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现象的关注
2022-03-17龚秀英福建省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
龚秀英(福建省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语言现象的关注,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从语文课程内容中发现多音字、古今异义词、倒装句等语言现象,从而促使学生了解语文,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进而树立起语文学习的信心。由此可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现象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从语音方面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现象
在阅读一篇课文时,学生要先掌握课文中的字音,才能朗读、背诵课文,进而记忆课文内容。但是,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专注于课文中字、词的读音,却忽略了课文中可能存在的多音字语言现象。多音字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文字会有不同的意思,读音也会不同,这就需要学生懂得结合课文中的实际情境,关注文字在课文中的读音,从而正确读出字音。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先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并朗读课文内容。当学生基本熟悉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从课文中的字、词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文字的语音,分析其是否为多音字,存在哪些读音等,从而强化学生对语言中语音现象的关注。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多音字语言现象,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文字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在《观潮》这篇课文中,有“称”“薄”“闷”“号”等多音字,这些文字在不同的意思中表现出不同的读音。“称”字,取义“衡量轻重的器具”时,读音为“chèng”;取义“叫、叫做、名号、说、赞扬、举”时,读音为“chēng”,而取义“适合、相当”时,读音为“chèn”。那么,在《观潮》这篇课文中,“称”字要读“chēng”。学生既要理解课文中“称”的读音,又要懂得从该字出发,对其存在的其他读音的语言现象继续学习与探究,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
二、从词汇方面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现象
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知识包括了现代文、诗歌、文言文等内容,而在学习文言文时,很多学生往往弄不清楚文言文中词汇的意思。从字面上看,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与现代文相同,但是字、词的意思却不同,这是一种“古今异义”的特殊语言现象,而且此语言现象在小学语文古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如果学生继续运用现代语言思维来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则很容易理解错误,从而无法真正理解文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到文言文存在的一些特殊语言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学弈》是一篇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在《学弈》这篇文言文中存在比较多的古今异义语言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篇文言文内容。《学弈》中的“缴”表示古时带有丝绳的箭,而现在主要表示交纳、交出等意思。在教学中,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向学生详细讲述“缴”的意思,并可以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列举一些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古今“缴”的意思,从而在分析与理解中,逐步培养学生对古今异义语言现象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三、从语法方面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现象
语言现象主要是指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状况,而语法则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也是比较难理解的语言现象。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古代汉语知识,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远离学生所处的现代生活环境。其中,古代汉语也存在非常多的语法现象,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加以分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进而对课文内容展开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对其中的语法内容展开分析,同时也可以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互动方法,如设计抢答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其中特殊的语法句式,如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教师先从句子中的字、词开始,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简单地说出句子中个别字的意思,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直观性,对文中句子存在的语法知识进行分解。“孰为汝多知乎?”这一句话应该为“孰为汝知多乎”,其中的“多知”是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通过教师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关注到课文中存在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语言现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关注这些语言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让学生从各种语言现象中积累到有用的语言知识。