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用语言讲中国故事
——大学英语课程育人探索
2022-03-17郑国平谢广平
郑国平, 谢广平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是中国认识世界、展现自我、融入全球的重要工具。习近平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1]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有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国家发展、通晓专业技能、具备外语沟通能力,能向世界传送中国时代强音的新时期人才。英语作为世界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之一,如今在中国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全面推行,也是大学学习的必修科目。
大学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一环,课程教学都承载着铸魂育人的大任。大学英语是高校中覆盖全员学生和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至少开课一学年,在有些高校和部分专业甚至两学年。课时多、影响广、跨度长的特点,让英语课程成为加强学生价值引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新阵地。新时期新征程让英语教师感受到任重道远,如何有效探索大学英语的课程育人路径,在授课的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品德、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 课程育人的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2017年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高校要因事而化,以提升育人质量为根本,把握立德树人的政策方向,遵循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指导教师转变思路,完善育人的内容形式,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要因时而进,优化课程的模块化内容,不仅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要强调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教育要素,大力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年学生成长为凝聚民族精神的主力军;高校要因势而新,推动育人新模式构建,实现从“教”向“育”的跨越,所有教师需摒弃思想教育只与思政课相关联的错误观点,梳理所授课程的育人元素,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立己德,实现树人德,并将二者有机统一。依托课程本身,推进科学文化知识传送、专业能力培养与核心价值观塑造同心同行,成为现代化教育的根本目标。让“课程育人”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新一代”与“新时代”同向同行,成为教育者肩负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
2 大学英语课程育人探索
大学英语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实现全面育人的有效切入点,是课程育人的主阵地之一。有效剖析课程的知识点,认真梳理课程中的育人内容,赋能思政功效于课程教学,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学英语教学要把课程育人作为教学目标,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对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在课程中彰显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让育人环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指引新时代的追梦人。
2.1 提升教育育人、专业育人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大学英语在课程设置方面,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视课程内容为教学的核心,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行模块化教学模式,重视能力输出,这与纲要要求不谋而同。大学英语课程分为模块Ⅰ和模块Ⅱ,一学年完成;每个模块的学分是5分,学时70课时,另有70课时的自主学习,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教案和课程周历。教师利用U校园平台布置作业,用好微课堂,实现大超越,让自主学习贯穿始终。
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将翻转课堂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线下线上讨论相结合,以汇报的方式将文章及练习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罗列,老师重点对其进行讲解。随着课程难度的深入,增加演讲、辩论等环节,注重融入文化因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爱国之情。在教学方法上,探求合理运用学习平台及社交软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学习小组合作分工,遇到问题随时深度交流、共同探究,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推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教学全过程得到了浸润式渗透,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了思辨能力、综合技能、文化自觉与自信、政治觉悟,实现了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强化合作能力培养,宣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的教学效果。
2.2 弘扬实践精神,推行实践育人
对大学英语而言,要发挥课堂育人基地作用,就要统筹推动实践育人,坚持把培养学生综合技能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同时注重在课堂内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实践的种子,开展课前英语对话、演讲,强调语言的输出成效;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校史校情、校园趣事,传播校园文化,强化主流价值观的深入人心。英语教学要探索丰富拓展实践活动的路径,以第二课堂建设为依托,将学科教学和课外实践密切融合,优化实践内容、完善考核体系,将实践的成效纳入到综合测评,激发学生的动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效,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赛事,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等赛事为契机,拓宽学生语言应用的实践渠道,并将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外语文化周、外语风采大赛、英语角、短剧大赛、辩论赛、英文歌曲比赛、原声电影欣赏、英语学术讲座等等,这些主题鲜明的英语实践活动情景交融,让语言教育在师生参与中转化为行动,课堂与实践教学相长,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育人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并延伸扩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环境和平台。
2.3 重视价值育人,引领文化育人
高等教育固本培元的核心因素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高校教师要注重价值育人机制建构和正能量价值的传承,力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英语教学不仅仅关注语言能力,更要聚焦时代精神与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价值育人能力,在课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发掘教材里潜在的品德修养、奋斗精神及德智体美劳素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英语教学有机渗透,让立德树人与英语教学并驾齐驱、同向同行。大学英语教师要自觉做好表率,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的方向,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找好育人案例,做好榜样示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的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到知行合一、知行转化,践行理想信念。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为例,梳理该教材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并对课文及练习进行归类整理,发现教学主题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内容达到75%。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借助教材相关内容,进行价值观的启迪和滋养,在练就自身打铁硬本领的基础上,注重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用课本的素材、鲜活的内容、身边的事例来塑造他们的品格,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拓宽三全育人的阵地。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3]利用语言媒介,传递中国精神,展现文化自信,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标之一。英语教师要做到以师为范,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教学内容,潜心探索如何从国际化视角增强中国故事的时代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历史故事、中国特色文化紧密结合,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由语言输入到文化输出这一质的跨越。仅在《新视野大学英语1》中,就涵盖了丰富的文化传递资源,带有中华民族显著的特征。从儒家创始人孔子到七下西洋加强我国与海外各国联系的航海家郑和;从传统佳节中秋的来历及演变到集中国哲学、医术、武术为一体的传统运动太极;从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振兴、航天业快速发展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有这些素材都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感知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稳健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世界的眼光引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外友好的姿态,这是新时期人才需要担当的重要使命;把学习外来语言的课堂升华为坚定民族自信、发挥文化铸魂育人的阵地,用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3 课程育人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立足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尚缺少特色鲜明的英语校本教材。大学英语教学需挖掘徽文化和省内的红色文化主题,并将其与地方发展和学校建校的历史以及优秀校友的奋斗事迹材料相融合,以此为素材编写英文材料作为课程育人的重要案例。
其次,大学英语课程要认识到网络育人的重要性,课程育人的有效维度尚有扩展的空间。网络的全面覆盖推动了当代大学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进行网络社交和网络学习,网络已成为课程育人不可缺失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要利用好网络这一重要抓手,依托易班APP,将其中的语言学习功能和思政教育功能相整合,订单式发布学习任务,在语言浸润的过程中实现育人功能,推进三全育人的实现。
最后,大学英语教师要加强与辅导员老师和思政课老师的联系,提升协同育人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戮力同心。在课程教学大纲设置中,课程教师需要思政专业教师的指导,利用思政理论构建课程思政的框架,赓续育人的理念,将三全育人深耕在课程之中,优化课程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实现与辅导员的全力协作,精准聚焦专业育人,推进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相结合,凸显价值育人,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为三全育人提供有力支撑。
4 结束语
在课程中实现育人目标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要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思政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着力提升专业育人,促进实践育人,掌握价值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主动权,加强和提升课程的育人时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行动证明英语课堂完全可以成为培养高尚理想信念、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专业学习的育人主渠道。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实践精神、价值观念的引导,培育学生乐于担当、青春奋斗的精神,为实现教育百年树人的目标夯实基础。实践证明,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育人是所有课程承载的核心。未来,在三全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协同育人,发挥好学校层面的指导作用。大学英语教师也要加强与辅导员及思政课老师联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为学生解疑释惑的同时,注重网络育人,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指导学生学好通用语言,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尽显大国风采,展示中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