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四光
——急国所急 赤诚报国

2022-03-17刘伶

地理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李四光祖国

从造船救国,到为国找矿,再到地质研究;从在外求学,到克服重重困难重回祖国。在科学救国的道路上,他不曾动摇、不曾停歇。祖国的河山处处印下他坚实的足迹。为救国而学习,为建设祖国而奋斗,李四光的一生一直为实现救国强国之梦而拼搏。

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

李四光1889年10月出生于湖北黄冈,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李四光报考湖北第二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错把年龄“十四”填写在姓名栏,不舍得再买一张报名单的他,灵机一动将“十”添了笔画改为“李”,又将上方悬挂的大匾所书“光被四表”之“光”作为姓名最后一字,就这样,通过考试后,14岁的“李四光”被学校录取。天资聪颖、勤奋努力的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学习未满两年,李四光考取了学校提供的留学日本的指标,东渡扶桑,学习知识。最初三年,李四光在宏文学院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并结识了宋教仁、马君武,眼界大开,学识倍增,先进思潮也积极地影响着李四光。1905年7月的一天,在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下,16岁的李四光成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会上,孙中山先生将“努力向学,蔚为国用”送予李四光,以示勉励,而李四光也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八个字的真意。

1907年7月,李四光从宏文学院毕业,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日本当时军事工业很发达,与海军有关的造船业尤其先进。李四光忘不了8岁那年父亲为反抗日本入侵,在乡间结社的情景,他想知道日本的造船业究竟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怎样才能迎头赶上。因此,在选择志愿时,他填写的是“船用机关专业”,希望能为祖国造出强大的轮船,以坚船利炮救中国。

1910年,李四光学成归国。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先后担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和实业部部长。湖北的实业当时在国内还比较发达,但因战事影响,一些实业单位遭受严重破坏,就在李四光积极恢复、建设家园之时,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发觉自己“科学救国”的抱负没有了施展的空间,毅然辞官,返归校园继续寻求救国之方。1913年,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求学。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他选择了采矿专业,但一年后,他决定改学地质专业。因为他发现中国当时急需寻找铁矿资源,缺乏铁矿很难炼出钢铁,造出轮船,但只有学了地质才能知道矿产在哪儿。从学造船到学采矿,再到转学地质,李四光两次改换专业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国家需要!

不要金钱 我要回国

1918年,李四光完成了题为《中国之地质》的优秀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李四光的导师包尔顿教授找到他,表示可以向一家需要地质工程师的印度公司推荐他,工资、待遇极其优厚。与此同时,李四光收到中国地质界的创始人之一——丁文江先生的邀请电,电文表示蔡元培先生到北京大学任校长,殷切希望海外学子学成后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李四光做出选择,放弃待遇优厚的国外工作,不要金钱,回到祖国,有力气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施展。李四光谢绝了包尔顿教授的推荐,理由是之所以来国外求学,是要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带着为真理奋斗的治学精神,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他回到了这片自己深爱着的热土。

回国后,李四光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科学研究。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第一次发现了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写成《华北晚近冰川作用的遗迹》一文,发表在英国的《地质杂志》上,从而为中国新生代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此后,他在长江中下游、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华南其他地方开展进一步调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的著作,其中《冰期之庐山》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外,他为了把含煤地层划分清楚,着重关注相关地层及其所含生物群,尤其是他所发现的䗴科化石,其专著之一《中国北部之䗴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8年,李四光应蔡元培先生之邀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为推进我国地质理论研究和进行全面地质勘探而努力。1934年,李四光应邀赴英国讲学,在国际地质学界赢得了极高声誉。这一期间,其重要专著《中国地质学》开始着手整理并准备出版。他曾在英国的讲坛上大义凛然地表达“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坚定事实,这在当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心不死的战乱年代,其勇气之非凡、爱国心之强烈令人敬佩。1936年,李四光回国,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他带领地质同人辗转祖国大地,在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找煤、找铁,创办科学实验馆等,积极支援抗日。

冲破阻挠 奔向祖国

1947年,李四光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的代表被邀请到英国伦敦参加第十八届世界地质学大会。会议结束后,正逢国内局势动荡,李四光在夫人的陪伴下,搬至英国的海滨城市博恩默斯暂住,一边养病一边等待回国。在博恩默斯的日子里,李四光无时无刻不在渴盼着回到祖国,他每天要翻阅许多报纸,寻找有关国内形势的报道。1948年10月的一天,李四光在英国报纸上看到了沈阳解放的消息,激动地对夫人说:“我们马上要做好回国的准备。”李四光很快就去申请法国、瑞士、意大利的过境签证,并预订了1949年9月的货船票。那时办这些手续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在这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李四光不断和南京地质所的同人联系,支持他们坚守南京,反对搬迁,为新中国地质科学事业保留了一支队伍及设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李四光被列入政协委员的名单,当时他自己还不知道。正在准备离开英国的前一个月,一位友人突然告诉李四光:国民党当局已通知驻英大使郑天锡,要李四光发表一个拒绝作全国政协委员的声明,如不发表声明,国民党大使馆将采取措施将他扣留,再送往台湾。得知此消息后,李四光决定他一个人先走,等他找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再让夫人来会合。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四光给郑天锡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绝不会发表这种声明,并已启程回国,并劝告郑天锡“回头是岸”。李四光刚离开博恩默斯的第二天,郑天锡就派人到李四光住处,李四光夫人说:“我的丈夫已经回国了,他绝对不会发表你们要他发表的声明,”并把李四光写给郑天锡的信交给了来人。李四光只身先行离开伦敦后前往法国,夫人随后出发与他会合。因为担心李四光夫妇的安全,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其回国事宜。在欧洲,李四光夫妇先后辗转法国、瑞士、意大利,历时半年多,终于在1950年4月取道香港,踏上新中国的土地。

急国所急 为国奉献

回国后,李四光即肩负重任,接受党中央的委托组建全国的地质机构,担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开始筹组机构、恢复地质勘探和调配稀缺分散的地质人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成立,李四光担任部长。新中国成立之初,探明的能源储量很少,国际上一些国家大肆散布“中国贫油论”,并对中国进行石油封锁,对新中国建设极为不利。为解决石油问题,我国决定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石油勘察工作。李四光认为三个最大的可能含油区分别是:青藏、西康、云南至缅甸的大地槽;阿拉善到陕北盆地;东北至华北平原。1955年春,李四光担任全国石油普查委员会主任,召集精锐部队,挑选优秀先锋,组成六路分队,开赴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松辽平原,开始勘探。在指导石油普查工作中,李四光不仅在战略上指出含油的远景区,而且在战术上对石油普查的方法、步骤及普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都很重视。他几乎对每一地区的石油普查工作都有过许多具体指导。在李四光和科研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终于在1959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大庆油田,并陆续发现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多个油田,彻底摘掉所谓“贫油”的帽子。找到了石油,为新中国建设得以飞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还需要一种关键元素“铀”。1954年春,李四光在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内设立了第二办公室,专门负责铀矿资源的普查勘探工作。李四光一手抓寻找石油,一手抓寻找放射性铀矿床。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找铀队伍”发现一系列铀矿床,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李四光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一届主席。在李四光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科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在团结广大科学工作者向科学技术进军,建设新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爱国奉献,一心为国。李四光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李四光致力用科学理论指导勘探,最终使滚滚石油在祖国大地喷薄而出,击溃了“中国贫油”的不实论调;在国防建设急需铀的时候,李四光又指导“找铀队伍”发现了铀矿,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李四光在我国地质勘探、地震预报、人才培养、科学知识普及等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李四光的一生,“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他追求科学真理,心向祖国怀抱,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为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全力以赴,奋斗终生,倾其赤子忠诚!

(摘编自《李四光传》,王静,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地质之光——纪念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诞辰120周年》,马胜云,原载于《中国地质教育》,2009年第4期;《李四光历经艰难回到祖国》,李林,原载于《纵横》,1999年第3期。由刘伶整理。)

猜你喜欢

李四光祖国
科学家公益宣传
——李四光
李四光家风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从穷孩子到地质学家
李四光的求学之路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