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融合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分析
2022-03-17次仁巴旦
次仁巴旦
(那曲市索县加勤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那曲 8522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从而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为了能够对“三农”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产业进行优化和融合,对农牧业与其他产业关系进行协调,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背景下,为了有效增加农牧民的收入,还需要解决农村产业融合中遇到的问题,对农牧业以及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改善,持续增加农牧民的收入。
1 农村产业融合的现存问题
当前农村产业融合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首先是部分农村的农牧区水电设施、交通等设施不完善,落后的基础建设水平导致当地的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低下,农牧民采用分散经营的方式也会降低生产效率,当地对农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等都导致当地农村无法朝着现代化放线融合产业;其次,农村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发现主体经营发展较为缓慢,现代化农牧业发展和经营中认定主体的制度以及管理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农村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分散的农牧民以及不便利的交通运输等都会对主体经营发展造成阻碍,此外,主体经营自身在创新、规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优化;最后,不成熟的利益联结机制导致专业合作社、农牧民以及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不稳定,在三者之间农牧民的地位比较弱势,因为无法有效地增加农牧民的收入[1]。
2 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牧民增收途径
2.1 农村产业链
针对农村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首先需要对农村产业链问题进行解决。在农村产业融合中,当地的龙头企业以及专业的合作社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延伸农牧业产业链,同时对过去农牧民分散的经验状态进行改变,在产业链前端组织农牧民加工饲料、培育种苗等,在后端延伸精加工和销售农产品,通过延伸农牧业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的农牧业产销经营模式,新型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特别是农产品加工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就业岗位,保障农牧民的经济来源。农业和牧业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和差异性,因此在休耕休牧期间,部分农牧民会出现就业选择不足的问题,无法保证该阶段农牧民的收入,所以,在闲暇季节进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向农牧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将加工业与销售环节进行连接,利用农牧业的劳动力对新型农村产业链进行发展和延伸,进而增长农牧民的收入。
在延伸农村产业链的过程中,产业链前中后端的工作也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不断促使农村产业链合理化和规范化,同时促使农牧业相关的服务型产业发展,比如说产业链前端加工生产农产品工作,中端进行机械化、技术培训工作,后端进行农产品的包装、运输以及销售等工作,也会带动设备企业的发展,推动服务型行业的发展,进而整体提升农村产业融合的质量和水平[2]。
2.2 农牧业多功能性
农牧业多功能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牧业的产品、生产和资源,为了能够确保农牧业多功能性发挥保障就业的作用,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加强对农牧民的教育,改善休闲活动等,确保农牧业多样性中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依存,农牧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和发展模式,在不断增加农牧业多样性的过程中,促使更多行业参与到农牧业发展的工作中,进而在降低农牧业发展的成本基础上增加农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农牧民的增收目标。增加农牧业的功能,可以在农牧产品的基础生产活动中进行新业态的增加,比如说组织策划生态旅游、开展放牧体验活动,建设都市休闲农业和民族风俗区等,打造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农村业态,推动农牧业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打造聚集性的农家乐等农牧业区域,建立休闲牧园,在当地进行游牧文化的科普,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理念,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式提升农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将农牧业的休闲性质与农产品生产以及当地生活和工作等功能进行挖掘,按照当地农村产业融合的基本需求,紧密结合农牧业的产品加工和服务产业。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大幅度提升当地农牧业的消费需求,农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机遇,持续增加乡村经济。考虑到农业产业链延伸中也包括了休闲农牧业的发展,所以,加快农牧业多功能性的发展也是符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律的,并带动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维持当地农牧民的全年收入,所以也能够起到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效果。此外,打造休闲农牧业也能够推动农牧区有更多资源的投入,进而对当地农牧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并在改善农牧区环境的过程中对农牧民进行教育和培训,促使他们掌握新的生产技术,提高农牧民的管理能力和文化素养,加快当地农牧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生产,实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计划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休闲农牧业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农牧业自身的基础地位,凸显农牧民的主体身份,同时依靠农牧区生产、经营和发展,同时吸引更多的城镇居民加入到农村产业融合的工作中,将农牧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效结合,进而顺利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3]。
2.3 利益联结机制
在过去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放牧和农耕活动获得,在运输、销售、消费农牧产品的产业流通链中,由于不同层级的利润剥离,农牧民将获得相当小的收入比例,大多数经济收益都是被批发市场、零售商等中间商获取。因此,在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农牧产品采用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务协作、股份合作等新型管理模式中,需要合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而对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进行保障。构建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采用订单合同的方式主要是联合农牧民进行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同时合理建设养殖牲畜和种植蔬菜的基地,在此过程中,合作社需要与蔬菜种植和牲畜养殖单位进行合同签订,在法律法规约束下,对双方利益进行保障,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农牧产品的采购和销售,同时合同中需要对农牧产品的数量、品质以及价格等内容进行明确,相关单位也需要对自身的服务内容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农牧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中实现农牧民增收效果;其次是服务协作管理模式主要是促进农牧民与当地的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养殖和种植基地,同时当地的金融机构也能够从成本层面上提供支持,当地的龙头企业在确定养殖和种植园区的建设中考察农牧民,招聘优秀的、符合要求的农牧民到园区工作,同时还需要规范管理园区,确保对农牧民的服务更加完善,此外,金融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实际的需求进行金融服务提供,对农牧民实际种植和养殖工作中的风险和成本进行有效规避和降低,确保农牧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第三,价格保护模式主要是通过专业的合作社对农牧民生产的农牧产品最低收购价格进行保障,避免出现农牧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最后,股份合作模式主要是要求当地政府能够针对农村产业融合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惠农政策,将当地企业利润与农牧民净收入相挂钩,形成利益联结关系,通过股份合作农牧民可以获得企业发展的部分分红,同时政府也应该对当地企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对和农牧民有利益联结关系的企业进行优先扶持,从而确保农牧民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4]。
3 结语
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农村产业融合,能够有效地实现农牧民增收目标,同时满足乡村振兴的计划目标。当地农村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并分析产业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问题解决,延伸农村产业经济链,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新产业,不断拓展农牧业的多样性,增加农牧业的功能性,打造休闲农牧区,同时合理建立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进而不断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当地农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