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7孙艳凤
孙艳凤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中学 222231)
化学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实验性,如果教师沿用传统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必然使学生对化学教学失去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遵循化学教学的规律,尊重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认知特点,提升化学教学的趣味性.
1 开展趣味性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1.1 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主动性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师采取的是学生观摩的方式,即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由于学生不能亲手操作,只是按教师的实验过程发现一些现象,所产生的体验处于肤浅层次,学生不能很好地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而趣味性化学实验,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验教学模式,初中学生乐于动手,验证相关化学原理,喜欢根据有趣的化学现象探究相关知识点.因此,趣味性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得以激发,为实验效果的提高打下基础.
1.2 落实学生主体探究地位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而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思考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积累相关知识体验,完成知识建构,同时化学实验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在小组中学生需要密切协作,彼此交流与分享,集思广益,从而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们合作设计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总结等环节,发挥合作探究的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2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模式僵化单一
教师从安全角度考虑,通常不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即使做实验也是由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学生在起初还能够饶有兴趣地进行观察,接受相关理论的说教,但是时间久了,就会感觉枯燥乏味,有的教师甚至采取“说实验”的方式,期望通过口头的传授,使学生掌握化学原理,但是这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知识的积累是靠自身探究与吸收而建构完成的,而不是教师单一性灌输式教学就可以达成学习目标的.因此,缺乏学生主体参与的化学教学也就失去了其趣味性,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知识的内化,化学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2.2 缺乏对实验的合理设计
所谓缺乏对实验的合理设计,就是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验情况设计化学实验过程,而将现成的实验流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照搬实验,这种实验方式虽然也能调动学生观察与动手的积极性,但是学生不懂得为什么要应用这样的化学实验流程,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验过程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的优势,没有发动学生设计实验流程,没有应用适当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验过程缺乏趣味性,学生探究动力也就无从产生.
2.3 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
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的重要原因是讲解灌输式教学所造成的,在讲解灌输模式下,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实验,而是采取“保姆式”教学方式,事必躬亲,代替学生做实验,因而学生在实验中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不能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而是依赖教师来解释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向教师请教,依靠教师的反馈并没有错,但是在灌输模式下的化学实验,学生遇到稍有难度的问题,本来靠自己独立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也通常依靠教师来帮助解决,学生缺乏思考的深度,化学实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3 初中化学教学应用趣味化学实验的有效策略
3.1 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实验课是重要的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与时间,教师要利用化学实验活动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发现物质的性质,掌握化学原理.同时,教师在化学实验时,要注重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正确的实验方式及取得的结果进行肯定与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如实验前可以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且通过亲手操作来验证,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如在进行“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动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设计实验流程,并且亲手操作,了解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怎么将燃烧的火熄灭,让学生学会控制化学变化.并且提问学生:为什么枯干的柴草可以燃烧,而柴草下面的泥土不能燃烧呢?为什么直接用火柴点燃柴草不那么容易?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对于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
3.2 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在化学实验中密切联系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相对于化学理论知识来说,学生对于身边的生活更熟悉,将化学实验融入生活元素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的直观性,还能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如学习“水的净化”时,其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吸附、沉淀及过滤等净水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杯浑浊的天然水进行净化,掌握过滤操作要领.虽然过滤的程序较多,但是为了获得净水,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饶有趣味的操作与观察,在过滤完毕后,学生感受到一杯净水的来之易,不仅在趣味性操作中提升了动手能力,还受到了爱护水资源的教育.
3.3 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运用广泛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随时调动相关教学资源,如微课、图片等,使相对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相对繁琐的知识简洁化.如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如与硫酸相关的实验,学生在操作时易发生危险,在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操作流程,强调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实际操作.这样,本身有危险的化学实验过程,由于学生按多媒体提供的流程进行操作,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实验的反应较快,甚至凭借肉眼很难捕捉与观察到,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导致理解不深入、不能正确理解化学性质等,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播放实验过程中稍纵即逝的场景,如可以采取慢放、暂停等功能,使瞬间消逝的场景得以定格,有利于学生观察,同时也可以运用特写的形式播放瞬间发生的反应,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清晰地观察与了解,从而让学生更完整地理解化学实验过程,从细节入手,掌握化学知识点,加深理解.
3.4 平衡理论和实验教学
化学对基础理论学习要求相对比较高,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化学语言规范化的培养,这才是学习好化学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掌握规范的化学语言前提下,才能更好开展各项化学实验和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基础阶段的掌握并不牢固,很有可能会导致接下来开展化学实验出现错误.然而理论学习在化学这门学科当中并非是唯一重要的,因为这是属于重实践的学科.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就有必要通过趣味性化学实验进行开展.书本上的实验过程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不能够只是单纯地讲解,而是应当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当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规范化的掌握化学语言的正确表达方式.如果只是听教师的讲解,那么整个实验课程不仅会枯燥乏味,甚至还会让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关键性步骤,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
3.5 建立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渠道
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以此改进教学进度,适当地调整教学和方法.其中获得反馈的主要途径就在于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能够了解当前全班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详细地了解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对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也可将学生存在有疑问的地方,或者是知识点掌握不牢靠的问题再一次讲解.甚至对于部分知识点可以结合课程设计趣味化学实验课,通过学生们的实践有助于加强复习巩固已经所学习到的知识.除此以外,获得反馈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向学生进行提问,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问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习能力不同进行分开提问,有助于了解当下不同层次学习段的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总而言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及快速的反馈机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让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
3.6 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引入新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引出当天本节课所教授的新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不仅有助于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能更好引导学生进行了解和探究化学知识.比如在讲解检验酸碱度的过程中,为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师可以在棉花上滴上紫色石蕊试剂,在遭遇酸和碱时所出现的现象是有所不同的.在学生好奇心的促使下,接下来就需要讲出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广大学生更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广大学生感悟到实验的具体操作,并共同探究背后所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了解所学到的内容.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教师需要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趣味化设计,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感受与体验到化学探究过程的趣味性,增强学习动力.初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趣味化教学使化学实验更直观生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操作实验,在实验中提升学生观察动手能力,以及总结化学知识与规律的能力,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提升学生化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