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2-03-17周云峰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应用型

周云峰

(盐城工学院 后勤保障集团,江苏 盐城 224051)

一、后勤文化建设与时代新人培育

1.应用型高校时代新人培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2]以上文件精神,说明了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政治修养和实践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新时代高校的育人重点。

高校因类型不同,育人目标也有所不同,如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在“高精尖”领域攻坚克难的人才,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具备理论知识、善于理论创新并能引导理论付诸实践的工程师型人才,技术技能型高校则主要培养实践操作型“工匠人才”。其中,应用型高校培育的人才是沟通高端理论与具体技术的桥梁。综上,应用型时代新人需具备如下特征:一是政治素养高,明确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发展密不可分,有以所学回报党、国家与人民的觉悟。二是理论知识精,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具备充足的理解力和创新力,对相关学科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三是实践能力强,有将理论多样化呈现的能力,具备理论创新的意识和思维,有可以指导具体操作的实践水平。这些特征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时代新人培育的重点环节。

2.应用型时代新人呼唤内生性后勤文化

高校后勤是全过程育人中的重要环节,学生从课堂和实训中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高校后勤则通过校园环境、服务师生和校园实践等具体工作,以实际服务对学生的政治修养、劳动理念、思想品德、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应用型时代新人培育需要后勤建设转变发展理念,建立内在独特的后勤文化,指导工作从“管理+选择服务”的模式逐步向“内生+服务升级”的模式转变,承担第三方服务无法做好的红色精神育人与劳动精神教育工作,建立后勤文化自信,牢固掌握后勤育人主动权,引导服务升级。

高校后勤从包揽式、契约式发展中总结经验,经过不断创新改革,进入目前的多元混合模式,而新时代高校后勤将以现代化为主要发展方向,在这个发展阶段,单纯强化自身服务或者引进社会服务加强监管将不能满足需求,因为“现代化+”并不只是指服务场地、服务技术的现代化,更指服务内容和服务宗旨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后勤文化的内在驱动。高校后勤文化是凝结于具体服务之中又游离于服务形式以外的,是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发展方式、价值观念与服务原则的综合体现,更是指导高校后勤不断革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后勤文化建设重难点

1.应用型高校后勤文化受众分析

应用型高校后勤文化的受众主要有学生、老师与后勤职工三类。其中学生是主要受众对象,也是服务育人的主要培养对象。三类群体有各自的特点:新时代的大学生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变迁,以及现代科技带来的深刻变革,感受着不断被冲击和调整的个体与社会、职业与利益等关系模式的转变。置身价值信息多元,信息纷杂、面相各异的环境,青年需要明确自身的信仰,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意识,勇争一流的学术和人生追求。教师群体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品质和学术能力的群体,他们对校园后勤文化的需求主要是以多种方式强化已经形成的优秀理念与做法,营造有价值认同感的环境,并以此激励老师群体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坚守初心、不懈努力。后勤职工是具体工作的实施者,他们以后勤服务显示自身的价值,是除老师之外与学生最近的人。后勤文化产生于他们的服务也由这个群体不断创新,他们对后勤文化的需求是契合实际,有利工作开展并获得个人全方位的成长。

2.应用型高校后勤文化建设重难点

(1)红色资源的挖掘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3]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殊的国家历史留给后辈的伟大精神财富,其中有先烈为救国图存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是一代代革命者接续传承的红色基因,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后勤文化建设在红色资源挖掘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局限于校内资源整合,不能广泛吸收所在地区及全国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表现为校内红色景观的缺失。二是校园景观中没有红色文化元素,不能引导师生进行红色精神的思考,表现为校园中无红色主题景观点,也无红色器具、红色意向物品或红色诗词等红色元素存在。三是师生与校园红色景观无互动,不能充分利用景观的文化价值来引导师生开展政治文化教育。四是红色文化的网络关联性较差,不能在线上与学校文化或深厚广泛的红色文化背景建立联系。

(2)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嵌入。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劳动满足了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形成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并且充实人的精神领域,人因劳动获得成长。应用型高校育人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正确的劳动观念恰恰是这两项重要能力的坚实基础。在后勤服务中,不难发现学生对劳动并不排斥也愿意进行劳动性实践,好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后勤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嵌入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没有系统的规划,表现为学生校内劳动实践的临时性,往往因具体活动需求安排劳动实践,并无定期的劳动教育计划。二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使命感不足,表现为具体实践中引导性职工无文化自信,不能对自己所教劳动技能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学生也会受影响减轻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三是劳动教育中创新性、专业性不足,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实用性较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也不应仅满足于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培养,而应有更多的基于所学的劳动创新。

(3)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传承的瑰宝,其博大精深的精神品质内涵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4]它不仅是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更是高校创新发展的精神驱动内核,其蕴藏的能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发。”[5]高校是文化的汇集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后勤文化的内涵,更保证了后勤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然而,后勤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存在不少问题,校园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往往出现在景观中,以文字、雕塑等形式呈现,有文化载体,但在新时代青年中感召力较弱,不能结合环境营造有教育意义的氛围。

(4)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承。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校园中就是绿色校园发展理念,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理念。“绿色校园”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在校师生提供健康且对学生具有环境育人功能的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它旨在将可持续性的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全校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管理中,让师生通过环境熏陶、节能实践、学习知识等方式参与到绿色校园的建设中来,后勤文化与绿色发展文化相融合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校园环境建设不合理。表现为校园景观规划不足,校区景观功能单一,绿化率低等现象。二是校园节约型建设不到位,大数据管理意识较弱,如不能对水、电、气等全过程监控管理,尽力减少浪费。三是绿色校园教育不足,表现为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在师生中影响力不大,相关绿色发展知识的教育形式单一。

三、应用型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路径

1.后勤文化与红色教育融合

高校作为传递党中央精神、培育思想品德端正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后勤文化与红色教育的融合是需要也是必然。因后勤具体工作内容,其与红色教育的融合方式主要通过建设校园景观来达成:一是在校园环境中营造红色景观,用红色故事触动师生职工。二是在景观建设中,加入有象征意义的红色元素。三是结合传统节日与校园景观场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用红色人物与事迹激励师生职工。四是可以充分利用云技术将现有红色景观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转变成示范性、共享性的网络数据接入学校教育或红色教育云端脉络,提高景观红色内涵的延展性。

2.后勤文化与劳动课程融合

一是结合后勤服务实际形成合理的培训计划。基于学校本身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将后勤劳动教育内容融入计划中,形成有计划、可操作、有评估的劳动课程计划。二是加强后勤文化自信建设。高校是人才汇集之地,后勤职工有文化自卑感不可避免,但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后勤人就一定要抛弃“文化自卑”心态,[6]且后勤文化中勤恳服务、无私奉献、不畏困难的精神是值得学习传承的。具体融合方法有勤工俭学、参与校园后勤劳动等。盐城工学院注重后勤文化与学生劳动育人的融合,在学校食堂常年设有勤工俭学岗位,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在学校荷塘清淤工作中,征集学生共同参与挖藕劳动,学生与后勤职工共同辛勤挖藕,并将千余斤藕免费送食堂请师生品尝,共享劳动果实。学生公寓经常举办日常生活竞赛,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三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性,在后勤工作中,寻求有技术性的后勤工作,如后勤数据分析、信息化建设、安全监测、节能工作等,让学生接触具体工作问题,尝试利用专业知识探索解决问题。

3.后勤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后勤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一是紧密联系校园文化,用校园文化的重点核心内容来选择与之匹配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表现在校园景观中。三是增加文化载体与师生的互动。以师生广泛认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为师生与景观互动提供条件。如学校青衿湖景石原本镶嵌在景观湖驳岸,但为了给师生创造留恋空间,学校后勤在湖边另立青衿湖景石,将盐工对学生的殷切期盼与学生对校园的爱融为一体,增加传统文化感染力。

4.后勤文化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合

绿色校园发展理念包含生态的校园环境、节约型校园建设以及高校师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教育,这三个组成部分同等重要。后勤文化与绿色发展理念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强化校园环境营造管理,对校园环境进行合理布局与管理。如盐城工学院在新校区建设规划中合理布局,形成“一区一景、四季有花”的校园景观,校内建筑面积与绿化面积比例适宜,校园绿化中坚持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为3:7,绿化覆盖率达60%,营造四季分明的自然生态环境。校区建立流动景观湖,为校园绿化灌溉等节能措施留下了极为有效的资源。学校绿化养护工作有成体系的养护时间节点,养护重点,也有有效的防护手段。二是细化节约型校园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建设节能管理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节能工作。案例:盐城工学院形成“四全”节能管理模式,建设节能监控平台、水电三级计量,以校园网为载体,通过用实时通信与数据采集技术对校园各建筑总水表进行实时计量,并进行远程网络传输,以获得能耗有效数据,并保存、分析数据。这样学校相关能耗管理人员就能及时获得实时能耗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安全报警机制,对不合理的能耗点进行监控,自动监测“跑冒滴漏现象”,进而更好地进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三是广泛开展绿色校园教育,主动对接开展上级单位的节能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宣传教育等方式。案例:盐城工学院采用了多种手法来进行绿色校园教育:一是支持“绿色先锋”、“水文化协会”和“节能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系列节能宣传活动。二是利用校内媒体,大力宣传节能节水的重要意义和科普知识。三是将节能节水规范编入《学生手册》中,作为考核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节能行为规范养成。并积极拓展教育范围,持续开展绿色校园宣传教育。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以及条幅、宣传单、板报等形式进行绿色校园理念教育。另针对师生校园生活实际,就“文明就餐”、“节约能源”、“低碳出行”进行专题教育,倡导文明、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