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儿童美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2-03-17史欣媛
石 然,史欣媛
(1.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2.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关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对人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具有打磨作用。”[1]这种现代的美育观念,离不开几千年来人类审美意识的不断觉醒,也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长久以来对美育精神的不懈追求。随着近代以来中西方美育精神的交融贯通,美育学者们以此为根基提出了更加全面多样的美育观念。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敏锐地把握到了美育在儿童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撰写了许多儿童美育领域的文章,如《不用书教育之法》《家庭教育论》《斯通乐夫人教育学说》《儿童游戏时间之教育》等。他的思想奠定了当今学校的儿童美育基础,他鼓励在儿童时期通过美育塑造良好品德、鼓励家庭和社会为儿童营造审美氛围、引导儿童进行艺术创造性活动等观点涉及到审美教育,他通过美育塑造儿童美好人格、培养其道德、涵养其精神的观点则关涉到情操教育,他利用游戏作为儿童美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等观点也在儿童的心灵教育上起到打磨作用,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参考价值。因此,本文选取了恽代英的儿童美育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美育发展路径和应用逻辑,更好地促进儿童教育工作发展,本文拟从其思想产生背景进行分析,总结恽代英思想的主要内容,阐释恽代英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恽代英儿童美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恽代英儿童美育思想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指导下,深深扎根中华优秀传统美育精神,借鉴西方美育思想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植根中华优秀传统美育精神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为恽代英美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虽说在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并未系统地提出“美育”观念,但美育思想一直深深地潜藏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乐曲、舞蹈、戏剧中,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里,我们至今仍受到它的影响。正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制度本身具有很强的美育特征,自设立以来,它们潜移默化又影响深远的造就了一批具有相似文化潜意识的国民,形成了一个大统一的文化共同体。也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常常通过礼乐制度教化民众,培养其精神,协调其人伦,维系整个社会的宗法制度,维护统治者至高无上的阶级地位,维护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在恽代英所著的《理想之儿童俱乐部》《自然之母教》《家庭教育论》等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提取与融合,他引用孟子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言论对自身美育观点进行论证,并重视通过诗歌、音乐、绘画等美育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将德育、智育等融入其中。
(二)借鉴西方美育思想的合理成分
在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尘封已久的国门,西方思想文化也随之在中国土地上更大范围的传播。相较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西方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流碰撞变得更加激烈。随着民族危机的深化,无数仁人志士纷纷致力于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而“教育救国”这条道路正是贯穿恽代英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的社会性主张。康有为曾在其所著的《大同书》中论述了自己的美育观点,对儿童教育环境提出了美学要求,并提倡通过教学图画和音乐培养婴儿仁爱性格;在大学院的设计中也谈及教育环境的美学需求,要求设置游园以供学生休憩、游览、舞蹈,并在课程上要求设置美学科目以涵养学生的德行与性情。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2]3801917 年,他在北京神州学会上公开主张“美育代宗教”,认为美育具有自由、进步、普及的特征,而宗教是强制、保守、有界的,他认为“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3]204。他呼吁在进行文化运动时不要忽略其中的美育部分,并提出美育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来实施。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并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公开演讲中多次谈论美育。他在演讲中谈到,美育可以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有趣,可以促使麻木无趣的民族变得有趣,可以促使民众的精神觉醒。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较为全面地概述了西方美育理论,并认为,“教育之宗旨”包含“体育”和“心育”,而心育中应当包含智育、德育、美育三个部分才能使人变成“完全之人物”。他曾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这样谈到:“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3]11就在这种不同美育思想交流碰撞的背景下,恽代英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思考的美育观念。他在所著文章(如《自然之母教》《家庭教育论》《儿童教育问题之解决》等)中多次引用卢梭、达洛克治、福禄培尔、斯通乐勒夫人等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将他们的思想精华融入自己的美育理论。同时,他的观念并不被局限在当时盛行的教育救国论中,相反,他已明确认识到,仅通过教育救国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这一认识,1921年初他在对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沈泽民同志的回信中,也阐述了他所认为仅通过教育途径解决不了当下救国问题的观点。
(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
恽代英在青年时期就奠定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1915 年,恽代英结束了在武昌中华大学预科的学习,转入中国哲学系,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他撰写了一系列具有民主、科学精神的论文。例如他1915 年在《光华学报》第一期上所发表的《新无神论》中写道:“然吾究主张无神者也”[4]11,他在1917 年3 月所撰写的《物质实在论——哲学问题之研究》上则道:“盖客观之物,虽待主观建全,始足以认识感觉之。即令主观不健全,不能认识感觉,其客观之物之存在如故,不可以为离主观而遂无客观也”[4]136,同年6 月,他还撰写了《论信仰》一文,在文章中他写道:“宗教之价值,在今日且不足道,而悟于其所主张国教之非也。”[4]281由此看出,恽代英在当时已经是一位先进的唯物主义者,他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唯物性和辩证性,他不信鬼神之说,而是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做事,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色彩。同时,他的文章也被《新青年》杂志最后予以采用,还获得了陈独秀的高度赞扬,他们从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此后1920 年间两人共同翻译《阶级斗争》奠定了合作基础。此后,恽代英还撰写了《文明与道德》《原分》《我之人生观》《哲学之意义》等众多具有反封建性、唯物主义思想色彩的文章。在思想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变得更为透彻,迅速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在1921 年的7 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这也影响了他的美育思想,使得他的美育思想受马克思主义指导,具有很强的唯物性和思辨性。恽代英所著的《斯通乐勒夫人教育学说》《不用书教育之法研究》等文章从实践出发,列举教育实例论证他的儿童美育观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到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除此之外,他在阐述自己的儿童美育方法时,也充分考虑到教育主体的经济条件,如他提到如果没有条件大肆购买进行儿童美育活动时所需的剪纸,也可以拿商店的色纸、包裹用的包装纸等替代。
总之,恽代英的美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救亡图存和反对封建主义的色彩,是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和近代西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碰撞的产物。同时,又受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影响,唯物主义思想引导了恽代英思想的发展方向,各种民主、科学思想也促进了恽代英理论体系的发展进步,而近代学者们对于美育思想的探索,也为恽代英形成系统的美育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恽代英儿童美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恽代英美育思想的主要着眼点是人在儿童时期的美育问题,这和他毕业后在武昌中华大学附中担任教务主任的经历脱不开关系。他希望通过儿童时期的美育来塑造出情感发达、具有审美趣味、思想活跃的未来国民。恽代英美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育应当在儿童时期打下基础
恽代英认为,如果要对一个人进行美育,那应当在其儿童时期就打下良好基础。在儿童年龄尚小时,不要让识字读书课程占用儿童过多时间,而是应当多进行自然学科和美术学科的教育,这也是儿童头脑里最适合发展这些知识的时期。他在《儿童读书年龄之研究》一文中提出:“儿童三四岁时,每日即能以一小时教之识字读书作文,而以其余时间,为各种自然学科,或美术学科之研究。”[5]40恽代英认为,应当在对儿童进行美育的过程中使用艺术类物品进行协助,增加美育活动对儿童的吸引力,从而增加美育对儿童的教育效果。他曾在《改良私塾刍议》中提到:“为完成教育之用,就课室而言,有课室挂画等物。”[4]287并认为政府应当对学校提供支持,以供其购买美育所需物品。除此之外,不单是学校,他也在《儿童问题之解决(四)》中提出:儿童私室的图画应当由他们自己选择,作为父母应当注重图画作为教具时对儿童的引导作用,并强调了图画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教具。他还在《儿童时间之教育》中提出应向儿童提供色纸、串珠、纽扣等物品,使得他们能够进行剪纸、折纸、串珠、刺绣等具有艺术创造性的美育活动,且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艺术创作教育,展示了其中的方式与细节。恽代英对儿童美育的内容也提出了要求。在教育中,他以达洛克治(Jacgnes Dalcuoze)的观点论证了音乐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儿习业,莫精于音乐,音乐者,发达其体力,其风趣,及其美感者。”具体到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方面,他在《家庭教育论》中提出:“小儿之歌谣,亦当注意其内容及其影响力。”[4]95他认为,音乐并非没有好坏之分,不同音乐会给儿童身心带来不同影响。由于儿童尚且年幼,三观尚且不够健全,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他们年幼的大脑容易接受一些坏的音乐污染,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区分内容的好坏,不要将一些不良的音乐教给儿童。他在文中也写到:“此等歌谣,即令为随口所唱,不加以音律者,童之所习,其能深映于儿童脑筋永永不拔,仍为必然之事。故吾人仍不容不注意之也。”[4]95他在儿童美育上观点,还体现在儿童教育方法上。他在《不用书教育之法研究》中提到了图画、音乐、手工等学科的教育方法,并论述了不用书教育之法的价值。在学习这些科目时,不用书学习的学生,仍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并通过童子军活动中的美育实践进行了论证。
(二)美育方法选择上应当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
恽代英在撰写的《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一文中提出,教育主体应当通过游戏等手段,为儿童美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发挥儿童的模仿本能,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知识和技能,为之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恽代英也在所撰写的《不用书教育之法研究》中谈到应该遵从儿童的心理,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让儿童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通过手工、画图、音乐、体操等多种美育途径,引导儿童自发性的进行美育活动。此外,在家庭美育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的方面,恽代英还在《儿童问题之解决(四)》中强调应该把儿童从被动的学习化为主动的学习,在不让儿童选择有害图案的同时留给儿童自由选择自己房间里图画的空间。他还强调如果要为儿童的房间选择某种图画,那么就一定要引导儿童表达对于这幅画所认为的美点、作者的生平、画面的主要内容等信息,引导儿童构建自身的审美框架。他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要求父母研究一幅图画并思考如何引导儿童自主地选择这幅图画,并为儿童提供良好美育环境。在学校美育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的方面,恽代英在所撰写的《理想之儿童俱乐部》一文中,提出学校应当为儿童美育提供良好的空间,为儿童配备图书室、游戏室、运动场等场所,潜移默化又影响深远的影响儿童,发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自发性地进行美育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儿童的竞争性,进行手工品竞争、画图竞争、短距离近走一类的学艺竞争。除此之外,可以为胜利者准备奖品和荣誉,通过诸如此类的学艺竞争,鼓励儿童自发性地进行学习探索。在国家美育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的方面,他在所撰写的《改良私塾刍议》一文中提出政府应当在一定层面补贴学校,使得学校的教室内有挂画等美育物品,学校的操场里有学生体操或游戏用具,同时,在课室外,应当配儿童图书馆及标本室模型室等美育场所,鼓励儿童自发地进行美育学习。
(三)塑造美好品德是儿童美育的重要使命
恽代英曾在《斯通乐夫人教育学说》中引用哲姆教授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儿童时期是“意志最敏锐,记忆力最发达”[4]45的时期,适合美育的发展。他认为,这个时候儿童恶劣的习性还未彻底养成,正是塑造美好品德,建立正确思想,培养是非道德观的时候,不要为了学习而抛弃儿童早年的时光,并提出通过美育手段中的音乐对儿童进行教育。他在所发表的《儿童问题之解决(五)》中指出:“至云注意培养其天性者,所以减少其谿刻残忍之情,并一切机械之心也。能考察彼之对于某种学术之潜能,如彼颇好习画或造物,因而发达而辅助之。彼不正当之思想,或将为此学术的兴味所征服,亦未可知。”[5]91他认为要注意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并认为习画或造物之类的美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儿童不正当的思想,让儿童在感受美丑的过程中感受善恶,增加儿童的是非判断能力、同理心和共情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美育是实现“以美育德”的本源性机制,它立足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深层次的美育活动净化、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通过主观性思考进行整合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成长与满足。这使得他的美育思想中包含了德育的成分。同时,他也在所撰写的《理想之儿童俱乐部》一文中,将儿童比作一张容易在上面进行绘画的白纸,提出重视儿童教育是中西方公认的教育观点,美育教育应当尽早开始,不应该注重成人忽视儿童。他将儿童的美育与德育结合,并认为对于个体而言,儿童时期都是教育效果最好、最深刻的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成果可以影响儿童的一生。
(四)游戏是儿童美育的主要途径
恽代英认为,对儿童进行美育,应当使用符合该年龄阶段天性的行为,而不应该违背当时的儿童心理。鉴于“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是先研究游戏。”[6]133因此恽代英认为应当通过游戏教育的方式做到寓教于乐,这样儿童就不会因进行了违背其天性的教育行为而对所传授的知识感到厌恶,相反儿童会在游戏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许多快乐,他们的心中会对美育本身扎下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恽代英在所撰写的《斯通乐夫人教育学说》一文中提到,“则舍游戏外无他事。其教育即游戏也,其游戏即教育也”4]49,[认为“受教之儿童,应合游戏与课业为一”[4]49。利用游戏进行教育的观点在他所撰写的《用书教育之法研究》一文中也有所体现,他认为应当符合儿童的兴味进行美育,而不应该是违背儿童的天性、阻碍儿童的游戏时间,将上课这件事变得如同坐牢一般。他在《自然之母教》中提出,教育活动本身“如糖梅,苟非小儿所欲,不能强之吞咽”[4]52,认为教育不应当采用强迫手段,而是要符合儿童所需,比如通过游戏等其他儿童有兴趣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儿童求学如饥似渴,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而不是痛苦,让工作和学习都变得像游戏一般。恽代英还在其所著的《斯通乐夫人教育学说》《自然之母教育》《家庭教育论》中提出,只有目标性地进行游戏,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促进儿童自我发展。他认为,游戏的目的应当有关道德、智识或是生活的兴趣,在游戏的目标中加以教育的宗旨,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发展。当然,游戏只是进行美育的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游戏者在改造自然中实现自我,从外在事物中进行自我创造,这也是与劳动的本质紧密联系的。同时,他还在文章中提供了如何利用游戏手段教育儿童的方法,引导教育者将教育和游戏合为一体,这样一来,就能达到“无无趣之课业,亦无无益之游戏”的境界[4]49。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可以利用绘图字块等儿童玩具辅助教育,使儿童学习的过程更富有趣味性,而且可以通过画图竞赛等学艺竞争促进儿童发展,让儿童在一定的竞争中学习,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
三、恽代英儿童美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恽代英的美育思想在当代具有方法论意义和价值指向性,他的美育思想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高度重视美育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
恽代英高度重视美育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恽代英认为,童年所接受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将美育与人的客观发展规律相结合,认为在儿童时期进行美育教育是符合该年龄段心理需要的,并将美育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相关联。恽代英的思想启示我们,应当注重儿童早期的美育发展。美育是促进儿童智力和体力发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人格成长。随着儿童美育活动的进行,儿童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理解能力等得到不断发展。同时,美育也是儿童通过除语言及肢体外表达自身情感的有效途径,他们可以在美育活动中自主表达成长路途的喜怒哀乐,并将自己对世界、对自然的爱用美好方式表达出来。随着这些情绪地表达,儿童的思维也随之得到解放。美育的过程同样是儿童对美追寻的过程,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左右脑的平衡发育效果也都能够得到提高。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美育教育的实质其实是一种“本能教育”;儿童对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而这种本能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对崇高真善美品质的本质渴求,是文明能够不断发展求索的原始动力。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7]147我们的儿童美育应当是让他们不断在教育中寻找美、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使得儿童自主地抒发对美的情感表达,陶冶心灵和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要注重发展儿童在美育活动中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脑与肢体的协调发育。在公育教学的模式中,儿童个体以合作方式展开美育活动,在发展儿童审美同时促进儿童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发展。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德行、构建审美、陶冶性情,最终走向人的全面发展之路。同时,美育本身和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密切相关。要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走好综合发展之路,就离不开美育。“因为从根本上说,人不仅是社会的动物,不仅是政治的动物,不仅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而且还是有灵魂的动物,是有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动物,是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即追求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的动物。”[8]68“美”自从人脑产生之日起,就蕴含着人类的思维和情感表达,包含着人类对智能和道德的期待。“美的欣赏也是如此,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6]116所以,美育应当是通过一种灵活而不刻板的形式,从心灵上真正去引导儿童、教导儿童,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应该是一种超越功利的教育,它在儿童心灵上构筑了一个名为“美”的灯塔,潜移默化又影响深远地塑造了儿童。因此,我们要考虑好教育的方式手段,从实践出发。可以这么说,“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独有的内涵和性质,并不能由人主观任意去设定,而是由其所使用的媒介手段、所达到的直接和间接效果,以及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根本价值所必然决定的。”[9]954在当前的美育工作中,应当更加重视儿童美育的发展,通过美育方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并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让教育方式跟上生产力发展条件,不断改良创新美育方式,将美育课堂与计算机网络工具结合,注重美育中儿童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儿童自发性寻找美、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培养审美兴趣,陶冶美的情操,使儿童自身达到和谐的状态,最终更好地实现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的全面解放。
(二)尊重儿童主体性激发自身兴趣
恽代英认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层面,教育主体都应当为儿童美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并强调应当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儿童自发性地进行美育学习。因此,要注重美育方法上的创新,发展儿童自身兴趣,提高儿童自身积极性。除了恽代英多次提及的游戏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进行技术支持,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课堂进行;鼓励课堂从教师主体向儿童主体转化,灵活地教育儿童,脱离教师的单向灌输形式,引导儿童化被动为主动,自发性地去发现美,进行美育活动;并兼顾知识与美的协同培养,使其相辅相成;在儿童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培养儿童自身的审美情趣;注重儿童自身个性化发展及其思维能力地培养,更多地发挥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注意到的是,美育并非是一种概念性、标准化的教育,美是多元的,从来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而是一种个体化的认知,儿童可以拥有对于美的不同认知与评价,通过不同手段进行美的再创造。在公育模式下,注重儿童与儿童之间对美的交流与表达,通过教师主体引导不同审美认知的儿童互相进行交流,表达自身审美情趣,并利用审美碰撞发现全新的美,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除此之外,不论是在儿童的家庭层面、学校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应当为儿童提供具有审美趣味的场所,使其能够自由且健康地发展美,父母与教师等教育者也应当从言谈举止出发,正确引导儿童身心成长。同时需要兼顾不同儿童对不同美育方式的适应性及不同社会生产力情况下的需求,进行符合个体需要又适应时代潮流的创新,进而使教育者更好地在儿童心田上播种美、浇灌美,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发展儿童自身的兴趣,并在美育活动中促进儿童同理心、责任感、逻辑思维等的发展,使得儿童即使日后长大成人也不会在审美活动中思维僵化、思想困顿,仍有自发性地创造感悟美的能力。
(三)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选择适当美育方式
恽代英认为,人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美育教学的进行应当符合儿童年龄段的特征,“儿童之教育,必顺其自然,宜以渐浸润,不宜骤然贯注。”[4]43恽代英把游戏作为儿童美育的主要方式,贴合了人类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游戏手段来引导儿童学习,使他们进行美的实践,能够推动他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融入社会,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探索美,让他们把美看作追求真理道路上的灯塔,在游戏中养成对学习的兴趣,激发自身的逻辑思维与想象能力,带着快乐去学习。这样一来,学习就不会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求索的路上处处充满着美与欢乐。通过游戏手段,儿童可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满足,不断地寻找美、创造美、发现美,用美的眼光去改造现实世界并与之相共鸣。值得强调的是,游戏虽然是美育的手段、艺术的雏形;但从人的教育发展角度来看,游戏不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全部内在需求。对此来说,“游戏是本能伏根,但是因为它同时需要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它逐渐发达到现在,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很远,令游戏望尘莫。”[6]143同时,美育应当是一种前进、上升式的教育,是迸发着人类文明火花的教育,它把人类情感中的真、善、美融入其中,与假、丑、恶相对立。在教育者对儿童进行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当注重不同美育方式的充分利用,寻找充满趣味的方式,而不是单一片面地传达枯燥乏味的知识或是使用僵化的教育流程。四育应当协同发展、相辅相成,使得儿童的感性与理性一并得到培育,寻找适合儿童个体的美育方式,培养美好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四)通过审美教育积极培育美好人格
恽代英认为,通过审美教育能够很好地塑造儿童的思想品德,避免儿童养成荏弱冗遢的习气。通过绘画、造物、音乐等美育手段培养儿童审美能力,让儿童在审美体验中得到精神境界的纯净和道德境界的培育,使他们的正性情感在审美感知过程不断沉淀,为儿童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构建起一堵抵御负面心理状态的屏障。正所谓知美丑,方知善恶。我们肯定美,方能肯定善,摒弃恶。一个人若是无法顺利地感知到美,那就更难感知到德与善了。我们今天的教育,应当是一种审美教育,它可以给受教育者不同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感知,在审美中增加道德层面的理解,增进人的正性情感激发,具有一种“化育”的作用。我们通过审美教育将德育融入其中,陶冶人、培育人、发展人,努力摒弃人性自身的劣根性,使规范性的社会公序良俗通过情感融入和道德激发等手段,潜移默化又影响深远的塑造、升华我们的儿童,培养他们成为一个优秀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公民,而不是一个思维困顿、头脑麻木,沉溺于低俗世界的人。同时,审美教育可以说是“以美育德”的内在发展动力和根本保证,我们通过以美化德,用一种更加主动的方式去感染儿童,使得受教育者自觉自愿地接受感化,让他们在精神世界上获得感染与升华,获得身与心的宁静。通过正面的情感体悟塑造儿童的道德心理结构和内化行为模式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不应该通过强制性手段为儿童硬性输入规章法制、社会秩序构建其行为模式。这种符合自然、符合人性的教育方式,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儿童本身德行的发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探索物质世界。
(五)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美育理论体系
恽代英的儿童美育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美育精神为基础,借鉴西方优秀美育思想,吸收借鉴了孟子、卢梭、福禄培尔等诸多中外学者的思想精华,通过教育实例证明了儿童美育的重要性,并对于诸多学者观点进行思考总结,客观陈述了儿童美育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与此同时,恽代英儿童美育思想观点的构建与发展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指导,在他的思想理论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意识的本质和反作用,提出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并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当前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如,在他儿童美育思想的实践方面,充分考虑到儿童年龄段的喜好,提出要通过游戏等儿童感兴趣的途径提高儿童的自主学习动力,并在分析如何为儿童营造良好美育环境时,充分考虑到了当下的社会条件和生产力情况,考虑到了不同家庭的经济情况,为他们寻找了不同美育教育手段中所需的教具,且提供了替代品和教学替代手段。恽代英的美育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长期理论实践中形成的,他的观点不是空中楼阁,里面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他将美育和智育、德育、体育三者紧密联系,正确认识到了他们的根本性质,在新时代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前,数字互联网等电子媒介,提供了儿童美育教育的新载体,丰富了儿童美育的内容,改变了儿童美育的模式,为美育环境提供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新挑战。高速发展的移动网络使得互联网变成了一个没有墙的世界美育场所,但也导致了诸多不良网络亚文化快速传播,使得还没有正确树立好审美价值的儿童在纷繁错杂的网络环境中容易陷入审美异化的困境。因此,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我们的美育方式需要跟上生产力发展步伐,不断改良创新美育方式,将美育课堂与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工具恰当结合,让儿童自发性的去寻找美、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培养审美兴趣,陶冶美的情操,使儿童自身达到和谐的状态,最终更好地实现高素质的全面发展。
恽代英的儿童美育思想是近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他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儿童美育问题、重视美育地位、鼓励发挥儿童在美育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美育中的思想道德培养、通过游戏作为美育方法途径的思想,为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仍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在我国当代的美育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媒介,遵循美育特点,不断探索美育新途径,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在美育过程中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美育精神树立儿童文化自信,让新时代儿童在科技化的美育手段中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注意切勿因为一时疲懒,让儿童长时间接触电子媒体产生过分暴露的问题,具有强刺激的网络工具使得儿童在接受美育时的感知阀值不断抬升,长此以往不利于儿童注意力集中,同时还会导致儿童的感知通道发展受限,对儿童的美育发展起到负影响。总之,我们应当切合当下需求,在吸收恽代英儿童美育思想精华的同时,推陈出新,开拓进取,让美育思想在新时代换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用美与善的力量滋养心灵,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