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安吉游戏”理念下的环境创设之“变”

2022-03-17李德俊

辽宁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安吉游戏安吉区域

李德俊

(盘锦市双台子区文慧幼儿园)

我园的前身是华锦乙烯儿童乐园,2017年被盘锦市双台子区政府接管,2021年“安吉游戏”实践的落地,给幼儿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安吉游戏”的实践给我园带来的是环境的变化,幼儿园原有的环境创设带有更多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教师是环境的设计者和主导者。而“安吉游戏”理念清晰地指向环境要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环境创设是为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以及游戏的无限可能性提供支持;环境创设的定位是幼儿需求的回应者,对环境的研究一定要在游戏中进行、在游戏中发生、在游戏中解决,并随着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改变。

一、区域融通之变:让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我园室外的每个区域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及核心材料,最初幼儿各据一域互不干扰,如今游戏引发幼儿间自主跨区域交流。比如,沙水区的一侧是色彩体验区,两个班的幼儿共用一处水源,随着游戏的深入推进,幼儿跨区取物现象频频发生,他们把涂鸦区的色彩用在了沙水区,涂鸦墙壁上有了凸起的沙画,水枪也变成了画笔……游戏内容不断变得丰富,且追随幼儿的需求。于是,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活动区域功能的定位,进而引发区域融通之变。

(一)扩展区域平面空间,实现区域融合

1.相邻区域小融合

我园重新规划区域,把原来的多个区域加以融通,重新划分为自然廊道(沁香小园、香香厨房、家乡草堂、骑行区)、沙水体验区(沙水区、涂鸦区)、建构区、粗大动作体验区(安吉材料、自制低结构玩具),相邻近的区域融合后,实现了平面空间的拓展。

2.园际环道大融通

我园拆掉童艺馆正门外延影响畅通的楼梯,将花坛牙石内收,扩宽环路,变阻隔为畅通,将环绕在主体建筑物周围的各区域串点成线,实现互通,让区域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二)创设循环运动空间,实现空间立体融合

幼儿喜欢不断变化的环境,我园科学合理地构建二楼至操场的立体通道,形成“地面—屋顶”一体化的立体循环运动空间,实现环境融合,增加幼儿对高度、长度和深度的体验;利用两楼之间的空场地以及二楼平台打造“陆空野战乐园”,创设攀爬、悬吊、玻璃栈道、平衡等综合性体验区域,“陆空野战乐园”的建成让幼儿的游戏充满挑战、充满变化。此外,我园打破班级、年龄、场地的限制,支持幼儿自由开展混龄游戏。

二、自然廊道之变:让自然探索成为可能

我园环形路的家乡“自然廊道”拉近了幼儿与自然的距离。攀爬类的木槿、凌霄、紫藤、五叶地锦顺栏杆攀延而上,形成“空中花廊”;苹果、梨、山楂、油桃、梨树、海棠树、樱桃树等果树下,绣球、玫瑰次第开放,芬芳可感;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菜园里的时令蔬菜,四季不同。

通过开展“幼儿对‘自然廊道’的兴趣”调研,我们发现幼儿最关注的是采摘,最喜欢的是情境游戏。如何引发幼儿真正探索,促进幼儿自主行为,让学习自然发生?我们尝试多种办法创建自然与生活的链接。

(一)扩建菜园,提供种植与照料的机会

我园重新扩建菜园,增加种植面积,提供简单的种植工具,由各个班级认领,将选种、栽培、管理、收获、品尝、制作等整个过程放手给幼儿。在参与种植、照料中,幼儿与环境建立了情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有了持续的关注,提高了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搭建厨房,建立生活链接

我园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创建情境化的生活场景。教师最初在厨房区域投放了一些锅碗瓢盆,引导小班幼儿沉浸在锅碗瓢盆的敲敲打打中。在“家乡元素”游戏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要不要搭建一个灶台、还是把搭建灶台的探索和思考过程留给幼儿等问题组织教研活动,教研最后的结果是搭建灶台,先做一个看效果。灶台搭建后,小班幼儿开始用蔬菜、水果等进行烹饪游戏,进入到真实生活的体验情境;而大班幼儿有了烧柴引火的需求后,开始搭建和改建灶台。从自然中来到生活中去,游戏一步一步走向深入,乡土民情的浸润悄然无声。

(三)创建“家乡草堂”,扩展环境感知

我园引入家乡自然元素,打造彰显地域特色的生活场景,建立自然与生活情感的链接,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家乡草堂”是盘锦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既有稻草、芦苇、蒲草、苇席等原生态材料,高粱、玉米、水稻等粮食,也有葫芦、南瓜、红辣椒等蔬菜。此外,我园还通过自然材料延展出各种游戏形式,如红海滩游玩、稻田采风、观鹤抓蟹等,都为幼儿的自然探索和社会感知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材料投放之变:让材料自助成为可能

区域的融通之变,也引发材料的投放之变,跨区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的自主需求,也为材料的投放增加了路径。

(一)投放什么材料

我们从区域核心材料、追随幼儿的支持性材料、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这三个方面对“投放什么材料”进行实践思考。

1.核心材料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

材料的来源遵循《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将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指导建议作为每个区域核心材料准备的依据,兼顾各个年龄段。例如,同样的沙水区玩具,小班幼儿更喜欢色彩鲜艳、小巧可爱的塑料锹和桶,而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真实工具更感兴趣。因此,核心材料要兼顾五大领域目标和幼儿各年龄段的需求,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2.支持性材料满足游戏进展

我园在扩建环形廊道时,“家乡草堂”区域正在游戏的幼儿被一堆砖和沙子吸引,他们立刻投入到“搬运”工作中,搭建了一堵墙。幼儿对未曾有过的这种体验充满了好奇并付诸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家乡草堂”的袋子、帘子、柳条筐、筛子、玉米、高粱等都进入了他们的“建筑工地”,这种真实的生活体验更接近于幼儿的兴趣需求。追随幼儿的兴趣,我们又投放了大量木制砖块,引发幼儿对真实材料和建构游戏的不断探索。

3.幼儿自己选择满足自主探索的材料

为满足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我们在自然廊道和沙水区、建构区之间创建了两个“自助材料超市”,材料主要来自生活中和大自然。幼儿在超市中对材料进行筛选、甄别、取送、分类,引发其对各种材料的深度探索,为游戏的自主性、创造性、愉悦性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如何投放材料

最初,垫子类等怕雨的材料放在童艺馆,幼儿每次游戏我们都要安排后勤教师协助取放。为把材料的取放权交给幼儿,我们改变了材料放置的地点。

一是防雨棚依墙而建。防雨棚分散在室外各个角落,棚顶采用透光的耐力板材料,既不遮挡视线又防雨雪。棚下放置木制的梯子、板子、架子以及垫子等,垫子架的高度适宜,幼儿随需而取,放而有序。

二是材料箱随墙而转。幼儿园楼体外墙下面有防潮凹槽,我们定制了带有轨道滑轮的不锈钢抽拉箱,放置易滚动的大小不一的各种球类以及与区域相关的辅助材料。抽拉箱抽拉方便,幼儿可根据图标分类寻找,材料放置为幼儿游戏提供了便利。

三是材料架随处可见。材料架是每个区域的标配,主要放置区域核心材料,包括沙水区域的衣物架子等,幼儿伸手就能拿到,怕雨的物品外罩防雨苫布。

四是材料库藏储丰富。放置闲余材料和填充材料的空间以容纳量为主要考量,分层分类储藏。建立资源库,按自然类、生活类进行分类,便于教师随时查阅。

五是材料超市可“行走”。这是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的空间,材料有教师的支持性提供,也有幼儿取自自然和生活的自主填充。每个超市都有带轮子的小箱子,既可存放工具亦可做幼儿的玩具,丰富了游戏的内容,方便幼儿自助取物。

四、室内游戏之变:让冬季游戏成为可能

随着自主游戏精神在实践中的逐步内化,我们对幼儿在室内区域游戏兴趣趋减的困惑有了答案,并做了扩展和改变。

(一)室内区域的调整

一是对室内原有的桌椅和活动区域进行调整,将材料分类摆放,为开展室内自主游戏做好空间和材料准备,支持幼儿在室内各区域自由、自主的游戏探究;二是童艺馆“社会体验”区域空间不变,提供大场景,撤掉区域围挡,分类投放原有材料,并增加新材料。此外,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丰富幼儿角色体验,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空间和玩伴。

(二)“安吉游戏”的尝试

我园随儿童而变,应季节而行。针对北方冬季天气寒冷的情况,我们研究“安吉游戏”在室外、室内开展的可适性。一是增加户外冰雪材料和幼儿的防寒设施,保证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让幼儿在户外感受冰雪、体验冰雪;二是尝试将梯子、木架搬进室内,利用桌椅的材料搭建游戏场景,让幼儿延续室外的游戏体验,满足幼儿大肌肉群发展和冒险挑战的需求。

环境与材料支持着游戏的发生与发展,游戏的发生与发展也引发环境和材料的不断变化。幼儿园环境的“整体布局”需要以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提供空间框架和场域,进行长期的统筹规划;材料的“微观创生”需要追随幼儿游戏的变化,灵活调整。我园会继续做好“安吉游戏”本土化、园本化甚至班本化的思考,追随幼儿动态发展,做好环境和材料的动态支持,为幼儿的自主游戏提供无限可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安吉游戏安吉区域
分割区域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安吉游戏”的材料投放及其启示
“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区域发展篇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