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2-03-17余东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职教集群岗位

余东升,朱 俊,2

产教融合: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余东升1,朱 俊1,2

(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63;2.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广东 中山 528436)

从区域产业集群、生产组织方式和新技术浪潮三个维度探讨产业发展对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研究认为,职教本科建设应该瞄准区域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立足技术升级和市场变化带来的高端技术人才需求,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全面对接产业发展,实现职教本科的高质量发展。

职教本科 产业集群 生产组织方式 技术浪潮

进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期以来,类型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实践探索的时代使命和方向,职教体系也因此得到不断自我强化[1]、自我完善。其中,产业体系不断升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高层次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相应的,开展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也成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高质量建设职教本科,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产业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从区域产业集群、生产组织方式、新技术革命三个维度讨论了产业发展为职教本科带来的办学资源、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的转变,探索高质量培养职教本科人才的新方向。

1 区域产业集群:为职教本科产教融合提供丰富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产业聚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若干个区域经济板块和城市群。这些区域主题产业鲜明、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集中度较高,形成了较大的产业集聚优势和经济规模效应。如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长三角地区的浦东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宁波新材料产业集群等[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形成了781个规模不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4]。这些产业集群通过集聚发展、科技创新、吸纳就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只有通过产教融合,加强与区域产业集群的联系,才能为区域产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生产技术革新等方面的有力支撑。职教本科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更高层次,肩负着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历史责任。2019年,教育部启动“双高计划”,按照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支柱产业集群与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程度,遴选了197所建设院校进行重点培育。宗旨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支撑区域发展、体现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为积极稳妥发展职教本科集聚一批后备力量。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产业价值链在各经济体之间正面临再整合[5],各国产业政策体系发生了剧烈调整[6]。区域层面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在培养新增长极、推动创新要素流动、扩大专业分工和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于2020年先后公布了17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集中表现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经济规模较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为职教本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是产业集群为职教本科专业设置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集群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龙头骨干企业更是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一定主导地位。职教本科瞄准区域产业集群的优势环节和高端领域进行专业设置,能够体现职教本科的“高等性”和高端性。

二是产业集群为职教本科产教融合提供了重要资源。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园区聚集了丰富的高端设备资源、前沿技术资源、优质人才资源,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等新型校企合作组织,将产业资源导入职业教育内部,能够强化职教本科的引领性和先进性。

三是产业集群为职教本科师资队伍提供了充足保障。职教本科师资除了在学历层次上对标普通本科外,还应深刻理解产业发展、技术前沿和生产实践。职教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能够将企业工程师转化为兼职教师,服务于职教本科人才培养。同时,集群的产业资源能够为职教本科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通过技术技改、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能够提升职教本科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2 生产组织变革:为职教本科办学方向提供精准定位

世界经济自1980年代进入新的全球化发展以来,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信息链和资本链为核心的全球垂直分工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制造业几乎同步融入其中,成为全球价值链中重要一环。在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后,我国工业体系的生产组织方式在产业链和企业内部两个层面深刻发生了深刻变化。

产业链层面:一是企业由计划经济下的庞大社会组织变成市场经济下的单一经济组织,企业的灵活性、自主性显著增强,能够独立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二是处于产业链中的企业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专注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的生产制造,生产过程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带动了生产人员的生产技能精细化和专业化;三是产业链终端企业推动整个产业链技术标准建立与推广,配套企业更加关注工艺标准的执行与产品质量的改善,导致技能人才在“职业谱带”中上移[7];四是企业更加重视工艺革新、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以此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组织的垂直分工体系不仅让产业链形成了清晰、稳定的人才链、创新链,也为职业教育实施本科层次办学提供了精准定位。首先,企业拥有了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能够按照自身需求,联合职业院校共同培养市场缺乏、行业亟需的专门性技术技能人才,为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组织基础。其次,职教本科可以根据产业链中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谱带”中的分布状况开展办学活动,在突出行业属性的同时,强调了生产技术与工程技术的融合。第三,职教本科可以根据产业链中各类企业对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的需求,开展立地科研和横向转化,在服务企业技改工改的同时,积累研发成果,转化为职教本科在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中的创新要素。

企业内部生产组织层面:一是生产流程单元化。企业根据生产任务设计生产流程,将生产加工工序划分为若干个生产单元,每个生产单元独立完成相关工艺控制、质量管理、产能核算等,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化管理,生产人员职业能力由“专能工”向“多能工”转变[8]。二是生产技术标准化。统一的技术标准让企业生产体系有了一个稳定的质量平台,能够保证产品的各项工艺指标稳定,如制药企业的GMP标准等。在此标准平台上,生产人员的技术技能成为规范、可度量的操作。三是生产岗位层级化。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生产组织的复杂度和专业化程度提升,带来了生产岗位的层级化现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简单型功能技术岗位、复杂型功能技术岗位和复合型功能技术岗位,岗位能力从简单到复合依次递增。其中,复合型功能技术岗位人员通常为企业基层生产管理人员,职业能力素养集成度较高,通常需要3-5年的岗位实践,这就为职教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岗位依据[9]。

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结构与岗位能力特点为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精准定位:知识结构上,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生产组织特点、生产技术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能够系统分析、统筹解决、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技能问题;内容设计上,职教本科的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性,根据复合型功能技术岗位能力要求,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构建相应的课程模块,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准确度。

3 新技术浪潮:为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拓展全新领域

以“云大物智”为代表的新一轮新技术浪潮正渗透到上一轮产业革命塑造的行业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领域,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新技术浪潮加快了从产品研发到制造加工、物流销售全过程的技术迭代速率。如疫苗研发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水痘疫苗研发生产耗时28年,流感疫苗用了27年,HPV疫苗为13年,腮腺炎疫苗4年,而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周期不到1年。按照“摩尔定律”,集成电路每平方厘米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增加1倍,半导体芯片性能、算力成指数增加,目前最先进芯片制程达到3nm。越来越先进的芯片技术带动了整个工业体系的产品和技术迭代速率。

技术迭代速率越来越快的背后反映了技术知识积累、创新、应用的速率越来越快,其中很大一部分与生产应用层面分不开。这就为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拓展了新领域。职教本科要抓住技术迭代对传统制造业在生产工艺革新、技术应用创新以及柔性制造、小批量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需求,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优化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教材教法,缩短技术迭代到人才需求的培养周期,让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真正体现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性和高端性。

另一方面,新技术浪潮加快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速率。特别是“云大物智”等新技术加快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映射与链接,实现了传统制造业由智能制造向数字孪生的转变。以药品生产为例,技术融合的数字化工厂的岗位类型和人才智识发生了结构性改变,迫切需要同时精通药物制剂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复合型功能技术人才。“互联网+”更是催生了大量的新岗位、新业态,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数据挖掘与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技术创新并不是在全领域、全时空同步进行,而是存在明显的时空迟滞和行业差异。有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的速度较快,对高端技术人才需求就会多;有些行业的创新步伐较慢,对高端技术人才需求较少。

因此,职教本科人才培养要密切关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以及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突出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带来的知识迭代,并及时传导至专业设置上。同时,还要及时把新领域、新岗位的智识结构、岗位能力和工作场景转化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素,根据复合型功能技术岗位对生产技术内涵、工程技术内涵、数理统计知识和生产管理知识等方面的需要,优化升级人才培养新举措。

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职业教育受到体系建设、社会需求、产业发展的多重约束,其中产业发展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当前,随着我国产业布局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深入,带来了技术人才需求的高端化,职教本科建设与发展的趋势逐渐明晰。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积极稳妥发展职教本科的大背景下,职教本科的探索,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地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需求;二是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构建的产教关系的紧密度;三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熟度,以及其内部治理架构的完善度,这些都决定了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

[1] 田志磊,李俊,朱俊.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之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14-20.

[2] Porter M E .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7-90.

[3] 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Z].2019-9-12.

[4] 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全国31个省市区781个产业集群全部名单[EB/OL].http://www.sicpc.cn/news /shownews.php?id=112, 2020-06-05.

[5] Lee K, Malerba F, Primi A.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anging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Reform, 2020:1-12.

[6] 朱俊,钟嘉妍.职教本科发展:四组关键命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20-24.

[7] French H W.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M].纽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

[8] [美]杰弗瑞・莱克.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9] 朱俊.功能技术分层与职教本科发展:基于四个行业的考察[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1):140-145.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a Driving Force for 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YU Dongshen1, ZHU Jun1,2

()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iscuss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s,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 and new technology wav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arget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ry to meet the demand for cutting-edge technology talents. A 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terms of school positioning, majors design, knowledge structure, curriculum system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 clusters;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 technology wave

G64

A

1672-0318(2022)02-0008-04

10.13899/j.cnki.szptxb.2022.02.002

2022-01-12

余东升,男,安徽省太湖县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工程教育、院校研究。

朱 俊,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副院长、助理研究员,从事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黄亚妮)

猜你喜欢

职教集群岗位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