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引领自主学习,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2022-03-17吴斌
吴 斌
(陇南市武都区石门九年制学校 甘肃 陇南 74601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刻明确课堂主体和客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想要建设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课堂学习交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发展的客观条件,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各项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技能方面的基础。
1.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因
首先小学数学阶段的知识教学要求相对较低,大多都是基础性的知识。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重要很多,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后,也为学生今后各项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小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更需要自我探究的能力,学生拥有了自我探究能力之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容易将各种问题自行化解掉。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善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和提升各项技能的提升。
2.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面对的困难
2.1 教学评价体系落后
经过充分的调研之后发现,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的超过对技能和能力的重视程度。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有所渗透和拓展,但是由于评价体系等的落后,导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仍旧保守的以试卷成绩作为教学质量考评的首要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致学生在学习当中缺乏主动性,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也很难通过自己的能力对问题进行消化和吸收。
2.2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和课堂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被证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提起学生们的兴趣,也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课堂学习缺乏热情就相当于对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学习后的结果肯定不会太好。这也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经常说的教学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种问题不解决,想要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恐怕难上加难。
2.3 家庭教育配合不够
家庭教育的配合度不高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第一方面当今社会各个家庭的客观压力都很大,所以家长往往都在为生活而奔波,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家庭教育的配合度不是很高。第二个方面,现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和约束,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长辈们的溺爱中长大的,所以学生很难有一个可以独立完成一项事务的空间。这就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匹配程度不高。
3.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方式、方法
3.1 从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入手,为兴趣点燃奠基
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先决条件,在整个教育教学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之前做过很多小学生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现阶段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仍旧没有实现完全自主化,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的文具购买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购买过程,让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自主意识的培养添加到课堂当中来,例如将小小超市、我是小小老师等等活动形式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通过角色的转换或者本色出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学生自主学习视频,内容可以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相关知识预习、复习等方面,这样既能教会学生们一种学习的方法,又能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降低教师课堂的教学压力。
3.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解决实践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重要出发点之一,而作为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有两种,第一个就是游戏的形式,第二个就是能够通过实验或者动手的方式得出结论的事物。基于以上这些因素,笔者建议将手脑并用的方式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当中来,也就是为学生们设计一些能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探究出结果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满足小学生能够进行实践的潜意识需求,同时还能够达到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进行手脑并用能力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分数有关的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将这种动手探索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知识教学当中来。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做一些课前准备,例如为学生们事先分好组,为学生准备一些橡皮泥,塑料刀具等。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让同一组的同学们坐在一组,随后为学生们布置探索课堂的要求。大家需要通力合作做一个小蛋糕,蛋糕的装饰组内成员自行决定。材料就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橡皮泥。随着老师的一声开始,学生们都会积极地投入到橡皮泥蛋糕的制作过程中来。当每一组的同学都做好了属于自己的蛋糕后,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有三个人需要食用这个蛋糕,我们应该怎么分呢?如果五个人或者八个人要分这个蛋糕又该怎么分呢?大家可以运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工具亲手进行以下尝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而然地就将分数的概念和分数教学中的难点给化解了,而且学生们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对分数的知识也有了更深的记忆。
3.3 鼓励小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强化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在求知欲方面比较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有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开朗,也比较勇敢,不懂就问,问出来的问题也比较多,五花八门的,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胆小,不敢提问也不善于发问。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方针对学生进行正确性的引导。针对思维比较活跃又比较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围绕着教学内容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发问,避免由于思维过于分散而进入偏离轨道的误区。对于相对胆小,思维活跃度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逐步的引导,既不能让学生产生怯懦的心理,打消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谨遵两点,第一点,在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注意不要责罚或者嘲笑学生,要用适度的语言和行为激励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第二点,是要有耐心,承认和尊重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以“四边形”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们准备有关四边行教具,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这些教具进行观察,比如首先观察的是长方形,老师则可以向学生们提问,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呢?如果光凭借观察得不出结论的话,大家可以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进行进一步的探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很容易就得出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平行且相等的特性,对长方形观察完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们进行其他四边形的探索。
3.4 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教学方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小学生年级都相对较小,所以他们很难有正确的发散性思维,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在一点之上,他们往往只对新鲜鲜活的事物感兴趣。第二点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客观环境来说,教育领域的客观要求赋予了教师必须丰富和改变原有教学方式的客观使命。所以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出发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小学数学知识教学能力,丰富和完善原有的教学方式,助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以乘法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将乘法口诀直接教给学生们,学生按照要求背诵乘法口诀,随后照葫芦画瓢,将这些乘法口诀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究其根本为什么要这么做,其中的深刻内涵到底是什么可能没有几个学生能知道。所以教师就应该将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将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引入到乘法的教学当中来。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两个箱子和18个小球,一个箱子里老师分三次,每次放入3个小球,另外一个箱子,老师一次性放入9个小球,这时候将箱子打开,老师跟学生们一起数一数小球的数量,学生们很自然地就会发现,两个箱子里的小球数量是相等的。这时候学生们就会思考,其中一个箱子里的9个小球是老师分成3次放进去的,而另外一个箱子里的小球是老师一次性放进去的,这两个数字相等,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得出结论,老师每一次放3个球进去,放三次也是9个球,所以3乘3就是九。这样的教学方式远比直接教授乘法口诀要直观和易懂很多。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阶段积极培养和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成了客观教育环境大背景下不可逃避的问题,只有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手段,构建正确的思维引导方式,让学生们从潜意识当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的合理评价和鼓励,为学生确立正确的提问和思考方式, 鼓励学生多问、多联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升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客观教育环境为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