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2-03-17李克俭胡捷仇恒佳司文会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观测体系专业

李克俭 胡捷 仇恒佳 司文会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突出群内专业的集成效应,聚焦提高人才供给精准度,强化行业、学校、企业协同机制,实现专业联通、体系贯通、资源融通,着力提升专业群育人功能[1][2]。但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内容同质化、资源稀释化、成果难转化等问题[3][4],建设水平不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强[5]。研究发现,借鉴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创新性构建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可以有效推动专业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提升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当地离不开”成为了现实[6],效果良好。

1 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

我国高职教育专业群概念始于2004 年教育部公布的高职专业目录分类,基于“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划分,将高职专业分为19 个大类、78 个二级类、532 种专业,二级类专业体系实为专业群[7][8][9]。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专业群概念内涵、外延、组群规范、建群原则等不断演化,目前已演绎为“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10]。”由此,高职教育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应运而生。所以,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定义为: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保障和提高专业群发展的质量管理系统[11][12]。

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考察群内专业在对接产业、统筹设计、资源共享、名师引领、团队支撑、完善机制、持续发展、彰显特色的集成与迁移性,关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开发、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服务发展能力提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成效,突出人才培养、集成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与成效[13][14]。

2 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指标

专业群质量评价体系以专业群结构、建设基础、建设内容、建设成效以及建设保障措施等作为观测点,具化为建群逻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资源、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对外开放、专业群建设显性成果、社会影响与特色,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支撑专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研究以本校食品加工专业群为样本,设定11 个一级指标、43 个二级指标、106 个观测点。

2.1 建群逻辑

从专业群定位、规划、课程群团队、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认证五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专业群定位要求定位准确、逻辑关系明确、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吻合;专业群规划观测发展规划、建设标准、群负责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量化考核、定期评估;团队观测专业带头人、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群负责人;培养体系观测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教学体系、职业标准、岗位需求度、各级专业数;专业认证包括按照国际标准实施专业认证。

2.2 人才培养

从需求调研、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需求调研观测专业群调研方案;培养方案观测专业群服务面向、校企参与培养目标定期修订、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及持续改进、实行1+X 证书制度;培养模式特指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2.3 课程体系与资源

从平台课程、实践课程、课程教法、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群资源库五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平台课程观测群平台课程门数、课时数占比;实践课程评价群实践课程门数、课时数占比、拓展课程门数、课时数占比、校企共同开发群课程体系、课程总数、实践课学时比例50%以上、活页式、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数量、教学资源库项目数量、教学标准数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课程教法评价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观测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数量、实训、实习开出率、年内毕业生在校企合作单位就业人数及比例;群资源库评价群资源库课程占比。

2.4 师资队伍

从教师数量和结构、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六个二级指标评价。教师数量和结构观测师生比小于1∶16、高级职称比、“双师型”教师比、博士学位教师比、兼职教师50%以上、兼职教师管理;领军人才观测数量及质量、培养考核机制;专业带头人观测校内外专业群负责人数量及质量、专业带头人管理;教学名师观测数量及质量、培养、考核和聘任机制;骨干教师观测数量及质量、名师、大师工作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骨干教师培养、考核和聘任机制;“双师型”教师观测双师型教师比例90%、双师型教师培养、考核和聘任机制。

2.5 人才培养质量

从新生质量、就业质量、师生竞赛获奖、教学成果四个二级指标评价。新生质量评价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及报到率、职教立交桥情况;就业质量是指1+X 证书获取率、就业率、创业率、毕业生薪酬水平、毕业生发展空间、优秀毕业生数量及质量、用人单位年度接收毕业生就业总数及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学生对专业群建设的满意度、产教融合型企业年度接收毕业生就业总数;师生竞赛获奖指学生获奖数、教师获奖数;教学成果特指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

2.6 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

从科研成果、科研项目、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四个二级指标评价。科研成果指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高质量论文数、专利授权数;科研项目观测国家基金项目数、国省部级项目数;技术服务指技术服务交易额、成果转化额;职业技能培训指在校生培训人数、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数量、职业技能培训到账经费总额。

2.7 产教融合

从平台与项目、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企业捐赠四个二级指标评价。平台与项目观测各类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众创空间、各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省级以上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是指订单、定向、委托、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数、占比;标准开发观测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行业企业核心课程标准;企业捐赠观测企业捐赠设备总值。

2.8 对外开放

从国际交流、职教联盟两个二级指标评价。国际交流观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国际教育交流项目、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项目、国(境)外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参加国(境)外技能大赛学生获奖数量、国(境)外在专业群的全日制留学生人数、师生国(境)外访学交流量;职教联盟观测组建或参与各级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数量。

2.9 质量保障

从内部质量保障、外部质量保障两个二级指标评价。内部质量保障观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专业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教学质量反馈监控机制、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标准、质量评价结果运用、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外部质量保障观测第三方评价机制。

2.10 专业群建设显性成果

从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就业岗位匹配度、师资发展、专业成果、影响力、服务能力七个二级指标评价。毕业生双证率观测1+X 证书的获证率;就业率观测一年就业率;就业岗位匹配度观测实际就业岗位与专业群岗位吻合度;师资发展指晋升、人才、荣誉称号人(次)占比;专业成果指科研成果绩效占比;影响力指群建设成果被教育部门采纳或新闻媒体报道数量;服务能力指五技服务交易额占比。

2.11 社会影响

从媒体报道一个指标评价。特指专业群成果在高职教育领域省部级以上电视、报刊、电子媒介等媒体报道美誉度高。

3 实践效果

本评价体系以食品加工专业群建设为载体,坚持评价结果用于专业群建设,三年实践表明,效果良好。食品加工专业群以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检验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龙头专业为核心,面向苏州全市32 大类食品生产企业岗位群核心技能,“引企入校”全真建立“校中企”,强化行业、学校、企业协同联动机制建设,构建“育人共同体”,专业结构优化、专业竞争力增值、培养特色彰显,全面增强专业群职能。

专业群成果在高职教育领域倍受媒体关注。《科技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为此进行过专门报道,相关成果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江苏高教》《职教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先后视察专业群成果并给予高度评价。2019 年5 月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莅校视察时指出:这种培养模式好,产教融合深入,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强。2019 年6 月19 日,接受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与会代表的现场参观,在全国职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4 结论

深入研究专业群评价体系问题,坚持指标体系有指标、观测点可测量、评价结果真应用,既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需要,也是解决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相对空泛的现实之需,更是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的较好方法。当然,本体系未必系统、尽善,尚需借鉴同行、专家在指导过程中凝练的理论、实践问题,不断提升本体系的科学性、可迁移性,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群建设。

猜你喜欢

观测体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天文动手做——观测活动(21) 软件模拟观测星空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可观测宇宙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