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2-03-17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穆 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一名合格的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必要举措。劳动教育从以前的淡化、弱化,到现在不断加强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

在提升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上,劳动教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完成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劳动教育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立德树人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学习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也应该接受系统的劳动教育,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一方面通过劳动理论课程,学生们可以认识劳动模范、理解劳动精神、提升对劳动的思想认识、激发劳动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促进知行合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须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必修环节。

(二)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3]。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劳动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个人劳动过程中可以形成吃苦耐劳、勤恳奋斗的精神;在与他人共同劳动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品德;在劳动结果中体验劳动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幸福。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增长智慧。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源自实践。所以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能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劳动实践中遇见各种困难,人们会想出各种方法去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技能,也可以挖掘自身潜力。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强壮体魄。习总书记曾说,现在的学生由于劳动和体育锻炼少,身体健康程度有所下降。习总书记年轻时到农村插队时,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磨砺精神品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奋斗拼搏的基石。各种劳动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为未来拼搏打下基础。劳动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认识到劳动者不仅是勤劳的也是美丽的。劳动者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无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在劳动中培养自己发现美、体验美、鉴别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奉献社会又提升自己。

(三)劳动教育是满足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说道,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4]。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合格人才必须接受的教育。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具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各级政府陆续颁布了很多文件用以促进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强调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存在劳动教育机制不健全、认识不深等问题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第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教师的工作重心倾向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大部分工作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教学,对于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少有关注。第二,部分高职院校现在对于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权责划分和配套的教育资源,基本都是处于完成任务即可的状态[5]。比如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突出劳动教育,也没有健全的劳动教育授课体系,缺乏专业教材、专业教学设计。第三,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未能凸显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单一。比如由于受到学校地理环境、教学氛围及经费等影响,劳动教育主要以课堂劳动理论课和校内劳动实践课为主。劳动理论课以书本知识讲解为主,劳动实践以清扫校园、打扫寝室、整理实验室等形式开展,学生对此都缺乏兴趣,劳动理论和劳动实践融合不够,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特有的专业特色。

(二)缺少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和对学生科学评价的标准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开设了劳动教育课,并将之作为必修课,但是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难以获得有力支持。这就注定了该课程很难配备专业知识过硬、数量足够的专业教师队伍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包括劳动理论课和劳动实践课。不少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校内其他兼职教师担任。他们平时有自己的日常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需要完成,师资队伍存在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由于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是以出勤率和试卷形式考核?还以无法具体化的劳动量考核?还是以理论为主或是以实践为主考核?都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

(三)高职学生个体劳动意识淡薄,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脱贫攻坚战略的完成,大部分家庭经济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高职学生都是在较为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很少有人愿意从事环境不好或者事务繁重的工作岗位,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得过且过,比较懒惰。比如分担家务这件事,应该是父母和孩子都应该主动参与的日常生活事务。但有些学生在家却要和父母讨价还价,美其名曰有劳动就应该有收获,只有给予他们一定数额的金钱报酬才会做家务,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以后,由于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自身劳动意识又薄弱,他们难以发现劳动能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部分学生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学校只是为他们提供知识教育的地方,而不是让他们进行体力劳动的地方,单纯的劳动是任何一个四肢健全的人都会的基本操作,不需要深度学习。

(四)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学校劳动教育的负面影响

在大多数家庭中,对于日常生活事务,很多父母都是大包大揽,能不让孩子动手就不让孩子动手。这就使学生从小到大就只知学习,不知劳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不会叠被子、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缺失让学生失去了劳动中最重要的一课。

社会上的某些错误思想也阻碍着大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一种观念认为体力劳动都是低贱的,不能挣大钱,只有坐办公室当白领才能出人头地。比如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泛滥,使部分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直播打赏、追求奢侈品等,沉迷于短暂的虚幻的快乐,而忽视了劳动能够带来的长期幸福。

三、关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建议

在新时代背景下,一名合格的现代化技能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劳动素质。高职院校有效地实施劳动教育需要学生个人付出努力提高认识,更需要学校教育机制的改进、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各方力量互相支持,共同形成一个有利于开展劳动教育的大环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高职院校应该提高认识,构建适合实施劳动教育的环境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学校就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场地,也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承担者。学校应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合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6]。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时应充分反映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把劳动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实施全面完整的劳动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应统一劳动教育教材,创建劳动教育课程教研室,建设一支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对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课时、考核方式等,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让学生和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校园文化方面,可以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班级、社团的作用,召开主题班会,宣传劳动模范,弘扬热爱劳动精神。组织形式多样的团学活动,比如劳动知识竞赛、辩论比赛、征文比赛等,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校园氛围。

(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劳动,纠正长期以来对劳动的偏见。社会上人们普遍认为体力劳动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动作,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当前我们国家需要“五育”健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学生应该重视劳动教育,更要培育热爱劳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其次,学校和辅导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辅导员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大清扫、教室和寝室大扫除等基础劳动,激发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的同时,还能督促学生珍惜爱护美丽干净的校园环境。学校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适时开展校外活动,比如走进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处理生活事务;再比如走进孤儿院或特殊学校,为小朋友带去各种有趣的活动,带领他们做游戏,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再比如学校有自己的专业实践基地或者校企合作单位,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机会。

(三)家庭和社会应该合力创造一个“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大环境

家庭是一个人开始学习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子女学习的第一课堂,家庭中应该树立劳动光荣的良好家风,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首先,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应该当好热爱劳动的表率,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品质。父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应该勤恳耕耘,为子女树立一个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形象。其次,父母应该让子女积极参与家庭劳动事务,让子女明白他们是家庭的一员,理应分担家务。在此过程中,锻炼他们独立生活技能和劳动能力,激发劳动意识,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果和愉悦感。

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各种新闻媒体,比如网站、报纸、期刊、杂志等,对宣传优秀劳动模范和劳动观念,营造“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社会环境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级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本地或各校实际情况,适时制订针对学校劳动教育应如何有效开展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各社会团体组织,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与学校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公益劳动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

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情况虽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在学校机制、师资队伍、学生个人、家庭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对症下药,逐步改进,为劳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劳动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学生成长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