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2022-03-17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盖维丹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 盖维丹
数学模型思想在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科研等解决实际问题中多有应用,信息化时代,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优化各种工作方案更是广泛普及。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参与建模实践和探究活动,对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所谓的数学建模思想就是利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理念,数学建模的方法在生物、医学、地质、气象、经济、社会、物理、化学、天文、工程、管理等领域都有应用。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事业接班人,从小养成数学模型思想和思考习惯,有助于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进一步更好地应用。
一、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认识和重要性
(一)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认识
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就是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组成的关系式,概括、抽象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理念,通过一种数学结构,更直观地理解掌握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现实世界事物特征的表达,小学阶段数字符号、运算关系式、整数、分数的图像表示、面积公式、应用题类型、代数符号、代数式等,都是数学模型具体的表达;数学模型思想的实质就是数形合一思想的表现,属于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不断地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探究问题规律的习惯,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人们在解决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问题的过程中,都喜欢利用经验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利用规律模式的过程就是数学模型思想的具体运用,数学模型思想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捷径,是数学能力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生产生活能力的转化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如购物,一件日用品按正常的价格出售,获利10元,如果采取打折的方法进行促销,购买此日用品每超过100件,则打5折,这样每天出售的日用品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那么,促销活动能不能为商家提高预期的收益呢?借助数学模型,能从理论上推算出销量达到多少时,出售日用品获利最高。因此,正确认识数学模型思想,关键在于对数学模型的应用有足够的了解,懂得数学模型的应用方法,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学用数学模型的习惯,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重要性
模型方法是数学方法中的骨干架构和关键内容,广泛应用于信息化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就是通过数学符号表达和抽象,把具体事物或者现实情境进行数学结构化,发现事物变化或者实际问题存在的规律性,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进行科学应用,实现相关知识能力的转化,使数学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于逻辑思维能力、智力能力的发展的提高过程,不断把形象思维能力优势转化为抽象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归纳、概括事物变化规律和本质的要素,利于在解决问题中,抓住核心关键的优势条件。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在新课标的10大核心概念中,是“独一无二”的唯一的“思想”概念。并对这一思想概念的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就是把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作为一种基本途径,帮助、引导小学生体会、理解和探究数学与社会大千世界外界的内在联系。使小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能在客观事物变化的现象中,发现信息,归纳、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能力,解决问题,提高数形合一思想、等量交换思想、数量关系思想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用数字符号、代数符号、计算公式等明确数学问题、实践问题中的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运用计算的方法,获得“问题”的处理“结果”,并对结果的意义,组织探究讨论,加深对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认识,逐渐形成数学模型思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培养过程
(一)设计课堂流程
小学数学新课标及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数与代数的抽象过程,运算与建模的过程。培养数学模型思想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发现问题能力、概括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地解决问题能力,能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模型,能够在面对纷繁杂乱的数学现象时,运用自己的模型进行梳理、求解,把握和认识数学现象反映的本质规律,排除杂乱数学信息的迷惑,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鉴于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数学模型思想的环节、顺序、内容等,要构建一种体系,形成完善的结构,有利于教学效果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整个教学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问题情境;第二步,建立模型;第三步,求解验证;这三步是一个连续的教学环节,表现为一个整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小学生经历这个学习历程,有利于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循序渐进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模型思想的本质,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的目标。
(二)数学模型思想建构的过程
数学模型思想是科学的意识,成熟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与数学知识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小学生在经历、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数学模型思想。如1、2、3、4、5,这几个数字符号,小学生从幼儿园、一年级就开始认识、书写,并利用数字符号表示事物的多少,2可以看作2个苹果,也可以看作2支笔、2本书、2场电影、2件事;等等。从小的事物个体,到大的事物个体,从有形的事物个体到无形的事物个体,在长时间的练习、运用中,学生认识了数字符号这个模型,这个模型能在生活、学习中为统计、计数所利用,并且方便、快捷。因此,小学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认识、理解、运用数学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的过程中,慢慢积累的“产物”。以除法教学为例,学生对除法的接触、认识、理解逐步抽象概括的过程,是在减法基础上的进步和创新,知识和能力的继续和发展。如6÷2=3,第一步,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6÷2=3,6÷2的“商”是表示6平均分成2份的结果,一个盘子中,平均放2个苹果;6个苹果,需要多少个盘子?一个铅笔盒中平均放2支铅笔,6个铅笔需要多少铅笔盒?一天平均练习写2个大字,6个大字该练习几天?在生活中,平均分配苹果、铅笔、大字等事物的问题,可能遇到很多,比起一个一个地循环分发得到结果的方法,利用这个6÷2=3模型来计算,可以说,准确、快捷,发生错误的概率比数数要低且更直接简单。第二步,对6÷2=3模型认识的延伸,如果6÷2=3反过来,变成6÷3=2的意义,就是6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变成6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就是6个苹果平均分到2个盘子,每个盘子分到3个苹果;6支铅笔平均分到2个铅笔盒,每个铅笔盒分到3支铅笔;6个大字平均练习写两天,2天每天写3个大字;6÷2=3和6÷3=2这两个数学模型,数字符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商和除数互不相同,表示的意义却有很大的区别,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并通过列式、运算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模型在应用中的变化规律,这就是数学模型思想的转化规律。第三步,对6÷2=3模型认识的递进。让小学生在学习6÷2÷3=1的过程中,回顾6÷2=3模型认识,进行合作探究,增进对数学模型思想的了解、理解,具备一定的数学模型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打破“固化式”的死记硬背传统,不能让小学生先背除法口诀再进行口算、笔算,而是在6÷2=?从6÷1=?6÷2=?6÷3=?的计算中,悟出“口诀”内容,发现计算规律,挖掘数学模型思想的真谛,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此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学习兴趣,把数学模型思想自然而然地融入数学知识、技能的应用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功能、特点,学习兴趣不断地提升,能够辨析、梳理不同类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内在联系,概括其中的规律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坚持数学模型思想的长期连续培养
小学数学中的数字符号模型的应用,公式、性质数学模型的应用,从低年级一直到高年级,循序渐进,小学生在各种数学模型的认识、应用,再认识、再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数学模型思想意识。以分步应用题教学为例,第一步,必须建立在小学生熟悉运算模型的基础上。如300÷(30+20)=6这个四则运算模型,就是按照“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的法则顺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巩固练习200÷(30+10)=?500÷(80+20)=?800÷(30+50)=?等。第二步,提出问题:要挖一条长300千米的水渠,两个工程队分别从水渠工程的两端开始施工,问几天后两个工程队挖通相遇?这是个典型的相遇问题模型,学生要掌握的数学核心知识要素有两个:第一个是两个工程队每天挖多少千米;用数字符号模型表示,即30km、20km;然后,利用加法计算模型进行计算,30+20=50;第二个是水渠总长多少千米,即300km;了解掌握这两大知识点,运用除法计算模型,就能得出相应的结果,即300÷50=6。第三步: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的拓展延伸。在原来的问题中,增加知识元素和数学模型内容,即2020年,刘家湾要在山南修建一条长300km的东西向水渠,王四工程队和刘二工程队承揽施工,王四工程队人多机械设备条件好,每天能挖30km;刘二工程队机械设备差,人少,每天只挖20km,从2月25日开始,两个工程队,分别从东西两端施工,问,几月几日才能挖通?在这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利用300÷(30+20)=6数学模型外,还要引入日历模型,即一年12个月,1、3、5、7、8、10、12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为小月份,每月30天;2月份闰年为29天,平年为28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明白202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然后,从计算结果的6天中,从2月25日开始计算,结合平年、闰年的日历模型,对工程竣工时间进行评估。这样,从低年级的数字符号模型,中年级的四则运算模型,到高年级的应用题模型+日历等生活经验数学知识能力模型的运用,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逐渐形成,不但能解析应用题,还能对生产、生活中工程施工、经营利润等通过构建模型进行计算预判,强化数学知识能力在社会发展中服务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层次把握
(一)让学生探究摸索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数学模型的构建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成就感。比如,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会用数字符号模型,进行物体多少的计数;“8”表示8只杯子;8本书;8双袜子;8个人……小学生理解、掌握了数字符号模型,树立了数学模型思想,在对无序的事物或问题进行统计清理时,能做到思路清晰,先分类,再计数,不至于在计数过程中分不清类别、顺序和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教材中很多现成的数学模型都是前人长期辛勤探究的结果,像数字符号、代数式、计算法则、公式、定律等,不能让小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法则,要引导、指导、启发小学生探究构建数学模型。又如,“圆的面积”的教学,在小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概念后,基于长方形面积求解的模型,教师指导小学生把圆形以圆心为起点,圆周上的任一点为终点,进行连线,把圆形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在此过程中,可以比赛,看看谁分的份数更多,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进行归类整合,让学生去发现,圆形变成了长方形的过程,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模型,求解圆形的面积,理解圆的“半径”与长方形的“宽”的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圆形的周长的关系。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树立数学模型思想。
(二)化解小学生数学模型探究的难度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够,知识面窄,在探究数学模型的构建运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难度,教师要给予启发、将其化难为易,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如速度模型、反比例模型等抽象程度较高的数学模型。
(三)运用熟悉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巩固练习
教师要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购物、工程、分配、统计等现象、经验,运用熟悉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促进数学模型思想的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模型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是个融合的教学活动过程,数学模型思想与数学模型运用是数学教学本质的两个方面,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构建模型的能力,把实际问题简化、具体化,概括规律,以利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