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青年亚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
2022-03-17袁璟瑾徐海涛
袁璟瑾,徐海涛,蔡 倩
(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 江苏 南通 226010;2.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轮机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0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然成为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网络青年亚文化是当前一种新兴文化形态,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盛、创造性强但普遍缺乏理性价值判断的年龄阶段,很容易受到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模糊、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此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正视网络青年亚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话语的影响力和实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网络青年亚文化概述
尽管很多专家学者对网络青年亚文化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目前还尚未形成有关 “网络青年亚文化” 的统一或权威概念。要精准明晰的界定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实质,必须要从 “网络” “青年” “亚文化” 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索和综合阐述,因此,我们既要考虑 “网络” 的传播特性,也要抓住 “青年” 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还要善于分析 “亚文化” 的具体表征,进而才能对其特质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理解。
网络青年亚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很强生命力和传播力的亚文化形态。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青年亚文化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以微博、论坛、社区等信息化网络媒介为主要载体的一种专属于青年人自身文化表达的新型方式。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网络青年亚文化是由青年网众发展出来的一种话语表达体系和价值判断逻辑,是当代青年针对当下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利用互联网虚拟空间和传播优势做出的回应。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网络青年亚文化是从主流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新兴文化,它既隶属于主流文化,又是对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主要发端于主流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群体和个体。综上所述,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指网络青年群体依托网络传播平台为载体,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在当下多种网络传播活动中形成的符合网络青年身心发展特点且反映他们共同价值观念的精神文化的总和。[1]
2 网络青年亚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意义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传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并行不悖,但是要想增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效,我们必须明确通过网络青年亚文化这个流行的平台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和介质作用的意义。首先,网络青年亚文化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要求,也是有效培育高校学生 “四个自信” 的要求。网络青年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倾向话语西方化,引发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导致价值观迷茫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话语创新建设,有助于引领思想和舆论正确走向,引导学生理性判断。其次,在网络青年亚文化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具有较好的育人实效,而把握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传播优势,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深度融合,才能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最后,构建网络青年亚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教育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通过选择大众化网络青年群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想听、乐听、爱听,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引领,进一步科学引导主流意识和正能量传播。
3 网络青年亚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
3.1 话语权威性受到挑战
网络时代,话语信息共享打破了原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唯一来源的无形之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处于信息链底层的学生常常被动地接受信息,教师通过传统课堂教育,将筛选、甑别后的思想政治内容以单向传送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占有绝对话语权。但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是发声的主体,大学生群体更是社会网络媒体常客。例如,他们会在网络上对某些需要证明 “我爸是我爸” 的现象质疑和吐槽;学生考完后发出的 “我可能复习了一本假书” 的情绪性宣泄着实在网络平台火了一把,随后衍生出的 “我可能上了一个假大学” 的疑问也令人深思。这些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网络青年亚文化话语,一方面满足了大学生在网络上积极的话语表达欲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大学生争取话语权的现实行动。在交互性互联网平台的助力下,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信息不仅仅来源于课堂,很多信息的掌握可能还优先于教师,使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遭受冲击,其权威性正越来越受到挑战。
3.2 话语效力性遭到削弱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领域特定的主流话语,具有意识形态性和导向性,旨在通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活动,促使学生构建主流价值认同。新时代大众的社会价值认同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造就了多元话语信息,丰富了话语传播,满足了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然而,无屏障随意获取和表达信息的便利也同时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效力。尤其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过程会伴随一些错误思潮的涌入,这些思潮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意识形态。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教育、医疗、环境、资源分配等各种特定矛盾经过网络发酵后,很可能成为网络青年亚文化素材,受此影响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往往在学业、就业、社交压力下对社会情绪的反应更倾向于网络青年亚文化特点。例如,他们常常会用 “郁闷” 来形容心情,用 “崩溃” 来形容失败,用 “YYDS” 来表达对偶像的喜爱,用 “佛系” 来试图释放心中的压力。也有少数学生在网络上滥用网络缩语、制造粗俗语言,就更具情绪化和随意化了。高校教师显然要敏锐地认识到,这些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情绪状态恰恰是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具体表现,也反映出思想政治话语效力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削弱。
3.3 话语吸引力逐渐退化
就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 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鲜明、个体诉求更加明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用稀奇、新颖的辞藻在互联网平台彰显自我个性,获取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而网络青年亚文化语言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猎奇求新,不安现状的需求。对他们来说,网络青年亚文化语言是一个新的语言世界,一种新的生活模式。相比较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缺乏生动性,往往不易被高校学生接受。因此,网络青年亚文化语言不断占据各大青年群体交流的网络平台。例如,有人将原话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必拆穿” 缩减为 “人艰不拆” ,类似的还有网络流行语 “城会玩” “累觉不爱” “杠精” “考研党” 等,都是大学生用来体现自我独特、标榜自己的个性心理展示[2],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逐渐退化的明证。
4 网络青年亚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思路
4.1 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
时代的发展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更新。首先,树立平等对话的理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的主体、客体、方法以及内容上都有差异。思政工作者需要更多地以平等对话的形式开展工作,消除学生对于传统说教的抵触心理。目前,以微信公众号为教育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就是很好的示范, “仍然在路上” “南航徐川” “萌哥有话说” 等思政公众号在思政话语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上做了创新,以更贴合学生阅读习惯和需求的方式来传递教育的思想和力量,值得我们借鉴。可见,平等对话形式能让师生双方在心灵和思想上更加认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其次,树立话语共生理念。互联网便捷、开放、包容的特征为话语表达提供了更广大的平台,一元文化转为多元文化,话语的表达更为丰富多样。正因为有其自身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话语更要主动吸纳借鉴其他文化语言的传播优势,实现自身话语创新,与网络青年亚文化语言和谐共生。最后,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对学生精神世界进行有益改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情感交流,解决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让学生有归属感,能够自我疏导不良的心理情绪。这样的教育过程要求教育者具备人文关怀理念,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运用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积极引导。
4.2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规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及范围,其实质是对学生实现思想干预、价值引领、政治引领、道德养成和精神塑造。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话语表达极为复杂多样,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首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话语。习近平强调: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3]313高校学生容易对于网络青年亚文化不加辨别,全盘接收,其中污化汉语的词汇不仅会干扰学生的文化选择和传承能力,也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其次,转化主流政治性话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对严肃、死板,我们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政治话语转化成平实、幽默,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最后,吸取网络青年亚文化中有益内容。网络青年亚文化流行用语新旧更替频繁,教师只有不断分析和把握网络流行语、热点评论,增强对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辨识度,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能实现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
4.3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
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网络评论更多的只是反馈当事人当时的直观情绪。很多高校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和辨识能力,容易在社会热点问题上陷入消极化社会评论影响怪圈,易轻信谣言,对未经证实的消息随手转播,造成网络暴力和网络发言失序。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话语因无法彻底回应这些问题,往往造成话语效力下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创新话语载体,包括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创新话语载体一方面需要创新理论话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努力将理论话语转译成通俗的教育理论话语,尽可能把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数字化、图片化、视频化,以全新的视觉形式优化理论话语。创新话语载体另一方面需要创新实践话语。在网络青年亚文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只有接地气,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话语效果,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做到思想政治话语故事化的表达,运用生动幽默的话语深入浅出地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话语实效,用思想政治理论去讲好时代故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实践就是将思政话语生活化、故事化、生动化的过程。[4]
4.4 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渠道
目前,多数高校都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账号等方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方面,在了解当下高校学生需求的情况下,系统地获取、辨别资讯,利用融媒体传播资讯;另一方面,掌握互联网话语表达特点后,有效运用思想政治话语交流机制,贴合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见,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群聊完全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渠道效果会更好。首先,高校通过加强微信平台建设,善用微信语音功能让学生感受到贴心服务,例如,学生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便可以和思政工作者连线,不受时间、空间约束地在线解决问题。其次,教师通过群聊或朋友圈传播高校思想政治话语。实现点到面传播的同时可以观察学生朋友圈现状,了解学生思想及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教育。再次,高校需要建设官方直播平台。网络直播作为三大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形式之一,集文字、视频、音频于一体,满足了高校学生的视听体验,同时也成为高校学生社交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可以利用直播平台打造思想政治线上课堂,通过直播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高校可以借力易班等思想政治网络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强化网络阵地意识,更重要的是建造一支政治立场过硬、理论素养深厚、网络思想政治经验丰富的思政队伍,管控好网络青年亚文化传播平台,净化网络环境,更好地引领学生理性发声。[5]
5 结束语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发展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愈加复杂,但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正视网络青年亚文化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不高、效力性不强、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更要凝心聚力、协同发力,做到敢于发声、勇于亮剑,精准研判并及时纠正学生受网络亚文化影响而出现的不当言论和错误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需进一步掘网络文化资源,搭建影响力更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平台,利用平台与学生开展互动,在互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推进,从理念、内容、载体、渠道等多方面积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能动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