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语文适应性教育研究

2022-03-17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三实验小学施凯芳

天津教育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教师应阶段探究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三实验小学 施凯芳

“双减”政策的出台,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并牢牢抓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构建符合其各个阶段实际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以此使传统应试教育的界限得到拓宽,让学生不局限于成绩的表层提升,而是能真正在科学的教学逻辑下实现个人深层次学习素养的最大化提升。而幼小衔接正是这一阶段提出的崭新教育概念,其聚焦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的衔接过程,使教师认识到传统教育环节中忽视了学生在这一阶段中的适应性感知,导致应试教育模式下部分一年级学生存在着学习节奏调节缓慢的问题,并为其后续的课程参与留下了较多的隐患。为此,幼小衔接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着重分析幼儿园教学模式与小学阶段教学模式之间的异同点,从中分析一年级学生在衔接阶段的实际认知发展规律与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细节处全面且深入地推动一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的调整,从内在革新具有衔接意义的小学语文教学平台,真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树立基础学习意识,从而为其后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节奏适应与学习活动参与打下重要的基础。本文将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结合幼小衔接理念开展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论述教师应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工作。

一、学习兴趣激发

(一)应用数字资源,实现立体演示

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以更为具体化与系统化的学科教学为主,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指导下的活动课程在体系与模式层面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为了提高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科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教师应首先以养成学生学科学习兴趣为目标,利用一年级学生的主观性,使其能以较高的积极性提高适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首先认识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较于幼儿园阅读活动模式而言,需要学生展开更多的文字阅读,而不再是基于绘本资源开展图文结合的混合阅读。这使小学阶段的文本阅读在缺乏了图像配合后缺少了一定的趣味性,导致部分一年级学生难以建立起对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幼儿园阅读模式,创新性地应用数字资源,以实现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立体演示,在配合学生阅读的同时,使阅读教学能与幼儿园绘本阅读模式产生一定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阅读环节中。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乌鸦喝水》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让一年级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课程中,教师应该尝试利用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短片,借助具有趣味性的动画资源辅助小学阶段阅读内容以更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一年级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将真正从动画与文本结合的阅读模式下,建立对应绘本阅读图文模式的熟悉感知,并被动态的动画形式充分吸引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阅读环节中。对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既能满足一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以具象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文阅读体验,真正使其产生良好的阅读课程参与兴趣,为其未来阅读实践参与提供重要的心理动机。

(二)沿用游戏机制,建立趣味体验

游戏化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活动课程的主要优化方式,旨在依靠游戏的趣味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使其在游戏化实践模式下建立学习体验,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一年级这一幼小衔接阶段中,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以强化学生对语文课程的适应性,教师可以通过沿用幼儿园阶段游戏机制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趣味体验,为其创造熟悉的学习环境,并借助游戏形式辅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韵歌》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还不了解“对韵”这一语文概念,因此首先应帮助学生感受对韵的形式与具体的对应方式。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个大组,并在活动中要求两组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分别朗诵对韵歌的语句,并形成灵活的交互关系,以运行随机交互形式的游戏机制。这一游戏活动以按照提前教授的节奏为核心,使一年级学生依靠按照对应的停顿方式完成阅读即可参与其中,并以随机交互形式强化活动的趣味性。在游戏参与过程中,一年级学生能够始终按照既定的节奏完成对韵朗读,能够真正感受文章中语句的对应性。这种游戏机制既赋予了课程以较强的趣味性,又使学生真正在熟悉的游戏模式下建立了直观的语文学习体验,将真正带动学生形成积极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其后续更快速地适应语文课程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开展多元活动,使学生感受课程魅力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想要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适应语文学科教学,教师还应摒弃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课程中结合学生的实践特征开展多元化的创意活动。以带动学生感受语文课程的学习魅力,使其更积极地融入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建立较强的适应性。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我是小学生》时,教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播放《上学歌》,减缓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边听边唱,使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积极的课程学习兴趣。在以往的幼儿园活动中,学生接触过音乐学习,具备一定的音乐演唱能力。因此,在衔接阶段中,教师可以相关知识寻找符合学生当前演唱能力的简单旋律,组织学生按照既定旋律开展演唱活动。将语文教学与音乐形式进行融合,能够真正在一年级学生的能力氛围内帮助学生创造合理的语文课程活动模式,使其在结合音乐的趣味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多样化形式,真正在这一衔接阶段中建立起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其后续课程参与提供重要的心理动机。

二、学习习惯建立

(一)善用鼓励方式建立尝试意识

一年级学生在以往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活动中多为接受幼儿教师的引导,以开展具体的行为实践,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表露出更强的实践特征。为此,在幼小衔接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首先以鼓励教育为基础方法,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性探究,逐步养成尝试习惯,为其适应理论探究思维奠定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影子》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课程带动学生掌握教学标准范围内的生词生字,辅助学生完成阅读理解活动之外,还应利用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影子这一科学现象,真正在课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而为了切实使一年级学生能形成基础的科学探究思维,使学生接触以往幼儿园阶段接触较少的理论探究活动,教师应在课堂中以鼓励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激励,使学生以较强的自信心理敢于面对以往学习过程中未曾接触过的思考内容,真正结合《影子》文章讲述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对影子的观察,尝试分析影子的特征。这能真正驱动一年级学生尝试性地接触以往未曾应用过的思维模式,在尝试探究中建立积极的探究思维应用习惯,并切实实现多元素质的综合提升。

(二)构建合作小组建立合作思维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学,是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平台,而为了真正提升学生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主体探究能力,合作教学法则成为这一阶段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建立交互关系,在互补与互助中实现自主探究成果的优化。而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为了学生在未来语文学习活动中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教师应在这一阶段课程中构建基础合作小组,使一年级学生能系统地接触合作学习模式,从中建立合作思维,为其未来适应更综合的语文合作模式打下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季》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一年级学生搭建自主阅读平台能发现,在独立总结四季的特征这一内容的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合方法是无序的,学生凭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记忆对四季特征进行整理。这导致每个学生所建立的基础答案都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方式展开合作交流活动,将自己整合的成果在小组中进行分享。这不仅能使学生在交互中整合各自的独立探究成果,以不同个性的整合完善探究成果,还能使初步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简单的合作模式中适应合作学习活动,养成合作学习意识,为其未来的合作学习活动参与打下基础。

(三)课堂积累,引导学生建立拓展意识

语文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教材中固定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以及知识应用需求的,还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开展拓展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建立丰富的知识积累体系,为后续开放语文实践目标的实现,奠定重要的知识储备基础。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拓展意识,使其能在未来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主动积累语文知识,以此实现个人知识体系的不断扩充。

这需要教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中以课程固定内容为核心,通过课内合理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开展定向的积累实践,从而掌握科学积累方法,养成积累习惯。例如,在开展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金木水火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基于识字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词汇积累习惯。在实际的课程中,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基础的汉字内容后,引导学生开展汉字组词游戏,通过词语接龙等方式,使学生在课程中尝试利用汉字进行造句。这一阶段中,一年级学生的组词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应在引导后对学生进行辅助,帮助学生完成优质组词,并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能基于识字内容接触更丰富的词组,真正在课内实现个人词汇积累体系的丰富,并在接龙游戏提供的动机下形成词汇积累意识,有利于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开展自主积累实践。

三、学习方法培养

(一)以导入引导培养预习方法

在一年级这一奠定学生学习基础的阶段中,为了强化学生对学科教学的适应性,教师还应通过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以此实现提升学生小学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预习方法的培养放在首位,通过课堂导入阶段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其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感受系统的预习流程,以此为其未来预习活动的参与奠定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第1课《秋天》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课程中建立科学的预习体验,从中掌握预习方法,教师应在导入阶段做好对学生的递进性引导。这需要教师首先针对一年级学生尚不成熟的朗读能力,在导入阶段中为学生首先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朗读过程中给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音,帮助其疏通基础阅读障碍。导读导入方式,实质上是为了帮助缺乏预习意识的一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基础生字排查活动,使其能更流畅地完成阅读实践。通过导入阶段教师递进式的引导,学生将跟随教师完成排查—预读—检查问题的预习流程,真正体验科学预习方法,为其适应未来的课程节奏奠定基础。

(二)以问题设置培养阅读方法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要形式,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利用阅读课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适应后续的阅读实践课程奠基。为此,教师需要以科学的阅读方法为框架构建引导问题系统,带动学生建立科学阅读体验。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即应在科学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一年级学生实际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将探究方向细化,使衔接阶段的学生能够以更小的步伐完成一步步的探究实践。如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出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引发学生质疑:“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它们用什么作画?”“它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画?”再引导学生解疑,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帮助学生在对应的问题中充分了解了分析阅读文章主旨的具体方法。这不仅能真正以符合当前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理解体系,还以细致化设问的方式充分简化了阅读方法,以更具体的流程促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阅读方法。

四、结语

在幼小衔接理念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将从课程内部调整传统的教学机制,基于对幼儿园教育模式与小学教育模式的精准分析,把握学生这一阶段适应小学学习模式的核心需求,从而做到把握教育的主要矛盾,在这一阶段中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调整学习节奏,最终真正建立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语文学习活动。

猜你喜欢

教师应阶段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