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2022-03-17赵晋芳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十四五粤港澳大湾

赵晋芳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职业教育,培养粤港澳大湾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广东地区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2020 年12 月教育部、广东省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着力服务国家大局。《规划》提出五大任务,其中一项任务是“突出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加强协同育人”[1]。到2025 年,要实现“人才协同培养体制机制基本确立,区域高校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1]的目标。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类型中的一种,理应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中,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培养所需人才。“十三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整体合作开始了初步探索,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众所周知的香港事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整体合作的推进受到了很多阻碍,而且未来其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2]。“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构建新型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是职业教育使命所在。

1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必要性

1.1 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也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港澳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高于内地,通过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整合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将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办学理念国际化、现代化,实现互利共赢,有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能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大环境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对高端应用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确保企业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将极大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2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粤港澳三地的深度合作提供遵循。目前,湾区内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主引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技术驱动自主创新的势头强劲,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攀升。粤港澳大湾区正面临着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环境愈发复杂,对人才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3]。基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下的高职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大湾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亟需通过教育改革、教育合作等方式,培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1.3 粤港澳三地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021 年8 月17 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 市急需紧缺人才总量超过33 万人,其中紧缺人才最多的是制造业约19 万人,占总需求人数的61.93%,从未来的3 年至5 年紧缺人才需求情况看,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最大,占需求总量的47.32%。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高学历人才缺口大,科学技术领域领军创新人才缺乏,国际化人才缺乏的现状[4]。广东省、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培养的技能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另外,粤港澳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欠缺,使得粤港澳三地的职业教育很难真正做到融合共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作用的有效发挥[5]。

2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可行性

2.1 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资源具有互补性,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香港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可提供中三全日制、中六全日制、兼读制、高级文凭毕业生、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多元化课程,满足不同群体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香港地区职业教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可以为广东省和澳门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澳门地区职业教育注重“全人发展目标”,注重学以致用的育人精神,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广东省职业教育从教育内涵、地位到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可为港澳地区职业教育提供借鉴。同时,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中等、专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6],这也为粤港澳三地携手合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提供具体合作目标。“十三五”期间,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开展了浅层合作,主要是师生培训和人员互访、跨境招生、教师互聘与资源共享三个方面,已有的合作为“十四五”期间的全面深度合作提供了基础。

2.2 粤港澳地区经济文化关系的良性发展,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合作保障

粤港澳三地同属珠三角岭南文化,自古以来,文化具有同源性,人缘相亲,民俗相近。共同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秉赋奠定了大湾区文化接近的基础,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的岭南文化品格为湾区进行跨地域合作提供了文化源泉[2]。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跃居内地省份第一,经济发展环境务实、稳定。香港、澳门地区地理位置紧靠广东省,自古以来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由于受近代殖民历史的影响,香港、澳门地区与英语系、葡语系国家在经济、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往来较多。随着大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粤港澳三地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粤港澳地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的建立,随之而来的经贸往来的增加定会激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合作发展提供经济前提。

2.3 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实质性基础

2019 年,国家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7],为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提供遵循和指南。2021 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两个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粤港澳三地现代经济体系未来发展目标,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8-9]。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政策,把握方向,地方政府要结合区域实际,在多领域出台落地举措,这样一定会加大经济、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战略合作与交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因此,也必将加大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

3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3.1 创新协同发展理念,形成合作引导与激励机制

粤港澳三地在“一国两制”的国家政策下寻求协同发展,必须打破固有思维,充分考虑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实际需求,并将其作为合作发展的基础。目前粤港澳三地在职业教育领域缺少深层次合作与交流,企业与院校对于协同发展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因此要建立起院校迫切需求的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的推动和保障机制,将粤港澳合作放在区域性合作的视野下,建立院校间在合作办学、学生教师互动、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利益互惠驱动机制,为粤港澳三地的职业教育合作共赢提供保障。完善三地政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沟通协调机制,广东省政府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联手,从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加强引导,突破原有合作壁垒,进一步推进信息互通,工作互动,为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单位深度合作提供指引。学校、行业组织、企业单位能够转变观念,相互信任,积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从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实现行业组织、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2 搭建粤港澳三地交流与合作平台

立足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产业及产业高端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行业企业资源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多措并举,搭建协同发展平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协同育人。面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对人才和专业开展新技术赋能,整体思考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合作发展的方向以及国家战略需求,对粤港澳三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学科专业分布特点、三方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定期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同时研究粤港澳三地在协同发展中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优质的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引导、鼓励和吸引企业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项目中,形成良性互动、开放融合的实质性交流平台。

3.3 依托项目,深化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以项目为依托,合作分步骤、分模块、有重点实施是全面提升粤港澳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所在。合作要重点突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联合培养的模式等方面。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方式,创新搭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推进区域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合作项目的覆盖面上,要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寻求在学生联合培养、学分互认、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深度合作,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的创新改革与交流,推进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共生共赢。充分调动粤港澳三地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职业院校跨地区混合所有制办学,实现在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建设之路,突破在绩效激励、教育教学模式、科研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资源配置等方面改革,实现协同发展新目标。

3.4 有效发挥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优势,实现协同发展目标

广东省职业教育学科门类全,经过“创新强校工程”“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扩容、提质、强服务”以及“双高”建设,在一流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现代学徒制和品牌特色专业等职教改革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港澳地区职业教育的多元文化特色显著,其中,香港地区的金融、贸易、自由度、竞争力等多项指标走在世界前列,在国际化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世界优势。香港地区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国际化程度高。澳门地区承担了连接欧洲特别是葡语地区与中国经济贸易互动的桥梁功能,具有极强的葡语文化纽带优势和丰富的与葡语系国家经济合作的经验。集合粤港澳三地历史经验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广东制造业优势与港澳现代服务业优势,打造集聚文化多元、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职业教育。三地职业教育要瞄准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变革方向,聚焦“双十”产业集群,强化职业教育对大湾区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技术与重要产业全链条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 结语

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三地职业教育产学研联合发展,搭建沟通发展平台,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寻求深度合作项目,实现协同发展目标,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产业共生和谐发展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十四五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