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有“实心”
——核心素养视域下分层案例设计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2022-03-17游理华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学
游理华(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通过课堂主题探究和创新案例活动,提升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确定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思路后,选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创新案例教学实践是分层教学的需求,也可以提高课堂载知效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案例“脉络分层化”设计要义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结点,对课堂教学过程有导向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案例重构设计前应明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其应达到的目标;在案例设计和解决中应综合考虑设定目标,面向学生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以最终实现整体优化。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兼顾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别,综合运用教材知识,用成功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探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基本的信息素养。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提升不同层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创新案例的设计和实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载知问题始,到解决问题终,这是一个螺旋式向前的发展过程。
二、创新案例“以本为媒介”课堂设计例析
课堂教学阶段不是单纯地陈述时间,推移形式化的内容,必须作为伴随固有内容的流程加以把握,如导入不能单纯理解为教学课时起始阶段,这种教学的导入必须追究是否真实地伴随着相应内容的导入。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高级筛选——选出参加国旗班的同学”时,笔者进行了以下课堂案例的创新设计。
1.实践生活化情境导入
课堂中导入生活情境:厦门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誉为“东方夏威夷”并拥有“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等美誉,引导学生应用之前教学中已经讲授过的“自动筛选”功能,并根据条件协助笔者筛选出周末游玩的目标景点,对脉络知识进行分层化案例设计。
第一、二小组案例设计如下。
任务要求:筛选出门票价格低于100元,游玩时间少于3小时的景点。
操作要求:将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景点筛选出来。
参考步骤:选择“全部字段数据→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筛选门票价格低于100元→筛选游玩时间小于3小时”。
同步引导:自动筛选适用条件;条件之间的满足关系(即……,又……);根据条件先后叠加(全部满足)筛选,得出结果,结果为覆盖原始数据显示。
任务设置达成目标:完成对已授知识的复习。
第三、四小组案例设计如下。
任务要求:筛选出门票价格低于100元,或者游玩时间少于3小时的景点。
操作要求:筛选出满足其中任一条件的景点,并在源数据区以外的区域显示出来。
问题引出:操作是否达成任务;分析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或者……,或者……)用已授“自动筛选”无法达成任务,自动筛选功能无法提供“或”(任一满足)条件的筛选。
任务设置达成目标:以问题解决引出新的操作技能——高筛三步法。优化步骤的设计:第一步是列表区域——从哪里来;第二步是条件区域——怎么样的;第三步是位置区域——到哪里去。
2.分层浸入式创新案例教学过程
环节1:闭关练功。
此环节技能设置旨在让全体学生利用“高筛三步法”完成之前第三、四组学生未达成的目标,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两种筛选各有适用情况:“高级筛选”可以实现“自动筛选”的所有功能,而两种筛选结合使用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设置: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区别和联系。
自动筛选:对单个字段筛选结果可以同时满足或任意满足两个条件;对多个字段筛选时结果是同时叠加满足条件的。
高级筛选:可以将更多复杂的筛选条件以“条件区域”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创建,并快速将所需要的筛选结果显示到指定的位置。
环节2:双剑合璧。
任务说明:筛选出身高大于162 cm(不含),低于172 cm(含)的同学参加国旗班。
提示:先用“高级筛选”筛出结果。可以分为两步筛选,也可以一步筛选,先认真思考并编辑“条件区域”,再执行“高筛三步法”;再用“自动筛选”对源数据区域直接筛选出结果。
注意:两种筛选结果是一样的。
本环节的设计目标是回归教材主题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对两种筛选的交叉实践操作进行深入探究、比较与应用,以巩固“Excel两种筛选”的知识和技能。
环节3:终极挑战。
近日,某区派出所接收到一名迷路的小孩儿。由于小孩儿年龄太小、表达模糊,仅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长联系方式的碎片化信息,根据小孩儿口述判断如下。
(1)根据口音、推理其父母来自北京或河北一带;
(2)小孩儿居住的小区有一个字——“园”;
(3)小孩儿的父亲年龄在30岁(含)以上;
(4)经过辨别,小孩儿的父亲姓刘。
以上4个条件均为源数据表中内含。
笔者让学生根据小孩儿的口述信息判断,并结合全市当天报案的家长信息(笔者提供源数据)筛选出最后的对应关系,帮助走失小孩儿顺利回到家人身边。此例设置了3个挑战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按顺序选做任务。
挑战任务1:分析掌握的线索,整理编辑出小孩儿父亲信息的“筛选条件区域”。
挑战任务2:整理编辑“条件区域”用“高级筛选”让小孩儿父亲“现身”。
挑战任务3:尝试美化“条件区域”表格,如修饰表格外框和内框线;用不同的颜色填充表格(行、列、单元格);修改表格内字体的颜色、字号、字形等。
此环节分层设计说明如下。
(1)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调整。
在本节课第三环节“终极挑战”中,笔者提供了一个多条件、多字段的筛选任务“让小孩儿父亲现身”,笔者把此任务设计为3个分层挑战任务,学生根据知识掌握的进度和个人自身技能选择挑战的任务,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乐,收获创造的成就感。
(2)为能力尚待提升学生所做调整。
笔者在任务探究的每个环节中均有关键性的知识点提示,注重细节,抓住重点,画龙点睛,让学困生能有针对性地得到帮助,促进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创新案例的设计必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设计能使学生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层阶式问题,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在案例设计上应该贴合学生的认知度,知识目标应与教材相一致;设置的问题和任务必须满足不同层阶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自发产生学习动机,让个性特长有所差异的学生通过案例问题解决的导向下,从外控学习走向内控学习,由传承知识的学习走向创新知识的学习,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课堂的实时评价和教师同步引导性评价,以及学生自主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回归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助推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创新案例中“即兴艺术”承载素养培育的评价
课堂创新案例的终结目标是参与教学的每名学生的自主学习、健康成长、核心素养的潜移默化地形成。在良好的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绝不是二元对立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借助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展开的,不是按照教师运行编好的脚本发生的。因此,基于案例创新的教师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即兴艺术”的性质,所以笔者在案例创新上要把握住现场与学生一起创造不可预测的学习进展。由于这种教学的路径是无限放开的,当课后进行反思时,或许可以发现若干其他的可能性,就是所谓的良好的教学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不断地调整与促进,依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答案是随着学生不同而不同的,预见的结果也要随着教学目的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即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归根结底,良好教学的答案是难以明示的,完美无缺是不存在的。而基于学生信息核心素养培育在本文中借助案例的创新进而撬动课堂的转型,可以形成“表现性评价”的课堂评价模式。
四、创新案例“实践性”达成核心素养提升
教师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研究和创新案例实践。而案例研究是课堂研究的基本方法,案例的课堂实践是课堂研究的重要支撑。教师的案例创新实践可能引入多层次知识,可以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另一种视角来看,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案例的经验可以形成一种“实践性”的知识积累,这是一种基于个人经验的行为理论,可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逐渐完善。“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理论的转变与提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创新课题教学案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知识变革的时代也是信息技术教师优化教学方式的时代。在这个知识不断更迭的教育世界中,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和课堂教育教学具有里程碑式的引领价值。在感知和直面新知识时代的挑战面前,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把握学科课程的整体结构的同时,创新活动设计案例积累课堂教学科学评价的经验,助力推动课程改革,迎接新知识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