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2022-03-17史秀英郑维刚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知识点物理班级

史秀英 郑维刚

一、高效课堂的表征概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笔者认为目前具备如下特征的课堂能够达到预期的高效教学目标。

其一,高效率的课堂基本要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与学的效率,高效课堂要求在教学中发生课堂生态的基本变化:课堂氛围从以往的“鸦雀无声”转变成“畅所欲言”,学生肢体从“纹丝不动”转变成适度“自由活动”,教师“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学生个体和小组的“自主探索”。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更要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应用知识的技能。[1]在一堂课的自始至终教学时间内,师生合作、互助是和谐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快速理解、记忆教学设计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并且师生互相反馈以及随堂评价流程顺畅、良好。

其二,每一名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教师备课时应把一节课分成几个环节、步骤,在每一环节设计中都要考虑到学生具体干什么、达到何种程度;问题的预设都要明确是针对哪些学生,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时会遇到什么困难;问题设计是否遵循分层原则,让所有学生都有回答问题、参与交流的机会;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哪些教学生成,教师又如何应用可能的生成。

其三,学生心情舒畅,有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身体与认知、思维、情绪是紧密关联的,学生的高效学习行为是建立在身体与认知、思维、情绪的积极性协同基础上的,高效课堂要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心情舒畅的环境,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情感动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教师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和动力![2]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并让学生互相赏识彼此,激发各自的潜能。高效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信的常规做法包括:

首先,在班级传递“赞美”,让学生去发现同学的优点,可以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安排学生互相总结,增强学生的自信。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下称“教材”)八(上)《汽化和液化》一课教学结束时,设计学生小结环节(为便于表述,下文学生姓名用字母表示),生A说:“老师,我今天发现B上讲台在黑板上写的物理公式,板书很漂亮”;C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组的D这节课表现很棒,老师每提问一个问题他都举手”。这样由学生去传递对同伴的赞美更能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自信心。

其次,利用每天的下午大课间10分钟,让学生把当天所看到的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好的现象、事例,以及同学的点滴进步进行及时反馈,真正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改进一点点,每天创新一点点”。

例如,在某周四大课间,生E说:“老师,我今天要表扬F和G,因为今天我听见她们俩互相鼓励,而且还要互相监督,表示不会做的物理题坚决不抄,不懂的问题就问同学或老师。”H说:“这几天我发现I、J上课回答问题都特别积极,而且I这几天利用大课间的时间经常给其它同学讲物理难题,值得表扬,应该加分。”

再次,在班级文化墙黑板上设有公示栏——“榜样的力量”,每天都会展现一些在各个方面表现进步的同学的名字或者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

例如,某周三展示的是:物理课堂表现最好的两名同学是L 和M;物理课上表现最好的一个组是R组;表现有待进步的同学是S、T。

培养自信的班级活动开展一个月后,同学之间关系非常和谐,因为他们都带着赏识的眼光看待同伴;班级的一些不良现象慢慢变好了;物理学习、作业的自觉性大幅提高,每一个学生感觉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就是自己的物理老师。课堂上交流、互动的积极性也非常高,积极回答问题受到同学表扬的人,成为其他学生的追赶目标。每一个同学都想在某一方面为同伴做榜样,所以他们每天都在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别人,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自信。

活动的持续开展必将为高效课堂提供助力,然而持续坚持一项活动对师生均非易事,适时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是一种有效策略。

(二)构建小组竞争机制

第一,明确规则,精心准备。

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高效组织和管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其中四个小组每组4人,两个小组每组3人。课堂考核则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捆绑制考核。学习小组考核均具有明确细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前5分钟检测。一般将检测定位为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设计10个填空题,测试完成后小组互批反馈,统计小组平均分,前三名小组分别获得3分、2分、1分。

(2)课中回答问题、交流互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一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规定每一节课上如果某一小组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那么这个小组可以获得5分

(3)课堂习题反馈。针对每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学完知识点后有针对性进行习题堂测,检测课堂效率,成绩前三名的小组可以分别获得奖励分值。

(4)课后作业反馈,对书写工整和特别工整的作业,或书写不够工整、反馈不及时的作业,给予奖励或扣减分值。

第二,精细组织,系统实施。

其一,课堂教学伊始,由科任代表反馈上节课各小组的得分情况,重新编排小组座位,通过座位流动编排激发各小组成员“比学赶帮超”的团队意识,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适度培养竟争意识,全面培养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

其二,编排好小组新的桌位后,利用课前5分钟检测并反馈,小组互批、组长报告,列出得分情况。

其三,激活课堂生态。

(1)备课:在充分挖掘物理教材资源和研究课标的基础上,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重点设计学生在每一时间段内的学习过程。

(2)讲授新的物理知识点时,让学生针对微课上展示的设疑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并小组交流找出相关的信息。根据学生的认知表现,对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进行讲解,允许小组之间进行抢答。

例如,在学习教材九(上)的《电流和电路》时,让学生做完实验后,根据实验现象再结合教材回答PPT上出示的问题:

①小灯泡为什么亮了?

②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电荷为什么会出现定向移动?

③电流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并回答准确了,那么对电流这部分知识点也就清晰掌握了。

(3)总结知识点时让学生参与板书,由一位学生上讲台总结知识点,其它学生将总结记录在笔记本上;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个别指导。

(4)小组竟争试讲简单的习题。小组选好题组类型,确定组员的讲解分工,其它学生参与提问,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且增强了小组间的竟争意识。

(5)尝试简单内容让学生提前备课讲课。例如,在教学“温度”这节公开课时,笔者让V和W上台讲温度计的使用,他们一开始都有点儿紧张,不小心把温度计掉到烧杯里了,这时候V机智地问其他同学:“我刚才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同学们回答说:“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这个意外动作和问题实际上是课堂生成。听课的校领导和教师认为,这样的学生讲课设计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这样的尝试也是值得的,并且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以让课堂始终葆有新鲜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课堂习题反馈和课堂小结。进行课堂小结的学生除了总结物理知识点外,还要总结这节课上哪些同学表现非常好,哪些同学表现得很努力等。

(7)课后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作业不超过15分钟,把选择题型出错的原因都写出来;二是把仍有疑问的标示出来,便于小组交流,同学互讲。

第三,成效分析与反思。

小组竞争机制实施以来,尤其是每一节课的如实反馈,让很多学生产生成就感,促使他们在下一节课做得更好,为自己也为小组加分。同时每节课课前5分钟的检测,不用教师敦促,自然有学习小组的组长安排任务。在课堂上,学生为了多获得一个笑脸奖励,有了看得见的具体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课堂参与度都很高,积极主动地为小组争贡献。这种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很有实效,课堂氛围也大大改善。在实施过程中,师生也存在一些困惑。例如,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也多了,但是少部分学困生往往为了多获得可靠的奖励,喜欢抢答或选择练习一些简单的习题,回避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习题,长期下去课堂参与的质量会下降,对学困生而言在挑战困难中锻炼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机会会丧失;另一种情况是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多了,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思维有快有慢,在等待小组全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容易打乱教学节奏,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等。

这些困惑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探寻有效策略加以解决,但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物理教学方法或模式,都不能按部就班地套用理论模式,应该结合班级学生学情,根据班级实际因时而变,立足素质教育这一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张扬学生的个性,成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更具创造性活力的课堂上达至高效。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知识点物理班级
只因是物理
班级“四小怪”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不称心的新班级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