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不足及对策探究
——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7续晶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

高 娟 续晶晶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兵团和八师着力打造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为疆内外培养和输送着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就业市场的开拓和维护,既是学院提升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又是服务社会、行业、区域最重要和直接的体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质培优计划、双高建设的契机,找出目前就业市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成为学院就业市场创新和提升的关键,学院发展壮大的重点。

1 就业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834万,相比上一年增长14万;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874万,相比上一年增长40万;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909万,相比上一年增长35万。近三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计2617万,累计增长89万,就业压力最大的永远是明年。

其次,随着全国百万扩招计划的推进,应历届高中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工和幼儿教师、企业职工和连队(村)“两委”班子等群体也在不断提升学历。这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已在就业市场中摸爬滚打,占有一席之地的高职扩招生群体,与普通在校高职毕业生日后在就业市场浪潮中必定会形成强烈的竞争。

2 就业市场建设的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各地方高校按照地域性特点有计划地实施市场开拓,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互动方式发布就业信息。校园宣讲、招聘会等广泛推行。部分高校依靠有形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无形市场开始探索,成为有形市场的有益补充。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6年,一些高校开始尝试牵头举办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的招聘活动,在有形就业市场建设方面,更加注重新的就业市场的开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高校就业工作开始大范围使用QQ、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就业工作信息化快速推进,有效促进了无形就业市场的开拓。“建设有形市场,拓展无形市场”的模式在各高校广泛应用。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受环境变化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新情况、新形势,展现出新特点,各高校将就业工作由提高就业率转变为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就业创业上来。教育部进一步提出了运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智能化供需匹配的更高要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互联网+就业”“智慧就业”等方式被充分运用。

3 就业市场开拓中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不够、形式单一

就业市场的开拓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专人负责,同时需要资金的配合。就业专职人员需熟悉政策、及时收集信息、整理发送、随时咨询服务、及时帮扶、上传下达、随时沟通。实际上受人员配比限制,就业专干在进行就业市场拓展时往往仅限于电话沟通、网络查询、填表沟通,在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往往将就业市场局限于周边地区,主要服务地方经济,疆外就业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且对就业市场的建设多处于维护层面,采用走访重点企业的形式进行,新市场开拓力度不足。

3.2 沟通障碍、信息不畅

首先,毕业生受眼界、阅历、思想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且高职生的入校门槛较低,脱离了严格的高中生活,突然进入无父母管控的大学校园,受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影响,对专业技能和必备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求职目标不明确,易产生侥幸求职、盲目求职心理。其次,用人单位不能对招聘信息有的放矢,缺乏及时有效性。每逢用工高峰期,各类招聘信息蜂拥而至,一部分毕业生感觉求职过易,一部分毕业生则容易产生信息免疫,导致就业信息利用率降低,招聘单位很被动,供需双方信息沟通机制亟待健全。

3.3 资源浪费、力度不足

首先,学校与上级部门、兄弟院校的沟通欠深入、不彻底,在具体实施政策、制度时,可能存在摸着石头过河,想当然的情况。其次,学校对校友资源的关注程度、开发力度不足,未能将优质校友资源引入校内。再次,对已有就业资源、就业市场的服务力度不足。

4 就业市场建设的对策

4.1 提高重视、整合资源、群策群力

从领导层面讲,要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从教师层面讲,应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开拓就业市场的积极性,利用自身优势和人脉资源为毕业生寻找和推荐就业契机,开拓就业市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可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关系在为毕业生推荐新的和更好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单位。从班主任层面讲,班主任可发挥班级群体作用,认真组织开展群体咨询和个体帮扶,以点带面,辐射整体,树立班级品牌形象,通过优质评价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2 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密切联系

第一,促进校地合作。学院就业市场的开拓,应该始终秉持依托地方服务兵团的理念,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加强与教育部门、人设部门、发改委、职教集团、商业协会、龙头企业等部门和组织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局、部、组织掌握的优质企业资源,开拓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第二,深化校企合作。“走出去”是高校就业部门或就业专干主动走出校园,进入行业企业等就业市场,主动与用人单位形成坚不可摧的友好同盟关系,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就业市场开拓的基本保障。“请进来”是校企双方高质量合作的重要途径,是就业市场开拓的首要关键。通过行业企业进学校、分院、班级,开展校园宣讲、面试。学生能当面与企业交流,自我推销。无论是“请”还是“走”,无论是“进来”还是“出去”,学校的最终目的都是将毕业生“推出去”,尽全力使每位学生进入心仪的就业单位或岗位。校企双方都要以诚相待,保证就业市场的纯洁健康,努力将开拓无形就业市场与开拓有形就业市场相结合。

第三,推进校校合作。一方面,建立高校联盟,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携手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区域化的就业市场联盟,达到合作共赢的就业市场开拓目标,以此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招聘。在有效整合就业市场的同时,又能形成有力竞争,完善就业服务,提高学生技能素质,促进品格升级,实现就业市场的跨越。另一方面,加强校友联系。学校应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加强就业网站建设,提供可持续跟踪服务。激发优质毕业生,优秀校友的能量、人脉资源,拓宽就业市场,进行毕业生就业安置。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发挥校友资源优势,利用学缘联系,助力毕业生就业。

第四,加速兵地合作。加速兵团与地方政府、学校、协会等组织的合作。在与玛纳斯、沙湾、昌吉、和田等地学校、政府、组织初期合作的基础上,深入交流。实施就业市场资源共享、融合成果共同受益,高位推动兵地文化共建、责任共担、民族共创、经济共融的良好局面。

4.3 健全“互联网+就业”模式,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必须完善信息化建设,形成区域性、网络化联盟,构建无形的就业市场,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数据和服务,实现多元就业、高效就业。一方面,校方和社会各界应有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拓宽思维,开发新的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作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毕业生,也应该逐渐适应“互联网+”的就业模式,智慧就业,高效就业。在确保网站安全可靠全面的基础上,依托就业联盟网实现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典型案例收集、云端面对面解读就业政策,点对点指导就业服务技巧,完成线上招聘、签约、资源共享,帮扶互助。通过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就业工作体系,以丰富多元的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数据壁垒。同时,围绕就业质量提升,建立就业监测反馈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伤心的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网店“卖”毕业生值得推崇
最“叛逆”的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回炉高考”的多重拷问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