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融合多种教学策略分析
2022-03-17顾莲娜
顾莲娜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合多策略的教学方式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受到教师教学水平、育人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收效差异较大。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精准梳理教学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构建完善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美育学科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学生成为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当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还是有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聆听教材列出的音乐作品,并直接向学生讲述音乐的背景、情感与内涵,这就无法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会消磨学生音乐欣赏和学习的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少学校都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设施,但部分音乐教师受到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限制,不能深入融合运用信息技术以创新音乐教学的方式,这就无法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1]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音乐欣赏教学魅力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节奏,聆听教师讲述的知识,高度依赖于教师,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并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需要彻底转换课堂角色,使学生成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构建和丰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体系,融合信息技术等资源于音乐教学过程,增加音乐欣赏教学课程的魅力,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2]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苏教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以下简称“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奥林匹克风》一课时,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搜集贴合教材的音乐材料,搜集世界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与奥运相关的音乐作品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奥运五环,并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与学生共同歌唱,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轻松地使学生主动参与、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其次,教师可以播放历年奥运会的主题曲,同时鼓励学生在背景音乐氛围中讲述个体对奥运会的了解,以此生成课堂教学的崭新内容,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音乐的“感染”滋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感受音乐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
(二)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音乐学习信心
教学氛围与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比较明显,音乐欣赏教学尤其如此。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使学生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音乐教师可以从语言和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肯定学生的学习与展示、交流,营造深入互动与深度参与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信心。[3]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放歌》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主题与学生共同装饰班级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教学主题,提升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班级的装饰,并鼓励学生猜测教学的内容与主题,这样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愉快的交流。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与草原相关的歌曲,并鼓励学生进行歌唱,同时从多个方面肯定学生。之后,教师就可以播放教学音乐,并鼓励学生在聆听音乐后,讲述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肯定学生的讲述。民主、平等的氛围,真诚的鼓励和肯定,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自信心。
(三)丰富教学方式,为音乐教学赋能
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是较大的,这使得学生会对音乐教学产生一定的期待感。教师长期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展开音乐欣赏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对教学的期待感,失去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并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这时,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兴趣所在展开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坚持构建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教学产生期待感与好奇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与世界联网》时,就需要丰富音乐曲目,让学生体验世界的多样文化,并使学生掌握通过欣赏音乐了解跨文化的方式。当然,教师在添加音乐曲目的时候,就需要了解学生的欣赏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添加曲目,这样就能使不同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过程。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小组合作欣赏任务,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欣赏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特长进行小组分工,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并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提升与成长,有效落实因材施教。
(四)注重启发引导,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效益
初中学生尚缺乏足够的音乐欣赏经验和音乐欣赏能力,想要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审美意识,以及音乐学科素养,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教师需要注重音乐欣赏的启发和引导,并给予学生讲述欣赏感受的空间,这样能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音乐欣赏经验,实现过程育人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教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国威国魂》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探究音乐的背景,并指导学生结合音乐背景欣赏音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刻认知,从而增强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当然,提到国威国魂首先想到的就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教材音乐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以及作品历史沿革。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讲述《义勇军进行曲》背后仁人志士的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并鼓励学生结合音乐背景歌唱《义勇军进行曲》,促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感受国歌,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情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德育。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音乐欣赏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教师融合多种策略构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的新生态,可以满足不同审美兴趣的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可以使不同审美能力的学生都能提升各自的音乐欣赏能力,攀登各自音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可以使得有着不同需求的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这就促进了初中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同时也提高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