导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对生产流程改造、设备升级更新等手段,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新品牌。推动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建设专业化工业园区,构造高品质产业承接和聚集平台;帮助污染高、效益低的企业及“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大力实施流程再造,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审批事项少、政务服务好、审批速度快的营商环境,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致力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氛围。

4.确立导向,强化企业内生动力

(1)市场导向——充分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要树立管理的市场导向,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经理人制度;全面建立起竞争机制,始终保持团队旺盛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企业要建立起营销的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营销理念、手段和方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要树立品牌导向,以品牌赢得市场和客户。

(2)创新导向——开展技术、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加大创新投入,构建各种创新平台,提质增能,完成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完善自身创新发展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研发和吸收核心关键技术。企业要致力打造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3)质量导向——贯穿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要在企业形成强烈的质量文化,加强质量教育,形成“产品在我手中,质量在我心中”的意识。企业应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将质量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完善产品问责机制,使员工都自觉树立起质量意识。企业还应在整合品牌资源、品牌创新及品牌国际化等方面加大力度,注重科技元素的融入,大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4)人才导向——强化人才培养培育机制。在高校增开增设新兴专业,结合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战略举措,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技能,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保障。应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互相兼职和流动;完善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完善引进和留住人才的政策,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企业应加大培育和引进企业所需要人才的力度,培育创新企业家,增加企业家的收入和奖励;构建创新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培育创新型人才;着力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促进新旧动能有效转换。

5.调整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发展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健康服务医疗、精密制造等高技术行业,扩大产业规模,予以重点培育;对于高耗能和高污染、资源消耗及产业价值萎靡等行业,减少资源的投入,倒逼其转型、淘汰;对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和旅游等行业的优势产业,实施优化整合,更新换代。

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路径在于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四种新兴元素(新型技术、新建产业、高新业态、最新模式)”促“四化(产业产品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加快促进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智慧产业化结构;加快产业链条延展,促进跨界不相同融合化;加快产业提高质量增加效率,促进品牌高端化发展。积极营造资金、营商、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质环境,积极构建创新科技服务平台。整合或完善企业、产业、科技园区与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开放、共享的公共创新平台体系及公共服务平台。

6.提升效率,优化新动能转换效益

要做好新旧动能转换成本控制,提高转换效益。通过对其本身进行置换、转让、淘汰、更换等方式,对低效企业资产进行整合,将信息、生产、资金、物流等“链条”进行高效融合,重点突出优化供应链的管理,提高生产的效益。政府要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扶持,实施税收等费用的优惠或减免,减轻企业负担,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合发展,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企业要积极做好资本运作,改革管理模式。做好产业及产品定位,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突出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变,提升产业产品竞争力;企业要主动参与到金融创新活动中,致力降低资产信用风险,努力提高弱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实施多元化的风险管控方式,采取多样化手段,高效防控风险。

猜你喜欢

新旧沈阳市动能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看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