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打造体育混合式“金课”的实践*——以深职院武术课程为例
2022-03-17田桂菊
田桂菊
人工智能背景下打造体育混合式“金课”的实践*——以深职院武术课程为例
田桂菊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广东 深圳 518055)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积极探索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建设具有两性一度的大学体育金课,具有深远意义与现实必要性。但当前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严重滞后于新时代呼唤与学习者需求,在金课建设中缺乏具体的工作思路和鲜活的参考案例。本文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武术为例,在解析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应对措施,结合团队十余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以精品武术在线课程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档案式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来响应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以期在体育项目教学以及金课建设方法上提供借鉴参考。
人工智能;体育;混合式;金课;武术;教学;实践;智慧课堂
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能够有效促进优质课程建设和个性化学习的普及与推广。而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将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进一步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但当前的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与改革力度严重滞后,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体育慕课数目相对其它科目极少;慕课中教学微课基本是讲授录像,没有体现出体育课以习练为主的教学或练习活动的指导设计;而且存在着“重建设、轻运行”现象[1],线上与线下没有有效融合,趣味性、时效性较差,且缺乏针对性的习练模式,使在线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018年9月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金课”概念。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中国大学“金课”[2],不仅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愿景,也是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抓手。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而打造体育混合式“金课”,以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与发展趋势。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如何上好武术课,一直以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选取入选学习强国的《中国武术基础》慕课、曾获广东省信息化教学案例一等奖并获教育部领导点名表扬的武术教学改革为研究案例,以“如何建设具有两性一度的体育混合式金课”为问题,介绍其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提供借鉴。
1 深职院武术课程的建设及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深职院的武术课程旨在建设适合公共武术教学的高质量线上教学课程,重构、优化教学内容、习练方法及评价方式,线下教学充分利用智慧教学软件管理课堂,进一步强化武术课程的教学思政、文化内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锻炼效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
1.1 重构武术教学内容,夯实武术基础教育(以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中国武术基础》为例)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深职院《中国武术基础》慕课建设以武术基本功、基础套路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掌握基本功和基础套路的技术要领与锻炼方法,培养学生崇武尚德的民族情怀与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及精气神。本课共安排了12章教学内容,包含:武术理论、肩功、腰功、腿功、手型步型、平衡、跳跃以及五步拳、一段长拳和剑术的单练及对练套路、太极功法习练。内容安排由浅入深,注重趣味性、实战型、规范性。
1.2 建设全方位的教与练在线教学资源及数字化教材,满足现代学生需求
在网络课程的系列教学资源中,每个知识点不仅融入了影视武打镜头、动画、虚拟仿真、精美图片、诗词谚语、生活场景等大量鲜活内容的教学微课,同时还建设了从习武者角度出发、强调跟我练、如何练、怎么用的习练资源。
课程的每个知识点包含六部分教学资源:微课(中英文字幕,含虚拟仿真、动画)、图示(标有路线轨迹)、示范(正面和背面领做,慢动作定格)、AR/VR(深入练习)、PPT(重难点、易犯错误)、冠军展示视频(欣赏学习)。学生首先通过观看微课进行学习,粗略领悟;第二步通过看图示,清晰地把握动作定式的结构;第三步从正面示范了解动作的节奏、眼神、速度、力度,而背面慢动作示范学生可以跟随反复习练,背面示范是体育教学必不可缺的,非常重要;第四步利用虚拟仿真的AR/VR深入练习,精确掌握;第五步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详细了解动作的难点要点;第六步则是通过观看高水平队员的精彩展示,明确目标。如此经过层层深入的优质资源指导,全面无死角的剖析动作,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更加精准掌握难学的武术技能。慕课结合已经在智慧职教上线的《中国武术传统文化与基本技术》数字教材,极大地满足了当今数字化社会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
本课程资源建设结合AI、VR/AR/MR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等,升级优化武术信息化教学资源,重塑体育课堂生态。学生通过VR可以了解功法练习的气血运行;利用AR增强现实可以看到动作演练,通过从不同角度扫描识别图,可在手机端出现此动作的正面与背面演练,并能够对此进行360度旋转、放大、缩小。
例如:①太极功法习练,利用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来展示“气血如何沿着人体经络运行”、“意念如何引导呼吸与动作”等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内骨骼运转、气血运行等养生运动的核心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师生对养生运动的认知水平。
②《熊猫学剑》,设计制作妙趣横生的动漫片,在学习剑术之前让学生观看,引起学生对剑术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并适时将武德融进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能自觉以武德约束自己。另外、腾空飞脚、旋风脚的错误动作利用动画来展示,能够更加准确演绎错误的原因。
③利用AR展示武术云剑动作,学生打开视+AR增强现实APP,利用手机对指定的动作图片进行扫描,即可出现动作的正面与背面示范视频,学生模仿画面中出现的三维虚拟人物动作进行练习,能够更清晰把握武术动作的细节。
1.3 开展武术智慧课堂教学,创新体育信息化教学新模式
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手机,教学更是如此,手机下载云班课、学习通APP或者小程序慕课堂,利用这些智慧软件管理线下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利用手机一键签到,几秒钟完成50人的大班考勤;学生利用头脑风暴功能,积极踊跃参与手机回答问题;教师手机摇一摇选择学生出列演练;学习小组在云班课上传武术动作图片或者小视频,互相点评点赞;云班课小测验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状况等,利用大屏幕一体机播放动作背面示范代替教师的领做,使教师腾出手去巡视指导学生,相当于教师增加了一个助教。创新实施“听我讲+跟机练+攻防战+巩固练+相互赛”的课堂五步教学法。另外,课下不定时的组织直播,辅导解答学生习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形成了“课前慕课预习→智慧课堂教学→课下结合慕课或数字教材复习、完成在线作业→参加社团、武术队训练→期末考试→获取段位”的武术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1.4 档案式形成性考核方式
线上成绩是学生利用在线课程进行的视频学习、讨论交流、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学习体现,慕课平台能够根据教师设置的占比自动统计分数;线下成绩则是课堂智慧软件统计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所参与的考勤、头脑风暴、抢答、上传图片及视频、小测验等学习活动,教学软件能够根据教师设置的分值自动统计。期末通过后台导出数据,成为此课程的学习档案,以此实现对学生线上线下的过程性评价,轻松实现武术课程理论与技术的形成性考核。
线上线下期末成绩计算方法如下:期末成绩=线下成绩40%+慕课成绩40%+体质测试20%。(慕课成绩比例分配:①30%课后测验:每周课后按要求完成答题。②20%课程讨论:老师在课堂交流区内发起讨论,要求在不同的讨论话题下回帖或发帖至少5个,且回复内容要有原创性,不能抄袭别人的回复。③50%期末考试:在线理论考试(25%),内容为武术文化知识;技术考试(25%):上传视频,内容为一项套路演练。)
2 教学实践
深职院武术课程在“互联网+运动场”的理念下,经过10年的信息化教学经验积累,形成如今的武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结合我们创建的《中国武术基础》优质在线课程的微课、系列图示、示范、PPT等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利用实用有趣的AR进行练习,极大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对学习武术的需要。
现以曾入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决赛、获得广东省信息化教学案例一等奖的《基本剑法》教学为例,阐述深职的武术信息化教学模式。此课为剑术教学内容。剑的文化内涵丰厚,演练风格潇洒飘逸,优美敏捷。本教学案例节选剑术项目的前2学时:基本剑法。从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2.1 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武术基础,但在基本功和体质上,存在着不足。剑法看似容易实则难,在有限的学时内,传统教学效果不理想,常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状况。但现代学生喜欢用手机完成工作学习,对网络教学资源有一定的兴趣。针对学生特点,我们因势利导,将手机应用到武术教学过程,在趣味互动中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武术的热情。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目标。
2.2 教学策略
本智慧课堂采用任务驱动,利用云班课的讨论、头脑风暴、作业、上传动作图片(或者视频)、互评点评,课下结合在线课程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图片、微电影与虚拟仿真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并参加社团及武术队训练,期末考试提交理论文化试题与演练视频,真正做到练中学、练中教。
2.3 教学过程
具体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文化探究与技能实操、课后提升三部分。
课前:在微信群通知学生登录武术慕课,预习剑术教学微课,并在云班课完成头脑风暴:剑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剑术演练的风格特点是什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掌握理论知识。
课中:分两个教学环节。
(一)剑文化理论。在云班课快速签到后,老师展示剑术套路。之后师生打开手机云班课,针对预习的作业点评学生的提交的头脑风暴,进行讨论交流,理出剑的文化内涵和“剑术的风格特点”,互相点赞,有效提升学生对剑的全面了解。接着播放原创动画《熊猫学剑》,为接下来的剑术学习做好充分的安全预警。
(二)技能实操。利用自创的“五步”教学法进行智慧教学:
第一步,听我讲。先示范领做,再拆招讲解每一种剑法的攻防含义,重点分析难度较大的云剑。
第二步,跟机练。大屏幕反复播放教师的剑法组合背面示范,带领大家练习,学会组合的同学另外找地方自己练习,忘记动作可以查看手机慕课APP。大屏幕替代老师领做,把老师解放出来,去纠正学生的动作。
结合AR展示武术动作。学生打开手机中的视+AR增强现实浏览器,对指定的动作图片进行扫描,然后模仿画面中出现的三维虚拟人物动作练习,多管齐下的大班教学,能够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练习间隙播放武术名家指导剑术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习练剑术才能提高韵味?之后老师在云班课归纳总结,以理论升华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同时引出下一步:剑法的攻防实战应用。
第三步,攻防战。以云剑拆招为例:
学生两人相互配合反复练习,在攻防中体验剑法运用与韵味。当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云剑拆招时,运用情景教学法演示当敌人持刀、抡棍来袭击时,如何利用劈剑,撩剑反击,拓展了剑法的实战运用,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剑法的攻防含义。
教师在云班课APP上进行武德教育,强调“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点到为止、以德服人”的武术思想,引导学生要尊重对手,爱护同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武术的正当用途及习武的目的。培养民族尚武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步,巩固练。采用教学法,学生参照一体机大屏幕显示的评价标准,结合动作虚拟仿真演示和标准动作图片反复模仿操练。之后利用云班课的随机点名抽查演练,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可以用手机互拍精彩动作图片(或者小视频)上传至云班课,并互相点评点赞。
第五步,相互赛。每组推荐代表展示剑法组合与云剑拆招,评出优秀作品,课后教师将其上传到武术教学网站,作为课程的教学资源。
最后,课堂小结。主要是进行课堂小测,将武术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加深对技术要点的掌握。
课后:学生利用慕课资源进行复习,参加武术社团训练(水平高的升入武术校队),一周内动作熟练后网上提交基本剑法组合实操作业,并互评。在展示与交流中提高演练技巧。
2.4 教学效果
(一)多维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习武的兴趣。
(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测评对比,学生成绩达良好以上的比例提高了20%;经过后续训练,学生参加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获得女子自选剑术的冠军;多名学生考取中国武术段位;他们经常参加学校各种晚会表演,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武术社团荣获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获批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3 结 果
深职院武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为体育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样本。在历年来的实践中,《武术》课程总结出以下经验做法:
3.1 建设新颖智能化的武术在线课程,能够使知识-技术-能力得到有效转化[3],体现金课的“高阶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以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与教学改革为契机,建设生动有趣实用、富有思政及文化内涵、具有难度层次的《武术》教学资源。
在课程内容上,建设优质资源超市,以实施分层次教学,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在一学期内师生任选一个组合,例如:“基本功+长拳/剑术/太极拳”,每一个知识点都设有进阶,所有学生均能够学有所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资源形式上,把画面精美的虚拟仿真演示视频、具备中英文字幕的微课视频、动漫解说、动作图示、剑术演练AR展示等同武术谚语、武术故事等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情境与情感体验,提升武术教学内容的渲染力与人文精神感染力。
在应用推广中,以《中国武术基础》慕课、数字教材结合智慧课堂教学,以武术比赛、承办社会赛事为手段,全面推进武术全球化,通过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等多种推广渠道,扩大受众面,实现大学服务社会、传承创新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促进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达成复合式的教学与育人目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3.2 创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金课“创新性”,并能有效解决武术专业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
武术课程以信息技术赋能体育教学,在“人工智能+运动场”理念下,采用“线上自主学习+智慧课堂教学+难点直播+课外社团辅导”四位一体,创新实施武术混合式教学,践行“练中学、练中教”,实现由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的重大转变,以此提高武术教学的成效。武术混合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线上线下的习武练功,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强心健体,提高精气神,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提升学生抗压能力与自信心。学生社团带动全校崇武尚德、习武成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了武术非遗文化传承。
武术在线课程及数字教材的建设也凸显了课程“创新性”。虚拟仿真课件、中英文双语字幕教学微课等资源形式新颖丰富,另有以练为核心的图示、示范,实用性强,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更便于武术国际化推广。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武术优质在线课程及配套的《中国武术文化与基本技术》数字教材,可以实现全社会共享,有助于形成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教育模式,即使没有武术专业教师的学校,也可以使用慕课平台的武术课程,建设校内SPOC进行教学。下一步《武术》课程还计划建设新形态、活页式教材。
3.3 完善的档案式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现金课的“挑战度”
课程改善了武术传统考核方式,综合实现文化内涵、技术与能力的考评。利用技术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学习记录,逐步实现课程管理的智能化;同时注重武德与文化的融入,通过学习武术理论微课、智能化的练习设计、网络课程的在线测验与课堂上的头脑风暴,不断强化思政与文化理论内涵,突出德技兼修,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改变体育教学普遍重技术轻理论的现状。《中国武术基础》慕课总评成绩取得良好还可以申请中国武术段位证书。达到了“以考促学”、身心健康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自身文化和武德素养,塑造良性人格,培养学生自律、果敢、有担当的综合能力。
4 建 议
《武术》课程打造混合式教学“金课”的实践,作为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有益借鉴。在全国各学校各学科如火如荼的推进信息化教育的浪潮下,体育信息化教学却步履迟缓,远远落后于其他课程的建设,体育类开放式在线课程建设滞后且高校体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提高。2020年春季爆发了全球性新冠病毒,世界各国学校启动在线教学,教育信息化被加速度推进,体育教师也被迫认识到了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期望各校能够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提升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体育素质;也希望体育教师能够按照实用性、可操作性、互动性、个性化、智能化原则,设计实施能体现出创新性、挑战度的体育教学活动;同时积极构建高校体育慕课联盟平台,实现精品慕课资源共享[4]。
[1] 史永.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高校体育金课建设思路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报,2019(6).
[2]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育,2018(12):4-9.
[3] 赵洱岽,姜昊,马晓颖,等.从理念到行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大学MOOC“管理沟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7(3).
[4] 金成平.体育慕课现象的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
Practical Research on Creating a Sports Hybrid “Golden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aking Martial Arts Course as an Example
TIAN Guiju
()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build a “Golden Course” tha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level, Innovation and Challen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 current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lagging behind and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learners in this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lacks specific ideas and fresh reference cas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vestigation, case study and action research, this paper choosesas an example represen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After a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together with more than 10 years’ practical team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fine martial arts online courses,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and formative portfolio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level, Innovation and Challenge”,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hysical education; hybrid “Golden Course”; martial arts; teaching; practice; smart classroom
G852
A
1672-0318(2022)02-0057-06
10.13899/j.cnki.szptxb.2022.02.011
2020-07-20
1.2020年校级重点教研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打造体育混合式“金课”的实践研究——以武术课程为例》(编号:7020310022);2.2020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金课’建设应对策略研究》(立项编号:ZDZZ20010)。
田桂菊,女,河南安阳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武术文化。
(责任编辑:黄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