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背景下数学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3-17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于恒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小学 于恒
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的重点与观念都发生了转变,“考试成绩”将不再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现在的教育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注重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将深度教学融入到小学数学单元统整教学中,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学教师学习和研究的教学重点之一。
一、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在长期“唯分数论”的思想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家长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与数学素养的培养关注程度不够,这对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长期学习具有不利影响。在“唯分数论”的小学课堂上,往往存在“一言堂”的现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填鸭式”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缺乏自己的判断,教师讲的内容即使他们听不懂,也不敢举手提问。有时学生即使发现了教师的“错误”,也因为不自信而不敢发言。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甚至消极对待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
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容易使教师在完成教学后难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及整体情况。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容易出现一个知识点重复讲多遍的情况,甚至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跟上课程进度,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同时,枯燥的“一言堂”也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层内涵无法把握,看上去学会了,却不会融会贯通,对已掌握的知识无法做到有效利用。此外,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了主动探究的环节,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会大大降低,自主性无法得到训练,学习效率低,效果差。为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比如,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与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深度引导,将课堂“让位”于学生,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深度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统整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把握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数学课程教学往往是分单元而定,每一个教学单元都有不同教学主题,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虽然存在着不同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都是围绕着单元主题而设置的。在传统的小单元单独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让学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从而忽略了单元的整体化学习。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中,整个单元的内容围绕着分数及其相关的知识与运算而展开,从认识几分之一到认识几分之几,再到分数的比大小和分数的加减运算,内容层层递进,但是其本质都离不开“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相关的内容,难免会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在学到分数的加减运算时依然对分数的概念认识不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最好从“认识分数”这一基本点着手,当学生对“分数”有了整体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对分数进行比大小和加减运算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渗透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深度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统整性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与其他知识相互联系,形成头脑中的知识网。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传输”课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这样经过课程教学,学生不单单是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长期发展。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学期《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数学的转化思想是掌握整个单元的重点,也是彻底理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灵魂。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让学生对公式的掌握,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却忽视了学生对公式的真正理解。学生把公式背得再熟,如果不清楚公式的来源和推导,也无法做到真正理解本单元的内容。如若学生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依然没有对转化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对这一单元知识库的掌握也仅仅只是停留于皮毛。因此,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时,都要注重运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推导,重视学生对公式推导的理解和运用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掌握了多边形面积的相关公式,而且对转化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可以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这种思维解决其他数学难题。
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学期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课时,教师在引入单元主要内容前,可以先让学生联想一下之前学过的《长方形与正方形》,以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和巩固相关知识点。这种方式其实也是对于数学思想的渗透,看似是两单元的内容,但彼此之间有所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种联系,让他们明白知识从来不是孤立的,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网。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深度教学和统整教学的关键。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做到让学生背好每一个公式、算对每一道题,而且应该做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想,让他们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为初中乃至高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展示自己想法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的独立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想法的时间呢?小组合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不能盲目或草率地为分组而分组,要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学习程度相差不大,只有这样,小组内的学生才能顺利、自由地进行讨论。
以《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让学生在回忆《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说:“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且对边相等。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还有什么图形具有这两个特点呢?”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他们探索的能力。在绘制、讨论可能的图形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找到符合条件的图形,教师便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新课的教学。
此外,《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同样可以让学生充分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剪刀、卡纸、胶水等工具,让学生在卡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画出另一个与长方形高度、长度均相同的长方形,并且将这两个图形剪裁下来,计算两个图形各自的面积,并且探讨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将平行四边形斜边所在的三角区域剪裁下来,拼接到另一条斜边上,在这样的合作与讨论中,学生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知道了这个公式从何而来,同时在小组合作中也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程度虽然有差别,但是都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在结合其他学生的看法中获得更全面的认识,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到其他学生的长处,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及时的修正。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和关键。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将深度教学与单元统整相结合,从而助力学生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