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17王女栋
王女栋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石桥镇古泉小学 甘肃 陇南 742211)
引言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帮助自己理清学习思路,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脉络,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思维导图,通过线条、箭头和文字的组合帮助学生识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的主要形式是画图,通过线条、箭头和框架将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箭头和线条指示下将不同模块的数学知识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不同,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将数学知识以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出来。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清晰的导图。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1.2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思维导图也被叫做树状图,顾名思义就是将文字知识用多彩的线条和不同形状的图形串联起来。通过关键词和分支将具有关联性、隶属关系的知识展示出来。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左右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识记能力、数学信息提取和总结能力,锻炼学生抽象性思维和形象化思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将教师讲授的知识重难点记录下来,将琐碎的数学知识整合成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在不同颜色标注下重点识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1]。
1.3 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教师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用逻辑思维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清晰直观的图形中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系统数学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也在不断升级,但是数学知识也是层层递进的,上下层次之间的数学知识具有关联性和递进性。学生在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优化数学知识结构
小学生受个人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在学习中能够用直观性思维思考问题,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在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发展中存在不足。数学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琐碎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直观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标注数学知识易混点[2]。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时、分、秒》教学中,学生的时间观念还不强,他们不能分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对每个时间单位之间的递进关系也模糊不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每个时间单位分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时间单位的转动代表什么,如何读取时间单位等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间写出“时、分、秒”,然后根据每个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分别画出五个分支“认识时间”、“时间的表达方式”、“时间的长短”、“辨别时间”、“不同时间单位换算”。然后根据这五个分支的知识先单独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分、秒,每个时间单位的进率都是60,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天有24个小时。然后学习时间的表示方法,认识钟表时间、数字时间。学生对时间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之后,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比如一分钟的跑步时间和40分钟的课堂时间。根据学生认识时间的程度进行换算教学,比如从一点四十到三点经过了多长时间、一个小时30分钟是多少分钟、300秒是几分钟等。
2.2 讲解数学概念知识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多达五百条的数学概念,并且这些概念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知识。数学概念的字数简单,但是包含着数学知识点的定义和原理以及背后的推理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接触数学概念,了解数学概念的具体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数只让学生生硬记住数学概念,也不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概念,导致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并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相似的数学概念区别开来,用图形分支的形式将数学概念中包含的内容罗列出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3]。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分辨正方形和长方形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更加直观的展示二者之间的不同,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师在思维导图中写下主体“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根据概念写出主要分支“特点”、“周长”、“实际应用”三个部分,在每个分支中进行概念讲解。长方形的特点是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相等。共同点是四个角都为直角。长方形的周长计算需要测量出一个长边和一个短边的长度,长加宽乘以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需要测量出一条边的长度,边长乘以四。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用相同数量和大小的正方形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出周长最短的正方形等。
2.3 讲解数学重难点知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数学知识的难度也在不断升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更加明显。学生在接触数学时就要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能够将数学知识抽丝剥茧掌握同一类数学知识的共同点然后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学生还要能够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有机整合,实现融会贯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讲解重难点知识,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在思维导图的层层分析下看到基础原理和变形,深化学生的知识分析和掌握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章《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题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出题目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解决生活问题。比如甲同学站在操场起跑线上跑步,他计划每分钟跑100米,五分钟跑完,但是在实际跑步过程中他提前一分钟跑完了500米,问甲同学实际上每分钟跑多少米。教师先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标出关键信息,理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的内容,然后找出问题突破口。学生在思维导图上标出关键信息:原计划每分钟100米,五分钟跑完,从这两个条件可以得出甲同学需要跑500米。第二个关键信息:提前一分钟跑完,也就是500米花费4分钟,根据这个条件得出问题答案。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理清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并且将具有关联性的条件用箭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4 助力数学知识系统复习
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每个章节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突出数学重难点和易错点。在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能够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指明复习重点,让学生将更多的复习时间留给自己的薄弱知识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梳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建立起整体框架,然后将零散的知识填充到不同的知识分支上,将自己在学习和作业中容易搞错的知识点重点标记出来,复习时更加有方向和思路,提升复习效率[4]。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三角形》复习阶段,教师先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写下单元标题“三角形”,然后根据每个部分的内容写出分支“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每个分支上写出关键信息,比如在“三角形的特性”中主要讲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包括三角形的高和低特点、边和角的特点;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按照三角形边的特点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边和角都有自己的特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主要包括多边形的内角测量方法和三角形内角的测量方法等相关知识。学生在复习和练习题目的过程将三角形有关的经典题目写在旁边,将自己在练习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来加深自己的印象,在复习中着重复习自己的易错点,同时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防止自己重复出现同一个错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和清晰的知识框架中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