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03-17孙静
孙 静
在语文教学史上很早就有学者提及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语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整本书阅读的主张,即“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阅读整本书的思想,[1]但是却没有引起国人的足够重视。当前,高中阶段三年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客观上教师与学生很难顾及整本书阅读实践,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将大打折扣。基于此,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依托提出有关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身“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含义
整本书阅读是相较于单篇阅读教学而言的,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与单篇阅读有差异。整本书阅读是将“整本书”作为阅读对象。[2]在形式上,整本书是以成“本”的书册形式存在,也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作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在内容上,整本书强调描写对象、主题思想、写作方式、时代主题等前后关联的整体。《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阅读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获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整本书阅读教学即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书籍进行整体阅读,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首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学生与他人交往的基础,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整本书阅读前,学生先阅读一些有关书籍的介绍能够积累语言素材;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很好地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结束后,学生围绕所阅读的文本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与组织能力。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就可以凭借积累的阅读素材,以及学习到的语言组织运用能力完成一定的交际活动。
其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容与结构与单篇阅读教学相比,要复杂、充实得多,这就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想象、推理与概括。教师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和钻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用批判性、辩证性的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提升批判性和独创性的思维能力和品质。
再次,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后,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语言所承载的美的因素,获得了相关的审美体验。例如,学生在读《左传》时,能感受到战争的宏大场面;学生在阅读《论语》时,能根据人物的对话以及行动想象出贤人的艺术形象。这些都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的感受,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传承文化。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未来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上文所提到的《论语》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典范,其中涉及到的孝道、仁爱思想沿袭至今,学生仔细阅读此类书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其一是阅读前指导。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指教师随意为学生选择一本读物就开始阅读,而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2中的“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为指南,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标指引范围之外选择一些对学生成长有积极意义的读物。另外,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在身心发展、知识储备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教师对书目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特点。高一年级学生文言文知识储备尚不足,思维较浅显,因此,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内容简单的读物,如《史记》《西游记》等;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与阅读水平相比高一年级学生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书籍;对于高三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庄子》之类理解难度较大的书籍,这样学生层层递进地完成阅读任务,可以有效提升思维水平。
在阅读相关书籍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一些辅助性学习材料,例如,在读《诗经》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读李山《〈诗经>离我们有多远》、周振甫《诗经译注》“十五国风”的导言等,[3]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辅助性读物既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又可以激发阅读兴趣。
其二是阅读过程中的指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分配课时量为18课时,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将课时分配好。例如:在教学《平凡的世界》这一作品时,教师可以将18个课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2个课时的导学课,第二部分是12个课时的阅读推进环节,第三部分是4个课时的阅读评价课。教师在分配课时时,也要分配好课程的周数,使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够有条不紊、按计划地进行。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对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论辩思维。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所研读的整本书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集思广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对作品深层次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定期挑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在班级进行展示,激励更多学生更加自觉地阅读。
其三是展示阅读成果,作出合理评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仅革新了学习内容,还革新了写作任务,新课标指出“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概要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价”。学生在完整阅读一部作品之后,心中会有不少感悟,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使自己的思想与想象转化为书面语言,教师适时组织学生通过读书报告会、辩论赛、剧本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结果展示,通过语言的运用,获得思维的发展,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评价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整本书阅读与之前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同,所以评价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以往的阅读教学重视结果性评价,而整本书阅读教学是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并重。此外教师评价要及时、客观、注重激励性,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付出。除了教师评价,学生也可自评、互评,让学生了解自己有那些变化与进步,树立起自信心。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通过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品味经典,切实加强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