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路径探究

2022-03-17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语文

吴 琼

小学是学生人生启蒙、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学科,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语文学科进阶学习,还影响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作文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反映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小学生作文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改进作文教学的相应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从教师角度分析

1.速成作文现象普遍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不注重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而是制定好写作模板,习惯于让学生背范文、背“开头”、背“结尾”,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养成了惰性,学生不再用心遣词造句、排篇布局,只想简单地求助于互联网或作文技巧指导书籍,进行套用甚至于抄袭。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写作创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教师在阅卷时总是发现班级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虽然在学习写作的初期,这种让学生背诵范文的方法确实能走捷径,看起来似乎“卓有成效”,能让学生快速找到写作窍门,是一个好抓手。但语文教师也要认识到,适当背诵范文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常见方法之一,不是专门解决写作难题的法宝,必须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和开发,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摒弃速成作文的习惯意识。

2.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作文难写,怕写作文”是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其实不仅仅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情绪,不少语文教师也对作文教学存在畏难心理——作文难教,怕教作文。

学生写作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写不出好习作,教师常常因此很苦恼,感觉自己没少教,但就是没有效果,教师更多的是将写作教学不理想的结果归咎于学生,认为根源在于学生写作态度不认真或者对教师传授的写作技巧没有很好地领会等,这些都是教师的观念产生了偏差。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知出现偏差,也是导致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多为学生考虑,要创新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但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甚至没有做好克服教学重难点的心理准备,因而只能固步自封、安于现状。

(二)从学生角度分析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与热情

学生不爱上作文课,在心理上抵触写作练习。笔者认为学生写作兴趣低下的原因有很多,小学阶段学生阅读量有限,知识储备不够扎实,思维分析能力不足,缺乏生活经验,持续观察事物的耐力有限等,这些原因都会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的智力发展结构和身心发育水平,决定了写作对于大部分小学生个体来讲是一个难题,所以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害怕写作的心理,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畏难心理如果长期存在而无法消除,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形成一种不良习惯,需要语文教师给予足够重视,并用正确的方法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提高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通过科学的写作练习与持续的进步获得习作的成功体验,进而爱上写作。

2.学生习作缺少真情实感

情感可以为一篇文章注入灵魂,无论哪一种文学体裁,好文章的共同点就是情感表达真切,使读者可以共情。小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时候,通常情感的表达过于直白空洞,他们不善于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缺少对感情细腻的描摹,导致文章索然无味。例如,有学生在表达“感动”的时候写道:“疫情面前,看到志愿者们裹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冰雪中组织小区居民排队扫码测温,这一幕幕情景令我十分感动。”该学生选取的写作角度很好,但是令人感动的地方欲言又止、表述不清,无法击破读者内心深处的情绪阀门,为志愿者们的付出而动容。还有一类学生的习作问题是为了表达情感而表达,语言表述过于夸张,空洞而脱离生活,这种表达并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反而会让人产生一种过于虚假的感觉,这一类作文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无法称得上好习作。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想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就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方面让写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从心底爱上写作,消解速成作文的困扰与束缚,增强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写作的意愿,帮助他们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把写作当做日常表达情感和情绪宣泄的工具;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语文教学专业能力和素养,寻求更多方法拓展作文教学。

(一)打好基础,树立起正确的写作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要的责任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写作观——独立写作,通过文字表情达意,是一件美好而自豪的事情。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相对不足,部分学生面对写作要求往往不知所措,总想搪塞应付了事,喜欢生硬模仿范文,东施效颦。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扭转学生这种生搬硬套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若在小学阶段养成此习惯,会形成不良的写作意识,日后再想独立写作就很困难了。对于实在无从下笔、写不出达标作文的“后进生”也不要简单批评、责备,可以采取单独辅导、因材施教的方式,放宽作文要求或者分层布置习作练习任务。首先引导学生对作文题目进行独立思考,自主确定写作主题、方向,先勾勒出文章轮廓,之后再翻阅词典、书籍等工具,借鉴教材中优秀作品完善自己的构思。其次,小学阶段的作文文字不需要追求过于华丽,篇幅、字数也不用过长与过多,教师在选题时也要再三斟酌,不要选择太宽泛的主题,可以适当地细化。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下称“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我的朋友》一课教学中,朋友的范围太宽泛了,学生思考起来有难度,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将题目细化为《我的植物朋友》《我的宠物朋友》《我的玩具朋友》等,以使表意更明确,更适合小学生构思、下笔。树立积极的写作意识,便迈出了独立创作的第一步。学生在心中树立了正确的写作意识,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解开速成作文的桎梏,减少学生对网络和作文书的依赖。[2]

(二)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只是在教室里进行的,狭小的空间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教条式的教学,学生难以产生写作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让儿童们尽情感受奔跑的畅快,体验集体游戏的欢乐;来到花园里,欣赏花朵的千姿百媚,和蜜蜂蝴蝶共舞,找一找《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的“青头“和“红头”,都会是不错的选择。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的习作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篇作文的要求是能初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一个童年游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教学重难点是把自己玩的过程写下来,把自己玩游戏时的心情写下来。传统的课堂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开导学生如何写出“玩游戏”的过程和此刻的心情,收效甚微,不如安排学生自主游戏,游戏后真实地描写过程与心情。作文教学模式由注重教转到注重学生“体验”的输出,给他们更多的内容和主题以及如何写的选择权,学生成为了写作教学的主体。

(三)注重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素材积累对小学生写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长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积累的过程,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学生脑海中没有写作素材的积淀,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然而,素材的获得不可能是以临阵磨枪的形式轻易就可以实现的,学生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日积月累,才能在写作方面有所收获,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写作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领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并将这些词句进行分类,方便学生记忆、背诵和运用,在需要运用此类素材的时候学生可以对从教材中积累的素材进行加工再创造,提高写作质量。但作文素材的积累只来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外阅读的内容来拓展学生素材积累,为此,要为学生合理选择适合其年级段的读物,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充实素材积累,还可以丰富自身情感,在共情中加深印象。随着素材积累的到位,写作时便能做到随用随取、胸有成竹,学生习作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富有生活味,写作水平自然会日渐提高。

(四)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奠基,学生的写作才会如虎添翼,教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课堂形式单一枯燥,没有生机活力,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产生学习兴趣,想要抓住学生兴趣点,教师就要找准学生写作的兴趣点,与他们产生共同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随着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写作教学授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小学生年龄小,在讲授作文的时候,只能选择他们能理解的词汇、事例,描绘出来的事物可能既不生动也不具体,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对写作内容的看法,展开写作评价,学生的作文质量自然会获得提高。

(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学生习作缺少真情实感,是因为学生生活体验不足。教师要给学生适时安排一些观察训练活动和项目,为了确保观察训练的有效性,需要学生对观察过程、观察内容、观察结果等方面进行记录,教师通过对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进行记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练就善于发现新事物、新角度的眼力。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心得整理成观察笔记,记录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新鲜事物、趣味现象等。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在分享的过程中,既可以交流观察体验的成果,又可以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成长。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写作时“凑字数、没真情实感”这类问题便自然会得到解决。[3]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存在许多教学难题。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两节专题课就能完成的,教学难题在给教师们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教师持续地改进写作教学策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习作展示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