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话题整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探索
——以Module 8 Choosing presents为例
2022-03-17李芳
李 芳
引言
语言交流基于一定的文化情境。语言的产生、运用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情境。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媒介。文化是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没有文化承载力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语言教学一定不能忽视文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增强其文化自信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操练,还应关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边缘化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材在编排上侧重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不多。
(二)零散化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针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内容,教师往往蜻蜓点水般捎带提过,忽视对教学中文化知识的系统梳理。这样的英语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三)单一化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一味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很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概念解析
(一)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 2020)。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培养,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
(二)话题整合
张鲲、孟中华等(2021)认为,话题整合是参照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教材内容的话题进行整合,打破册与册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教师认为,话题整合不仅指建立教材中相关话题之间的联系,还包括建立同一话题下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话题整合,可以使文化意识的培养全面化、系统化和深层化。
三、基于话题整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下面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8 Choosing presents为例,探究如何基于话题整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教学内容
本模块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话题是“礼物”。本课的阅读文本主要讲述了如何依据喜好和习惯为大明(Da Ming)的爷爷、奶奶、妈妈,贝蒂(Betty)的表妹,托尼(Tony)的妹妹和玲玲(Ling Ling)的叔叔、婶婶选择礼物。
“礼物”这一话题既有历史背景,又具有时代意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挖掘礼物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设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张秋会、王蔷,等 2019)。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能力:能掌握一些常见的礼物的英语表达,能读懂关于送礼物的短文,能用一般现在时介绍他人的喜好。
文化意识:了解送礼物的礼仪,以及不同国家的人在收到礼物时的行为差异。
思维品质:能进行批判性思维,深度分析礼物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能力:能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收集关于礼物的文化知识。
(三)学情
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具备基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熟悉本单元“礼物”这一话题。学生虽然经常收到礼物,但不知道如何选择礼物,欠缺送礼物的礼仪、文化起源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1.精读语篇,挖掘文化内涵
文章中提到“妈妈喜欢丝绸围巾”,教师在学生阅读文章后播放短视频《丝绸》。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了解到丝绸为我国特有的一种纺织品,“古代丝绸之路”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合作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然后,教师邀请一名学生用英语讲述嫘祖缫丝的古代神话传说,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人的智慧。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设计说明】陶慎中(2020)指出,对文章中文化知识的深度挖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文化知识是融合在文章中的。解读文章是挖掘文化知识的关键步骤。教师应挖掘文章中的文化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好准备。在本环节,教师在挖掘文本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通过“丝绸”连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整合话题,丰富文化知识
教师根据八年级(上)Module 11(话题为“生活方式”)中西方人在收到礼物时的异同等内容,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教师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刚转入班里的新生S1(来自我国)和S2(来自美国),并分别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要求其余学生观察他们在收到礼物时的行为表现是否有差异。
T:We have two new students in our class today.One is from China.The other is from America.Let’s welcome them.
(S1和S2走到黑板前)
T:Could you introduce yourselves to the other students?
(S1和S2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自己的兴趣爱好)
T:Here are the presents for you.(教师把提前包装的礼物递给S1和S2)
(其余学生观看S1和S2收到礼物时的行为表现)
在学生观看情境表演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我国人用双手接礼物,并不会立刻打开,而西方人不在意接礼物的方式,并会立刻打开礼物。在学生对我国注重礼仪、含蓄内敛的文化特征形成认知后,教师引导他们结合文献资料,探讨送礼物的文化起源:西方人在重大节日送礼物是为了驱走魔鬼,增添节日的欢快气氛;我国关于送礼物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送礼物有很多禁忌。
在探讨送礼物的文化起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
【设计说明】本环节整合了八年级(上)Module 11的话题“生活方式”,通过真实的情境表演,让学生直观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通过引导学生探讨送礼物的文化历史由来,丰富他们有关送礼物的文化知识。
3.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教师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给班级即将过生日的同学玛丽(Mary)赠送礼物。
T:It is lucky that today is Mary’s birthday.How about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Do you have some presents for her?
S:...
T:Let’s welcome Mary to the front and we sing Happy Birthday for her。
S:...
T:It’s time to give your present to Mary.
(学生纷纷走上讲台赠送提前准备好的生日礼物)
在送完礼物后,师生齐唱生日歌。
学生提前了解到玛丽对我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纷纷选择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礼物。有的学生准备了丝绸方巾,并介绍了丝绸在我国的发展史;有的学生准备了有关旗袍的绘画,并介绍了旗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服饰文化的影响;有的学生准备了中国结,并讲述了其寓意;有的学生准备了精致的小兔灯,并介绍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的学生准备了天津麻花,并介绍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历史、制作过程等,体现了天津的本土文化色彩。
【设计说明】教师在梳理文本和探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设活动,帮助学生把所学文化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加深其对文化的感悟和体验(谢丹2020)。通过为同学送生日礼物的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其学会根据对方的喜好与习惯选择礼物;另一方面促进他们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感知国人在送礼物方面的礼仪,以及礼物所体现的关爱、互助、和谐与美好,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4.拓展延伸,语言输出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学基础上拓展延伸,丰富有关礼物的文化知识。
T:We have learnt a lot about presents now.Do you now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stories related to presents in China?
S:I just read a story called“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The story tells us that though the goose feather is light,there exists deep friendship and meaning behind it.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表达,培养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
5.开展辩论,提升思维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设计辩论活动。辩题是“一份好的礼物必须是真实的物品吗?”学生分为正、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为“A good present must be a real thing.”;反方的观点为“A good present needn’t be a real thing.”。
【设计说明】本环节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其运用本课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表达,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形成思辨力,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在实践中优化自己的品行。
四、教学反思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使文化意识的培养基于文本但高于文本;围绕同一话题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同一话题进行中外文化比较,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者,本身的文化知识储备、文化意识培养“意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效果。教师应多阅读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书籍,改善教学策略;基于话题整合开展教学,设计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文化知识、形成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加文化意识培养活动在课堂中的比重,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重视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探究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结语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语言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相融合的意识(郭翔 2020),通过文本解读、分析、比较、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形成文化意识,并指导他们形成文化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践行者。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教材,应由单一走向全面,由平面走向立体。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话题整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文化,进行文化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