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监测下腔静脉直径在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
2022-03-17黄家惠付廷飞梁璐
黄家惠,付廷飞,梁璐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军区邯郸第一干休所门诊部,河北 邯郸 056000)
急危重症患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快速、正确地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问题,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超声是一种无创、安全、快速可反复的现代技术,已广泛用于急危重症的日常救治,能够动态监测和评估患者病情。2017年中国重症超声专家共识认为,使用重症超声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时,优先选用下腔静脉[1]。下腔静脉管壁较薄,直径与血容量的改变有关,可以评估患者容量的变化[2-3]。本综述对超声监测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IVCD)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变化。
1 IVCD的测量和意义
1.1 IVCD的测量
自主呼吸状态下,吸气时胸腔内的压力下降,使血液从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故吸气末IVCD最小,对于自主呼吸患者主要使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n vena cave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评估患者容量状态。而机械正压通气吸气时胸内压升高,IVCD增加[4],对于机械通气患者主要使用下腔静脉膨胀指数评估容量反应性[5]。IVCD为13~28 mm,平均20 mm,随着呼吸的变化而变化,与患者身高、体质量或体表面积没有显著的关系。使用超声测量时让患者取仰卧位,用M型超声测下腔静脉时,在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开口远端处测量,或在下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3~4 cm测量,因为与下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相比,肝内段下腔静脉塌陷不受膈肌活动的影响[6]。测量IVCDmax和IVCDmin,通过公式计算IVC-CI=(IVCDmax-IVCDmin)/IVCDmax[7],虽然大多数研究都是取患者仰卧位时测量IVCD,但是有吸入性肺炎、端坐呼吸和颅内压升高的患者无法取仰卧位。一项对重症监护内危重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将床头高度提高到30°时没有显著改变IVCD测量值,而抬高到45°时IVCDmax和IVCDmin直径显著增加[8]。故对于无法仰卧的患者,可以将床头抬高到30°,既不影响IVCD的测量,又不因体位的改变而影响患者病情。
1.2 下腔静脉与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5~10 cmH2O,中心静脉压<5 cmH2O为低血容量[9]。中心静脉压近似于右房舒张末压,而右房舒张末压又是右心室充盈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中心静脉压是右心室前负荷的良好指标,中心静脉压过高可能是右心室功能障碍的指标[10]。临床常用Swan-Ganz导管测量中心静脉压和右房舒张末压,但Swan-Ganz导管是一种有创操作且价格昂贵,对有解剖异常的患者,可能无法实施或加重病情。另外,PICCO 监测仪是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仪器,但PICCO不仅耗材较贵,而且是一种有创操作,有并发感染的风险。在患者严重休克甚至心跳停止的情况下,导管置入困难[11]。同时,心律失常、严重主动脉关闭不全时,也会影响PICCO的结果,而下腔静脉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12]。Ilyas等[6]通过下腔静脉超声评估血管内容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静脉压与IVCD呈正相关,而与IVC-CI呈负相关。当IVCD<2.1 cm 且IVC-CI>50%时,中心静脉压为0~6.80 cmH2O,右房舒张末压正常;当IVCD>2.1 cm且IVC-CI<50%时,中心静脉压为13.60~27.19 cmH2O。彭述堂等[13]研究表明,当IVC-CI≥40%时,患者可能存在容量不足,此时应给予液体复苏治疗;当IVC-CI<40%时,认为IVC-CI下降,应慎重采取补液治疗,避免发生容量超负荷[14]。
1.3 下腔静脉与容量反应性
对于循环容量绝对或相对减少的危重患者,改善组织灌注至关重要。但盲目的液体复苏可能会使患者的预后恶化,容量反应性较差的患者补液过多会增加肺水肿的风险。根据Frank-Starling曲线,容量反应性是指经扩容治疗后,心输出量或每搏输出量较前升高15%以上。补液试验可以评估容量反应性,但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不宜采取补液实验。被动抬腿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是使患者双腿从0°被动抬高到45°后,如测得的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速度时间积分(velocity-time integral,VTI)升高10%~12%,则视作有容量反应性。PLR可以使血液从下肢进入胸腔,从而增加右心室前负荷,可避免容量超负荷的风险[15]。但PLR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不可靠,如手术过程中中心静脉压增加不足[16],腹内高压等。超声测量IVC-CI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估患者血管内容量[17]。吴江洪等[18]研究显示,超声测量IVC-CI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另外,超声测量IVC-CI也可以与心脏和肺的超声结合,给出任何个体患者潜在生理学的完整超声图像[19]。吴小刚等[20]认为,IVC-C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界值是1.66 cm,特异度为92.3%,敏感度为86.5%,且IVC-CI与容量反应性呈正相关。
2 超声测量IVCD及IVC-CI的临床应用
2.1 指导休克患者液体复苏
脓毒症休克的病死率极高,早期的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其治疗的核心是血流动力学的支持,其中液体复苏是治疗的根本[21],但是仅不到50%的患者有容量反应性。脓毒症患者尽可能在3 h内完成液体复苏,且早期至少输入30 mL/kg的晶体液[22]。脓毒症休克进入后期时,中心静脉压可不下降,故单纯从中心静脉压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是不准确的[23]。何罗宜等[24]通过超声测脓毒症患者容量状态的研究结果表明,IVCDmin<1.35 cm时,提示患者血容量不足,IVCDmin>1.81 cm时则提示血容量过度。国外的研究认为,自主呼吸时IVCDmin<1 cm,机械通气时IVCDmin<1.5 cm表示血容量不足,两者研究结果相似[25-26]。高山等[27]实验结果表明,脓毒症休克的患者IVCDmin越小,IVC-CI越大,患者液体容量反应阳性可能性大,IVC-CI>17.65%可作为评估容量反应性临界点,低于此界的补液干预效果较差。该实验中IVCDmin曲线下面积为0.095,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不理想。而美国重症协会发布的《床边普通和心脏超声在危重患者评估中的适当应用指南第二部分:心脏超声》中提出的对于正压通气的患者,在大量液体复苏前,IVC-CI>15%可以认为有容量反应性[28]。两者结论一致。也有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患者的IVCD预测能力低于自主呼吸患者。可能是与自主呼吸患者相比,机械通气患者的IVCD变化较小,因此更容易出现近似误差[29]。
2.2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下降,常会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当出现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时,会出现容量超负荷,容量超负荷时常引起肺部感染、心肌缺血等一系列问题,故加强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认为,NT-proBNP可用于确定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30]。NT-proBNP主要在心脏中合成,心室容量和压力的升高均会刺激其分泌[31],尤其对左心压力变化意义更大。但NT-proBNP在其他疾病中也会升高,如恶性肿瘤、肺栓塞、脓毒症[32-34],且NT-proBNP结果常常需要等待几个小时。一项关于急性心力衰竭容量负荷的回顾性分析显示,IVC-CI与清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呈正相关,而与中心静脉压呈负相关[35]。何志权等[14]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反应性接受者操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4,说明下腔静脉评估急性心力衰竭容量负荷的可行性。下腔静脉参数可以鉴别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36],且超声医师和非超声医师测出的下腔静脉参数并无明显差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IVC-CI较小,而下腔静脉呼气直径明显较大,比没有急性心力衰竭的人下腔大约宽0.5 cm。下腔静脉呼气直径>2.0 cm和下腔静脉置信区间<30%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大,而下腔静脉呼气直径<1.5 cm和下腔静脉置信区间>50%的患者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小[37]。另外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肺B线数量较多,NT-proBNP水平较高。张智玺等[38]实验结果表明,单纯用NT-proBNP评价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容量反应性效果较联合NT-proBNP与IVC-CI效果差。国外研究者认为,肺B线数目>5,NT-proBNP水平>2 000 pg/mL时,心力衰竭死亡或入院风险增加[39]。另外,超声监测IVCD也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可能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的患者ICV-CI较低,平均IVCD>2.1 cm,IVCD越大,心力衰竭住院率越高[40]。
3 小结
虽然目前对危重症患者血流监测的手段多样,但有创操作常引起感染等并发症,超声监测下腔静脉作为一种无创手段,具有可重复的特点。超声测量IVC-CI与容量反应性有关,可以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当IVC-CI联合NT-proBNP及B线时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